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之圣徒 » 第二百一十八章·吴王阖闾问孙子

第二百一十八章·吴王阖闾问孙子

    子闾的猜测到不一定正确,与其跟一个庶子计较这些,倒不如直接下令追杀姬龄。

    但追杀姬龄,又会让楚王背上妒忌少年俊杰的污名,再者这一切都只是子闾的一面之词而已,是真是假尚未可知。

    子闾向楚王说这些,难道真的是为什么熊珍好吗?

    难道他就对熊珍的位置,没有什么想法?

    “一介庶子,一介卫臣,焉能与王相比,此事到此为止,现在我楚国应该将目光放在吴国上。”

    吴王阖闾也是一方枭雄,而意气风发的他号称“大霸”,对于越国提出的乞降条件不屑一顾。

    他想要的是,越国彻底臣服于吴国。

    吴国,姬姓诸侯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

    吴国鼎盛时灭亡淮夷、徐夷、州来、巢、钟离、钟吾、邗等一众东夷之国和楚国属国而疆域大为扩张,成为东南霸主。

    吴国还曾击败郯、胡、沈、陈、许、蔡、顿、鲁,柏举之战攻入楚都迫使楚国迁都,夫椒之战南服越,艾陵之战北败齐,黄池之会会盟晋。

    如今的吴国之强,已俨然成为南方霸主,楚国被吴国打得灭国,所幸在楚昭王手中,楚国又渐渐重建。

    楚国也是大国,自被迫迁都以后,楚国与吴国虽小有摩擦,可两国却十分默契地保持克制,不敢擅自发动大规模战争。

    吴国虽然强大起来了,可它要想彻底灭掉楚国,也绝非易事。

    对于楚国来说,吴国不仅是最大的敌人,也是压在心上的一块巨大的石头。

    如果让吴国吞并掉越国,那吴国势必会实力大增,楚国便只能成为历史了。

    鲁定十五年,夏七月,吴国国都姑苏城。

    吴国的都城姑苏是座新建立的城池,一直到阖闾之时国力强盛,才让丞相伍子胥按照楚国都邑样式筑吴城。

    大小两城郛郭周匝,重城结隅,通门二八,水道陆衢,已经有几分大国的赫赫威仪,但因为阖闾生性简朴,所以吴宫内并不显得奢华。

    按照往年的惯例,吴王阖闾春夏时在城外的姑胥之台居住,亲自训练兵卒,秋冬时移居城中办理政务。

    而此时此刻,他正穿着从不离身的短甲,扶着腰间短剑,站在姑苏城两座高大的射台之上。

    一位穿名贵白犀皮甲的青年王子,以及一位军中老卒打扮的中年士人在旁作陪。

    三人眺望四野,能看到姑苏城郊的浚池、长洲等风景,虽已过冬至,但吴国地处南方,胥山上仍然草木繁盛,绿意盎然。

    吴王阖闾身材矮而健壮,黝黑的短发竟然只有几缕黑发,阖闾毕竟也是五十岁的人,虽老之将至。

    心里包藏的雄心却愈发显露无疑,见此情景不由感慨了一声:“大好山河”那青年王子模样与阖闾颇似,正是吴国太子夫差,他立刻应道:“江南千里之地虽然仍有许多草泽荒野,地广人稀,却人人都是勇士,值此季世,何尝不是王霸之根柢,大国之基石,若父王能提兵北上中原,必不输于齐桓、晋文、楚庄。”

    “北上称霸,问鼎中原么?”对儿子的奉承。

    阖闾只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夫差深深下拜道:“然,吴国也是姬姓后裔,太王血脉岂能让晋国专美于前,儿愿替父王去洛邑,问一问九鼎之轻重。”

    吴王阖闾摇了摇头,笑道:“我儿,岂不知中原地大物博,人才辈出,且不说齐晋,就连那卫国都出一位有匡扶社稷、振兴国家的少年奇才。”

    “父王说得可是那被中原诸国赞扬的‘麒麟君子’?”

    “正是此人,听闻公山先生曾在齐国与他一见,不知公山孙先生如何看待此人?”

    吴太子夫差朝台阶下,伺候一旁的公山不狃发问。

    公山不狃略微沉吟,而郑重的对吴太子夫差和阖闾道:“麒麟君子,人如其名,在齐国与仅仅一面,余便记忆深刻,多有妙语,醒人发聩。”

    “哦~如此说来,他的确是有些才能的,那依拂扰看来,我儿夫差比任何?”

    “这”公山不狃闻言,一时愣住,不敢多言。

    这话可不是他一个寄居在异国他乡的臣子能说的。

    评价太子夫差,稍有失言之处,便会得罪这位未来的吴国大王。

    话说公山不狃和叔孙辄辗转来到了吴国,这个中原失败政客的避难所,但他们没有像伍子胥那样得到重用,吴王阖闾随便给了二人几百亩水田,将他们安置在淮南,不闻不问。

    如今吴王阖闾有事询问,故召他来姑苏城来。

    公山不狃也不曾想到,竟然会被阖闾问及这么敏感的问题,公山不狃不禁在心中闪过,阖闾想借此试探自己的想法,可吴王阖闾接下来,便又笑道:“拂扰沉默不语,是怕得罪夫差吗?也罢,也罢。”

    就在公山不狃一时之间尴尬在原地时,还是一人出面帮忙解围。

    “大王,太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图谋中原,为时过早了。”

    见吴国太子的雄心又按捺不住,装扮如一位军中老卒的中年人立刻站出来劝阻,他正是后世闻名千古的军事大家孙武。

    看似瘦削的身体内,却蕴藏着数不清的兵法、计谋。

    吴王阖闾点了点头:“不错。孙子说的有理,比起遥远的中原。先解决身边的肘腋之患更要紧。”

    先灭亡南边令人讨厌的越国,吞并那些与吴人同音同俗的越人,随后驱使他们溯流攻楚,将这个大国彻底打趴下。

    最后,方能北上争鼎,这是吴国君臣得出的战略共识。

    此时逐鹿中原尚早,只等出征的吴人南归,将越国彻底征服后,介时遣越伐楚,开疆拓土,打了吴国基础后,方才有问鼎中原的资本,要不然只会像宋襄公一样沦为千古笑柄。

    也正是因为有宋襄公的前车之鉴,所以吴国在立足南国之余,阖闾也对中原十分关心,毕竟那里才是争霸天下的中枢。

    而成就霸业,天子致伯,是这时代每一位诸侯的梦想,僻居海滨的吴王也不例外,只是他比夫差要老练,知道如何隐忍自己的,还会考虑敌人的强弱。

    他转身向孙子求问道:“孙子,寡人听闻,北方的晋国已经陷入内战中,六卿之争已经摆在明面上,敢问他们之中谁会先亡谁能固成?”

    “笵、中行氏先亡。”孙武不假思索地说道。

    这个猜测并不出人意料,阖闾颔首道:“范氏灭亡不远矣,听闻他是六卿之中最弱的,而中行氏虽比范氏强些,但他两家终不是其余四家之对手,这两家之后呢谁将继亡?”

    “智氏为次。”

    智氏乃晋国执政卿,而且有晋侯支持的大义名份,这倒是让阖闾眼前一亮,他追问道:“智氏?智氏占尽优势,且为执政,又有大义在手,怎么灭亡?”

    “智氏虽占尽优势,携君臣大义,但智氏为人太过霸道,且不说他对四卿多有逼迫,四卿、晋臣皆敢怒不敢言,而所谓的大义,不过是窃晋君之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