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之圣徒 » 第三百一十章·改进生产

第三百一十章·改进生产

    姬龄诞了子嗣一事,在他的有心宣扬下传遍了玄麟府内部,接下来几天,玄麟府家臣都喜气洋洋的。

    姬龄赏赐了家臣,并下令除去家中有六十岁老人的家庭赋税,并给封地内的新生的儿童赐红蛋两枚、糖半斤。

    玄麟府正在沉醉在嗣子诞生的喜悦之中时,姬龄一边又在暗中积极准备,打造武器,储备粮草。

    为促进生产力、锻造工艺的提升,姬龄还特意将吴国有名的工匠带到了卫国。

    “子克,那位吴国锻师,现在在干嘛?”

    “回主上,他在观看游县的各工坊,他很热衷于学习我们的工坊技术。”姬狄这几个月一直在负责此事,负责培训通吴语的小吏,并作为那个锻造师的通译。

    虽然姬狄精通各国文化、语言,甚至是戎狄的风俗文化,但他事先也没想到,那位姬龄会亲自在吴地秘密找来的锻剑师,居然是个满面雕纹的吴蛮!

    “让他学,不多你告诉他,他必须要指出各工坊的问题,并想办法改进生产工艺。

    他若果然是有几分本事的,这几个月让卫国的采矿、冶铁等工艺突飞猛进,我要亲自见见他,褒奖勉励一番。”

    姬龄与那位锻造师只在会籍短短一唔,随后就让他去卫国勘测矿脉。

    他不会说中原语言,满口的吴越口语,介绍自己时,姬龄只能听出依稀的字词,然后连估带猜。

    吴国人出现卫国,这个满脸纹满墨纹的人,可把卫国的冶铁匠人们吓坏了。

    最初钢阻拦他入内,因为他是异族人,且在中原工匠的的圈子里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千万不要让异族人进入工坊,否则会触怒祝融火神,不说融不铁,匠人的炉火也会炸裂。

    匠人在铸造时也会出现毛刺和不整齐,不均匀的地方……更何况,他一个异族人还带着一个年幼的孩子,那孩子与他父亲一样,看周围众人时,眼中带着浓浓的不信任。

    这对父子,相貌太过惊人,他们绝不能进入游县工坊

    游县少器督造钢站出来,向带着那异族人来到此处的家臣山解释了缘由,但山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反问道:“主上需要的大量钢锻造兵器,你能大批量产吗?”

    钢摇了摇头,山笑道:“钢,你我是主上的家臣,虽主上不再视我等为仆,但你我能有今日,全幸主上信任重用,这个吴越之地来的人虽是蛮夷,但他师从干将莫邪夫妇,主上曾发《求贤令》,声明要唯才是举,若是真有能耐打造出国之利器,自然也不会避讳工匠是何人,速速打开工坊,让他进去!”

    “不可因为这些小事,耽误了主上的大事,主上有令,命你等众人要配合他完成钢器量化、军械标准化。”

    虽说鲁国、卫国、晋国的铁工匠们有些闷闷不乐地照办了,放他们进去。

    吴匠也不言语,先到了铸造工坊处,为自己打造顺手的工具。本来沉默而木讷的吴匠,在穿戴上熟牛皮护裙,站在炉子边倾倒金液时,就仿佛变了一个人,汗水在古铜色的皮肤上流动,臂膀上的龙蛇纹身仿佛要活过来一般。

    工具成型后,他手持铜削切去毛刺,手脚麻利地将它们修正成,一件件精良的工具便被做出来了。

    哪怕是见过深受钢铁匠们目瞪口呆地看着这对父子的表演,轻视之心纷纷收了起来,他们至少能肯定,这是一个手艺极好的大师级别的匠人。

    “听说吴越之地好用剑,而且金锡遍地都是,于是乎人人皆能作是器,昔日干将莫邪可能是其中的佼佼者,除徐夫人外,干将莫邪大师天下有名的铸剑师,既然其人自称为干将莫邪之弟子,相比一定有过人,要不然就不会被主上带回到卫国了,所以……”

    但他们还是不相信,这个身份神秘的男子能让工艺停滞了快半年的锻造工坊突破瓶颈。

    虽然连姬龄也亲自介入,提供了不少可行性不高的建议,但冶铁锻铁的工艺依然没什么起色,在铁工们看来,除非是火神降临,否则技术是不可能突破性进展。

    接下来,那男子看着在钢的建议下加大加高的冶铁高炉点头不已,检查铁矿石时则大摇其头,摸了摸作为燃料的木炭煤炭,勉强满意。

    他在巨大的鼓风囊前尝试,还好奇地看了看溪水边正在研发的水力鼓风炉。

    其实经过多年的发展,锻铁工坊已经蒸蒸日上,矿坑开的越来越大,炉子也越来越多,日产量从百斤飙升到五百斤。其中冶铸生铁的技术很发达,已经能达到了一定水平。

    经过钢得不断改进,游县的工匠们已经能批量生产出来较好的灰口生铁,并赶超了时代平均水平。

    钢已经能很好的锻造钢块,只不过钢块耗费铁料极大,在禀明主上后,主上下令,钢只能用在定制武器上。

    灰口生铁比起只能用于铸造鼎、釜等器具的白口生铁来说,进步极大。

    生铁很耐磨,只可惜性脆而硬,强度不够,只适合铸造犁等不会发生剧烈冲击导致碎裂损坏的农具、工具,这就是所谓的“恶金”。

    熟铁倒是有韧性,但太软硬度不够。

    如今游县的工艺技术已经无法再进步了,钢绞尽脑汁也无法突破“千斤”,更别说主上要求的“合金”。

    不会说中原话,一直用软绵绵的吴越语言和通译交流,通译再转译给工匠们,让他们做这做那。

    工匠们原本的技艺是“块炼法”,制出后海绵状的固体块,称为“块炼铁”。

    但那男子却让工匠们将得到的快炼铁和上好的木炭再度回炉重新冶炼,而且他还带头将已经只能及肩的头发剪下,放到了炉中!

    “发乃血之余,将发置于火中,意在禀明火神,祂的信徒在此向祂献祭。”

    “简直是胡闹!”

    游县的工匠们气得发抖。

    这个男子看上去的确有点本事是真的,唯独这点,却是蓄发的工匠们接受不了的,最后只能寻了一些清洗干净的猪毛,以及氓隶囚徒的头发来用。

    生铁和炭等在加宽加大,足足有一丈高,一丈五尺宽的四座高炉内继续密封加热,数十个铁工、隶臣,分别守在各自负责的炼炉周围。

    有推着风囊,满头大汗地往炉中鼓风的;有赤着膀子站在垒起的高台上,往炉里下料的;有紧张地观察着火候,掌握开炉时间的。

    冶坊里烟熏火燎,粉尘四飞,但那吴匠只是蒙着口鼻,仔细观察火候,对工匠们的操作指指点点。

    等半日之后,高炉开启,又经过数个日月的退火处理,捧着产出的熟铁,工匠们都有些不可思议,出炉率竟然高于他们,达到了约九成之多。

    以往锻造工坊的工匠锻造熟铁,出炉率最高也不过七成,供奉钢的出炉率也才八成。

    这也难怪主上会将吴国人带到游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