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之圣徒 » 第二百四十八章·三问三才(三)

第二百四十八章·三问三才(三)

    冉求受到姬龄的重用,先后奉其师孔子之命,辅佐姬龄清剿公孙残余,如今公孙残余已清。

    凭借突出表现和优秀的军事能力,他是第三个,自子贡、子路之后,受到姬龄特别提拔。

    在感受到姬龄的信任,冉求当即出身,白皙的脸上亦浮现激动的红晕,好在其气度未失,言道:“求本草芥,幸得主上信奈,求愿尽绵薄之力,结草衔环,以报君子知遇之恩。”

    冉求的这番话,着实姬龄求教的兴趣愈发浓厚,竟顾不得宴饮,现场考校道:“子有,近我部新克四邑,公孙东乱虽平,可人心尚且难以归附,然能吏尚有欠缺。依子有之见,当如何治此四县?收拢公孙之心?”

    冉求自信从容,几乎是不假思索的答道:“此事易尔,唯弘扬周礼,推行主上之律法,救济黎民而已。如此四县之地,遣一二能吏则可治矣。

    收拢公孙之心,冉有三策,不知主上欲求速成,还是缓计?”

    姬龄沉吟片刻,便道:“速成之法,虽可平一时之乱,可祸根尤在,唯愿长谋。”

    “那主上可以兵戈震慑之,使公孙不敢轻举妄动,并令公孙迁居,将公孙拆为几份,使其彼此无法勾连,而后以仁德教化之,使公孙沐浴主上仁德。”

    礼法并治,救济黎民,拆分公孙?

    姬龄万万没想到身为儒家弟子的冉求,竟然敢提出如此大胆的想法,更加让姬龄没有想到的是,他这想法,居然与后世的儒皮法骨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冉求也这并非无端地提出这个想法,自孔丘、孔门弟子入住长垣以来,他们在这里看出了许多新面貌、新制度。

    不光是在长垣发现,这里百姓安居乐业,人人皆以辛勤劳作为荣,更有一家之夫,为了让妻儿过的好些,入城进入商贾开设的工坊作工,或售卖手工。

    孔子见此,曾评价说:“官府不扰民,百姓有余粮,而无苛政,这不是正是我毕生的追求吗?”

    (子曰:官不扰民,民有余节,无恶行苛政,此余之所求之道也!)

    在长垣的百姓,已经渐渐不用为食物而困扰,长垣虽然发动了几次战争,但姬龄并未因为战争而加征税赋,反而将战争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长垣有着自己生产机会,也有自己的经营模式,一般贵族都是在盘剥百姓,从他们身上榨取剩余价值,而姬龄是自己经商、开设工场、招揽商贾,以此商事获取价值,换取粮食、生产工具。

    扩大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在姬龄看来,这种获取价值的方式,要比贵族们以暴力从百姓身上榨取价值来得文明一些。

    孔丘的弟子曾质疑,并向夫子提问,问道:“长垣并无礼制,龄君也没有推行教化,为何得到有效的治理呢?难道仅靠刑法,就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尧舜之世重现吗?”

    孔丘答道:“长垣虽无礼制,但礼已经深入此地民心,你看这里的百姓有了纷争,总是以和为贵,在双方无法达成共识时,则会请官府论断,而长垣的官府会以律法、事实为准来处理,所处置的,也会向双方出示律法条文,以示公平公正。”

    (弟子问曰:长垣无礼,不施教化,何以大治?以刑罚治国,能复尧舜之盛乎?

    子曰:虽无礼制,然礼入民心,民有异,和先?否?又请公断,官吏依律处,示之于众,合仁德乎?)

    孔丘在长垣大为受到震撼,这也是他为何会选择闭门苦思的缘由,也是孔门弟子第一次认同姬龄在长垣的做法,虽然还部分儒生认为,这不符合礼仪,是取乱之道。

    但冉求等心思活络的弟子,却没有被这种心思干扰,而是有着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今天冉求当众其他师兄弟的面前,第一次说出来自己心里想法,这使得他也不由暗中捏了一把冷汗。

    姬龄当即抚掌称赞,道:“余常闻,子有有大才,能治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今龄见之,果然如此,君可敢为我治一二郡县?”

    冉求内心激荡不已,刚想答应,转念想起自己刚刚被封军职,如今再封官职,这可能会占让了其他师兄的官职,一时之间眉头一皱,不知该如何答复。

    姬龄微微一笑,亦不着急。

    转而举杯朝家臣、孔门弟子们一众人敬酒。

    对着孔门弟子侃侃而谈,说道:“王诸位师兄都是饱读诗书之人,才干过人之辈,何故一言不发,难道是龄有何怠慢之处?还是诸位师兄觉得龄才德寡薄,尚未加冠,故觉得龄不堪托付,不值得师兄们指教。”

    姬龄接着说道:“某虽出身草莽,但亦知诸位师兄有匡扶周室、平定天下之雄心壮志,龄虽弱冠,然亦有致世大同,使民能安之志,故龄真心求教,请诸位师兄教我。”

    姬龄又一次深深朝着孔门弟子们一拜,他的求贤之心也着实让颜回、闵损、冉耕、冉雍、言偃、颛孙师、澹台灭明、曾参、宓不齐、南宫括等人激动不已。

    姬龄不相信历史上才子,尤其以学而优则仕为先的儒家弟子,甘愿碌碌无为。

    但凡他们有一丝出仕之心,就不可能对姬龄求贤若渴的态度无动于衷。

    更何况他们起点便是主簿,总领幕府事,摆明了即将受到姬龄重用。

    去他处还能有更好的待遇吗?

    此时一众孔门弟子面临的抉择很简单,甚至没人逼迫。

    其一,视对方求贤若渴的态度于无物,婉拒礼聘。

    可换取姬龄举荐,然后在卫国其他地方出仕。虽不一定会受到礼遇重用,但姬龄此后也会重用他们的。毕竟用他们,总比用贪婪的卫国贵族好。

    其二,出仕玄麟府。暂为幕府幕僚,一展胸中抱负,让才华得以施展,最终功成名就。而这一切的代价不过是让姬龄为主而已。

    冉耕不再沉默,缓缓起身后,恭敬的起身向姬龄行礼,说道:“龄君设宴款。可谓以国士待我,耕岂敢不以国士报之?愿为大夫结草衔环,以报主上知遇之恩。”

    从龄君到大夫,及至最后的主上。

    几句话中,关系层层拉近。最终完成身份转变。

    令姬龄大喜,笑着说道:“吾不喜得粮草、钱帛珠玉数万,唯喜得伯牛也!伯牛可有何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