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之圣徒 » 第三百七十三章·冉求荐才

第三百七十三章·冉求荐才

    黄河是华夏的母亲河,它在中原大地上灌溉了不知多少良田,它的支流也不知养育了多少人口。

    在蒸汽机未发明之前,它是华夏最重要的灌溉水源、运输航道。

    华夏民族世代繁衍生息的这块古老的神州大地,地势西高东低,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主要大河都是由西向东流,东西的水上交通比较方便。

    因此河运也是交通不发达主要运输方式。

    历代王朝把所征粮食经由河道运至京师,称为“河运”。汉以后多用河运,元代兼用海运,清末改用轮船海运,河运始废。

    河运速度比陆运快,而且运量大,成本也低,关键是河运不会有骡马等牲口的草料损耗。

    在解决了士大夫不愿听令后,姬龄便将精力转向战后封赏。

    大军作战凯旋,姬龄豪不拖延,立即下令犒赏士卒。

    同时命令幕府参军们考功司尽快核算战功,定下奖赏。

    此次侵周之战大军缴获主要以武器战马等物资居多,仅青铜就高达七万五千斤,此外还有无数生铁,以及大量姬龄最注重的人才。

    以如今玄麟府的制度而言,只要坚持以人为本,就能创造大量财富。

    如今的增长人口,开垦荒地,发展经济,都是为了将来的厚积薄发,结束乱世,统一天下。

    姬龄心目中的统一之战应该像秦国一样,厚积薄发,发奋六世。

    当前各国文化、文字经过多年自行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此时若是强行将天下合一,不仅会带来更大的弊端,而且一旦战败,自己辛苦经营的一切将会崩塌。

    然后以内战锻炼出来的骄兵悍将,横扫草原万里,使四方蛮夷臣服,主动纳贡。

    开疆拓土,海外建番,这是姬龄最终目标。

    绝不能像曹操一样,动不动就经历一场大败,最终功败垂成。

    以人为本的理念,当初也得到了子贡、颜回等人的支持。

    所以冉求在这方面非常重视,知晓姬龄重视人才,便在庆功宴上主动开口,说道:“此番作战,除了缴获颇丰外。大军最重要的战果便是收获了大量人才,某请为主上引荐一名贤士。”

    姬龄兴致勃勃,自己终于要见识到历史上顶顶有名的贤臣荐才情景了吗?

    关于属下荐才,这方面史书上记载极多。

    魏国有李悝荐西门豹,齐国鲍叔牙鲍荐管仲,三国有徐庶推荐诸葛亮。

    被推荐的几人皆为主君提出了明确的战略方向,最终使得魏国、齐国、刘备成就一番事业。

    于是姬龄说道:“子有忠心善事,辅我大业,我心甚慰。但请推举,我必举而用之。”

    “此人乃是小吏,我军驻扎于巩城时,其主动入营投效。某与之交谈,深觉其博学多识,才干不俗。不忍其才埋没,故此向主上推荐。”

    姬龄说完,堂内武将参军皆发出惊叹。

    孤身一人却不惧兵戈之威,主动往军营投效。

    可见其人不但眼界深远,而且胆气不俗,平恒贞干,不然绝不敢如此行事。

    姬龄挺直了身躯,关切的问道:“此人如今身在何处?”

    “某将其带入府中,安排于侧室,随时可以面见主上。”

    “请其前来一见。”

    很快一名身材高大,容貌俊朗的青年便步入堂内,见到姬龄很恭敬的拱手行礼,说道:“巩城小吏邢甲,邢甲拜见王子。”

    邢甲?

    姬龄嘴角上扬。

    邢甲这个名字与刑天之名相似,相必一定是出身于刑天一族。

    姬龄知道冉求的性格,他为人谨慎一般不轻易推举贤才,可一旦推举就必然是才能不菲,国之干臣一类的贤士。

    邢甲虽然的名声不显,但想来刑甲的才干应该不下于冉求。

    面对这位人才,姬龄心情不错,问道:“自先考平王东迁以来,国乱岁凶,四方扰攘,诸侯并起。仅中原便有晋国、齐国两个大国在侧,更别说小霸郑国、富庶的宋国、周礼之国鲁国,南方更楚、吴、越等国势起。当今吴楚两国,各拥人口百万之众,带甲十万。君为何不投彼辈,而入我军,须知我乃周卿口中的乱贼。”

    刑甲正色回道:“周室衰落,天子势弱,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各方诸侯趁势而起,竖夫得志而已,皆无雄天下意。如鲁国鲁侯,被臣子架空,贪图享乐。吴国新君,虽坐守一方,但刑甲听闻夫差为人刚愎,在下料定此人在遭遇挫折时,或许会有一番作为,但事顺必会沉迷享乐。”

    “故在下环视天下诸侯,能结束乱世,救济斯民者,唯有王子殿下一人。”

    姬龄身体向后一倚,抬头望向肃穆而谈的刑甲,说道:“善,吾确有意汇聚仁人志士救济斯民,一统山河。尔既然投效,必是欲为吾助力。尔以为能在何处为吾效劳?”

    众人皆笑着打量向这位年轻人。

    这个问题十分考验一个人的气度才干,回答必须要足够得体,既不能好高骛远,夸夸其谈,提出太高的目标,留下轻浮的印象,也不能妄自菲薄,令人轻视。

    但刑甲却十分从容,回道:“在下以为如今乱世风雨飘摇,欲一统山河,需秉戈执耒,宜为足兵足食之思;牧马饭牛,盍讲且战且耕之政。”

    “在下以为能为殿下增兵、增食者,即能助力殿下山河一统。”

    姬龄点头,十分欣赏刑甲的干练与眼界,直指争霸根本,而没有扯道德、仁义一类的东西,想要一统山河,最重要的就是这两样,有兵、有粮,然后可碾压群雄。

    “尔欲如何增兵、增食?”

    刑甲信心十足说道:“今豪杰并起,各拥部众,而无所归。愿向殿下求治一邑,孤身为殿下取一地之地。无需三年,则四方百姓归心,仓廪丰实,以增兵、增粮助殿下大业。”

    刑甲所言,令众人讶异。

    其不攀附玄麟府这棵大树上的现有官职,而是欲为这棵大树增枝添叶,的确是助力于玄麟府壮大。

    若有人能带着一郡之地向玄麟府投效,为玄麟府增加大量人口,提供大量粮食及兵员,姬龄当然不吝赐予其官职爵位。

    于是姬龄问道:“尔欲取何地?”

    “社城!”

    “取地图来。”

    随着姬龄的命令,侍卫四人立即抬着一副钉在木板上的巨大地图进入堂内。

    姬龄走到地图前,认真审视了地图上的布局。

    社城这个名字远不如孟津、巩城好记,以姬龄对于华夏地理的熟悉,几乎熟知华夏各地之名。

    好在冉求为姬龄指明了地方,姬龄这才点头,道:“社城地处要冲,位靠大河,虽便于农耕,但却洪涝之害,不知甲君准备如何治理社城?”

    “殿下容禀,在下自启蒙以来,便跟随夫子求学治农,夫子他老人家,忧心农事,深知农桑艰辛,曾告诫甲,要想振兴农桑,丰满谷仓,就必须明天时,察水脉,知地理,所以甲对于治水,也略有心得,虽不比夫子,然疏通河道,治理水渠,却没有问题……”

    “哦!不曾想甲还懂治水,这太好了,我正需要向甲一样的人才,不知甲还知道其他懂得治水的人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