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之圣徒 » 第三百四十章·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第三百四十章·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丘与正常闲谈片刻后,正常无意间打量了姬龄一番。

    他本来是想与孔丘单独聊聊的,可奈何姬龄始终跟随在他的身边,这让正常不好说些什么,只能一直闲聊。

    “仲尼如今闻名天下,广收学生,听闻门下出了许多实干之才,不知都有哪些人呢?”

    孔丘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弟子扬名的机会,便笑对正常道:“些许虚名倒让伯凭见笑,不过我的这些学生,到有几个出色的。”

    “还请仲尼为介绍一番。”

    “此前的学生伯凭是知道的,我就再不介绍了,我就从新收的弟子开始介绍吧。”

    “颛孙师,字子张,资质宽博,善长接人待物,在弟子中人缘较好。现为卫国客卿,行馆长吏,想来伯凭已经见过了。”

    “颛孙师的确是待人接物上,却有长处。”

    “高柴,字子羔,虽身高不足六尺,状貌恶人,但为人笃孝而有法正。若柴能笃行之,相信他日一定会成为又‘晏子’的。”

    “仲尼何以对他评价如此之高?”

    “尊老孝亲,至随我求学以来,从未违反过礼节,甚至在患疾时,也要求学,严寒酷暑也未曾耽误求学,担任狱吏时,不徇私舞弊,按法规办事,为官清廉,执法公平,有仁爱之心,经常受到龄和民众的赞扬。为人性格直爽,与仲由是好友素来交好。”

    为孔丘正常介绍近十个弟子,而后又郑重的向正常介绍道:“伯凭,这位弟子于其他弟子不一样,他虽为我的弟子,但他的学问、见识已经远超于我。”

    “仲尼不说我也是听过的,姬龄字子灵,现为卫国司寇,执政上卿,少年英才,素有贤名,齐相晏子曾曰:齐国得龄,如获麒麟,桓公霸业可再复。

    吴相伍子、孙子曾赞曰:麒麟君子,贤如其名。

    现如今卫国更是击败了晋国,这都多亏于卫上卿啊!”

    姬龄听闻夫子和鲁使称赞,连连向二人拱手道:“今天我是陪长者来拜访夫子的,现在的我是夫子的学生,也一名晚辈,两位都是龄敬重的长者,哪有什么卿大夫,卫国司寇。”

    “哈哈哈!仲尼本以为你等学生中只有端木赐、宰予二人善于辩论,可没有想龄也擅长辩论长谈……”

    “让伯凭见笑了……”

    “哈哈哈……”

    孔丘与正常笑得很愉快,饶是弟子们,也被夫子二人真诚的友谊感染了。

    事后,公冶长曾追问夫子,为何这么高兴,孔丘笑着答道:“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了,这么令人不高兴呢?”

    第二日一早,姬龄还要处理政务,就匆匆向夫子、正常告辞,返回朝歌。

    返回朝歌的路上,姬龄一直在思考这些年的得失,以及自己举措是否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周朝是一个奴隶贵族的朝代。

    周礼的本质是奴隶主的礼仪,孔丘是落魄奴隶阶级“士大夫”出身,尤于早年落魄,加上少年时期阳虎等同年人的刺激,导致他在思考过后,认为自己的困境来源于“礼制崩坏”。

    或许不止如此,虽然在姬龄那个时代,礼制是封建落后的思想文化代表,但在春秋这个贵族主宰的世界,它却是优秀的文化。

    不仅是奴隶主以学习周礼、懂得礼仪为荣,而且国人们也因此区分高贵与低贱。

    儒家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克己复礼”,虽然它被各国君主敬重,但也被诸侯所排斥。

    孔子的礼讲得维护周礼,维护周天子的大宗、天下共主的身份。

    可诸侯们都知道,当今周天子已经无法主宰天下,虽名义还是天下共主,可周天子的命令却洛邑王宫都出不了。

    诸侯早已不满足自己的爵位了,毕竟天子的位置,他姬贵能坐,为何我坐不得?

    太公望有云,天下惟有德者居之。

    但各国君主又怕,自己国内的大臣生出取而代之的心思,所以在口头上,他们依旧还是很尊重的周礼的。

    姬龄在推行的变法改革,很多层面上并不深刻,譬如连坐、奖励举报、废除奴隶主等方面,姬龄并未涉及。

    而是通过不断选拔新官吏、革除旧贵族官职、保留爵位,设立监察制度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巩固自己的变法。

    每当姬龄任命一个官员的同时,卫国朝堂中势必会有人因触犯律法被革除。

    姬龄的变法是悄无声息,在卫国各县乡里,你才能看到变法的影子。

    虽然姬龄立下了卫国律法,可在贵族的封地中,他们依旧依照自己的规则治理封地。

    不过现如今,还这么干的,恐怕就只有卫国公室了。

    秦国的变法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本质上是加强秦君的权力,剥削底层、国中贵族、奴隶主。

    郡县制、伍什制、连坐、告密等制度,其目的都是为了围绕高效征税、发动战争设计的,不得不说,这一套制度的确很有效,也很有用,在连坐制度规定下,五人为伍,这五人相互绑定,一人犯法逃税,五人获罪。而且乡里的亭长、里长必须定时上报治里那家那户的情况,譬如那家养了狗、那家养了牛,地有多少,种了什么,粮食产量多少?

    在这种情况下,既方便了国家征税的同时,又同时起到了监督民间的作用,以防止有人拥兵造反。

    秦朝的等级制度森严,层层分明,只要有一层出了问题,统治者就可以根据等级不断追查下去。

    不过凡事都有统一性和对立性,层层分明,也会造成行政成本和层层腐败的情况产生。

    譬如汉代贾谊在《汉书》中指出“税一而输十”,意思是征收一倍的税赋,可运输的成本却高达十倍。

    秦朝是为“战争”而设计的,所以当处于作战时,它就会变得强盛,一旦没有战争,秦国就出现危机,甚至是崩溃。

    这也是为何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并没有马放南山,而是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南下南越,北击匈奴,出海访仙山),因为秦法即剥削秦民的同时,也给了秦民打破阶级的机会。

    姬龄的变法并未推行什伍连坐,而是采用了“乡行制”。

    一乡之中,有三老、啬夫、游徼,其中三老掌管教化,啬夫掌管赋税诉讼,游徼掌管治安。

    但在姬龄改革下,一乡之长宰,乡宰之下设立乡士、治农吏、游徼。

    乡士负责通传朝廷的政令,治理乡里,调节纠纷,登记户口等;治农吏负责乡里的农事、耕种,上报今年生产计划、灾情、粮食产量、农业借贷等;游徼负责乡里治安,追捕逃犯,审查移民等。

    乡之下设里长,里长管理三亭,亭有亭长,亭有行,十人为一行,每一行有行长、行令,由村民自选组成,三年选举一次,最高可担任六年,行长负责管理行里事物,比如上报人口、土地等事,行令负责监督行长,以防止贪污弄权,违规选举。

    行令一般由参军家庭出任,或立有战功的家族轮值。

    玄麟府的制度虽然设计得很好,但只要乡宰才有俸禄,其余乡吏只有职田和一定的粮食补贴、权力。

    一般来说,乡吏都是免除徭役的,当然在现在只有立过战功的乡吏,才能享受免除徭役的特权。

    在卫国这就有造成了卫人由谦谦君子,转变好武崇文。

    毕竟一家之中,只要有人上学,通过了小学考试,升入中学,他家一样可以免除徭役,并且享受学子的待遇,哪怕在考评肄业中,获得“下上”的评语,也可以出仕,被任命为乡吏。

    并获得三亩职田,两亩私田。

    姬龄的改革变法推行到如今,它已经触动了很多贵族的利益,原有的世卿世禄被取缔,取而代之的是流官制、军功爵制。

    当姬龄回到朝歌城中,次日大朝会姬龄上书卫侯辄,世卿世爵不利于卫国社稷,请求废除世爵,改行军功续爵制。

    PS:本卷完,下一卷预告:诸子百家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