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之圣徒 » 第一百八十五章·匪来贸丝

第一百八十五章·匪来贸丝

    春秋的诗歌,还是各个国家于民间创作的,因为有些诗歌的内容讽刺了当政者,所以在整合诗歌的时候没有记录名字。

    还有一些是前人创造的,因为流传较广,已经无法考证出自于何人。

    《诗经》是春秋主要的文学创作方式,它是我国古代诗歌开端,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诗经》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室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眼下周王室虽然衰落了,但在收集整理各国诗歌仍然进行,每当天子举行宴会、祭祀宗庙时,天子都会将最新的《颂》演奏给祖先神灵看,希望能以此取悦祖先,庇佑周王室能继续维护他的统治,穆王之世得以重现。

    周天子或许能欺骗自己,对王室宗族敷衍了事,可他绝不敢在祭祀上马虎行事。

    周天子近来听闻卫地流传一种新诗,颇为感兴趣,想将它收录到王室守藏室中,因此特地派出“采风使”,前往诸侯国采集诗歌。

    五月将尽,天气一天热过一天,富裕的大夫贵族们开始披上丝质的蝉衣,而士人和国人也开始以细葛布制作夏服。

    正所谓“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行爵出禄,必当其位”,这也是卫国官吏俸禄发放的日子。

    按照春秋末世的新趋势,攻占的城邑,姬龄不再分封给臣下,至多按照立下的功劳授予他们食田,准许以食田雇佣无地的农人耕种,食其租米,他手下的大小家臣,乃至于立功的军吏、兵卒基本成了卫地上的新兴地主。

    除了力田以外,在官府供职的官吏,每年还有禄米分发。

    不过从去岁十月底起,随着铸造工坊连续不断地铸出卫国的新币,所以除了禄米之外,还有卫钱作为俸钱。

    姬龄曾对胡沸直言不讳:“我也不指望高薪养廉,但一些人期望受封于小邑的心思未减,总得提高待遇加以抚慰。”

    说来也无奈,毕竟现下最高大的理想就是能成为一地封君,与国同休。

    就算到了战国,这等大争之世,秦、齐、赵、楚一个又一个大权臣的理想也就是这样了,什么奉阳君李兑,穰侯魏冉,薛公田文,割据江东的春申君,无不是被实地封君的地位砸晕了头,更何况春秋时期的人们的观念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希望实现集权化,那在创业之初再分一堆大小领主出去的话,姬龄这是在给自己找不痛快,更怕因为实行分封而导致尾大不掉,所幸这一点上,姬龄的家臣都无赞成他的观点。

    因为不在施行分封,而且还承认了土地私有,这无不让那些拥有土地的胡沸、顾巫等人欢心不已。

    五月的某天,驻守在延津的姬铎收到了一大串铜钱作为俸钱

    “外圆内方,倒是新颖。”

    姬铎翻转只见背面印有“天下平安”四字,因为此时的字体还是篆书,所以“天下平安”四字,是有姬龄亲手题得楷书。

    字体新颖,天下罕有,最关键的是姬龄直接采用了“开元通宝”的样式铸造。

    在铸造时,考虑到铜钱的价值,在铸造平安钱时,采用了六铜、二铅、一锡的比例。

    把玩着手里的大小新钱,姬铎知道这是为了促进平安钱在郑国的流通而分发的,他不由想起了主上让自己在延津颁布的《金布律》。

    《金布律》,是姬龄以统治者身份规定的价格标准。

    其中有大小两种平安钱与各类常见货物的兑换比例。

    姬铎一手持钱,一手持布给前来询问的同僚们解释道:“就比如说二三子想要做夏衣,平安大钱五当一尺见方的细葛布,小钱二十五当一尺见方的细葛布,相当于四十大钱。

    亦或是两百小钱能置办上一件中等的夏衣。”

    群吏恍然大悟,望着手里那些:“原来分发这些俸钱后,我等每月就相当于多出了一件衣裳了。”

    有些人家境贫寒,觉得占了小便宜喜滋滋地,有些人家境富裕,则不以为然,但明面上却得遥遥对着周毓大夫府邸感恩戴德一番。

    只有姬铎依然在心里打着算盘。

    主上将新铸币的地位和价值用成文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然后再分发给官吏,这只是让新钱币流通的第一步。

    官吏士人们或让隶从去织造坊购买细葛布做夏衣,亦或是直接到市肆里的成衣店定制。

    如此一来,平安钱便流通到了市肆上有了金布律的保障,不怕那些见了市掾小吏点头哈腰,卑躬屈膝至极的丝布商贾不收。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五月的延津城街巷,哼着这首民间耳熟能详的男子负心诗歌,养蚕女们再度头顶装满蚕茧的竹筐,从郊外的里闾往延津官府专门收够蚕丝的驻点而去。

    这个月,蚕桑之事大致宣告结束。

    据说延津城内,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妪现下带着三四十名女童学蚕桑之事,她率先向周毓大夫献上蚕茧。于是养蚕也要纷纷效仿,在茧税之外,还得向织造坊献上自己的劳动所得。

    或换取粟米,亦或是布币、刀币作为报酬。

    为此周毓大夫很是高兴,特意在延津市集设立织造坊的收购点,以高于市价,向蚕农收购丝麻绢布。

    一来到收购点,养蚕女们原先嘻嘻哈哈的嬉闹顿时停止了,她们战战兢兢地献上蚕茧请隶商们检验,在市掾小吏面前点头哈腰、热情招待下,这群养蚕女们很是诧异,这还是那些高高在上、趾高气扬的官吏吗?

    最后,当养蚕女们接过一串由细麻绳串起来的奇怪钱币时,不由面面相觑。

    在她们的推攮下,养蚕女之中最有威望的女子便被推举了出来,出来怯怯地询问,可否换成平日用的刀币,亦或是粮食也行。

    官吏在完成他的任务后,重回自己的官威,眉毛一扬,破口便骂开了:“这可是大夫铸造的新币,而在延津之内,刀币、布币虽未禁止,但已经不提倡使用,家中若是藏有,最好去交换,否则交税和口钱时邑寺不收,到时候后果自负乃公的话汝等也不信还以为我是在欺负汝等这可是法定货币,知道什么是法定么官府和城门口还贴着金布律,汝等自去观看询问即可。”

    养蚕女们被他吓一跳,同时又觉得他这时才像一个官吏。

    又惊又怕之下,只能捧着一串铜钱没命地逃了出来,又一窝蜂跑到官府和城门口观看。

    的确贴着一张纸做的告示,篆字密密麻麻,旁边还有小吏口吐莲花般在那里为围观者解释,那丝帛商贾说的话,应该是真的。于是养蚕女们抚着扑扑跳的心脏,询问起这“平安钱”、“五铢钱”与粗麻的兑换比例来这世道,烧炭人冬天瑟瑟发抖,烧砖人只有破陋的屋子住,养蚕人也没有丝帛穿。

    那些滑腻腻犹如鼻涕的华贵服饰她们也穿不惯,也不敢私留,不然可会被家中的男子打得半死不可,穷人穷命,只有当皮肤接触到粗糙的麻布衣才能安下心来。

    麻布粗糙而厚重,却和蚕茧一样,是按斤两来卖的。

    薄如蝉翼,这个形容词来形容丝帛衣服足够了,轻轻几两便能做成数层帛衣,隔着两层还能看到胸口的黑痣。

    而粗麻却不同,光是一件,穿在身上都会感受到拉扯你下坠的重量,按照新颁布的金布律里的兑换,则是一斤值两枚大钱。

    养蚕女们掰着指头算了半天,才算出来自己的十斤粗麻也只够做一件御寒的褐衣,也就是需要大钱二十。

    她们不由得叹息了一声。

    桑树是属于官府的,自家往年在这几个月的所得交了茧税后,换来的不过是一家人的一季夏服而已,剩余的钱,不知道够买多少粟米吃她们居住在城邑郊外,专事蚕桑而无力田,所以还必须去市集上换取粮食。

    好在今年遇上了一个仁慈的领主,她们虽然没有见过这位“周毓大夫”,但他不仅免去她们的茧税,还发一些粮食助她们度过难关,挨到了产丝的时候。

    而且提高了收购他们丝麻的价格,以外这个时候,那些商贾到乡里收购的时候,非要说成此等,更是在蚕茧里挑来挑去,寻找各种借口削减价钱。

    如今有了大夫提价收购,这些商贾为了不使自己的利益受损,也只能提高收购价格,避免无丝可收的局面。

    ……

    卫国游县,扁鹊终于得知姬龄的消息,很是高兴,不由对着两个弟子道:“卫国!不曾龄小友竟然回到了卫国,真是让我好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