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之圣徒 » 第三百九十五章·郡县里亭制

第三百九十五章·郡县里亭制

    姬龄洛阳的改革需要一步一步,洛阳的形势比卫国更加复杂。

    不仅因为落后的奴隶贵族人多势众,周王室自东周以来,便从未改变,不是没有人想改变周王室衰微的现状,而是因为贵族们的利益与周朝制度紧紧捆绑在一起。

    据章恪说,周天子姬贵也曾想改变王室现状,可奈何手中没有实权、士兵、钱粮,光是一个诏令只要不利于士卿,势必不会通过,哪怕通过了,出了王宫就是一纸空文。

    姬龄与之不同,他的幕僚、官吏大多来源自己的亲信,手中更是紧握‘六军’等兵权。

    他的诏命虽然士卿们不会听,也不会采用,但他的官吏、士卒们会在自己的治下推行。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认为奴隶产生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贫穷,这是有道理的,春秋以来,随着各国井田制的解体,社会贫富分化加剧,于是贫者因破产而沦落为奴,富者大量利用奴隶去从事物资生产。

    春秋是华夏第一个大撕裂的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落后的奴隶集体生产制逐渐被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取代,应对这一情况的出现和变化,中原各国纷纷开始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制,废除土地奴隶主制。

    姬龄自主政洛阳以来,他一直在推行土地私有制,废除土地奴隶主制。

    上卿大夫们大多都是奴隶主,他们当然反对废除土地奴隶主,但士和下大夫这个阶级,却十分支持土地私有制。

    他们不愿意再充当上级奴隶贵族的家臣、劳力,土地私有制承认了他们拥有自己的土地,也承认了他们能够想早已腐朽不堪的奴隶主们一样,进入宗周的权力中心。

    宗周的公族以姬、王孙、周公、尹、虢、侯等贵族的后代尚且会有人降在士这个阶级,沦为皂隶,就别说普通百姓了。

    皂隶、臣妾,都是被压在阶级金字塔最底部的人,他们的生活十分凄惨。

    姬龄忘不掉自己当初曾在卫国初入人市时看到的污秽暴行:那些狭小的囹圄、那些囚于笼子里,或戴着木制桎梏,或被草绳拴在一起的隶臣妾,一个个枯槁蓬头,唯一有双明亮眼睛的小奴将一只脏兮兮的手伸向了他,仿佛在哀求拯救……

    当时天真的他暗暗捏着拳头说自己要像废除奴隶买卖一样,将奴隶制度也埋葬掉。可直到真正执掌一国时才发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东西是不以个人意志转移的,纵然姬龄能极大推动其进步,可想要量变导致质变,非十年百年不能成功。

    姬龄在治理卫国的实践中明白了一件事情,在眼下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春秋晚期,天下大同,人人幸福是不可能做到的。

    想让政策立竿见影,除了依靠科学技术外,最便捷的法子无非是依靠残酷剥削一群人,让社会上另一部分人得到减税、减役的实惠……古今中外,这种方法屡试不爽,宗周靠压榨殷民和各国土著居民让周人贵族过上了钟鸣鼎食的生活,所以才有东方殷人抱怨道:“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

    此外还有秦国剥削六国遗民而肥秦地的军功贵族;元朝剥削汉人南人而肥蒙古、色目;清廷剥削汉人而肥旗人;近代资本家为了原始资本积累而在墨洲、白洲、印洲开展的三角贸易,把人当做牲口一样贩卖。

    这也是姬龄搭那积木想要阐述的道理,人类的历史,就是不同阶层之间压榨与反压榨,阶层成员不断流动和固化的过程,而且根本不存在纯粹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更普遍的是多种制度混合并存。

    现如今,在社会总财富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姬龄也不得不利用氓隶来承担他广施“仁政”带来的经济压力了。

    过去在卫国的经济关系,是“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吏食职”。

    而现在玄麟府的情况又有所不同。现在的玄麟府是一个古怪的集合体,在名义上还是封邦建国,但手中并无实权的天子只是挂名,姬龄才是最大的封建主、土地主。

    此外他还是最大的奴隶主。

    只不过他这个奴隶主,在向土地主过渡。行政上是郡县制度,虽然在选官上还不够完善,可世袭的卿大夫被领取俸禄的官僚完全取代是迟早的事。

    所以“大夫食邑”基本不存在了,姬龄可以直接从郡县收取赋税。

    郡县地方赋税的主要来源,自然是士、庶人和工商了。

    一方面姬龄鼓励军功授田,分割大宗族,造就了许许多多小农家庭,增加了税收户数。

    他还放宽对工商的限制,在洛阳、朝歌、长垣等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蓬勃发展,带动着经济繁荣,农税和工商税是财政收入的大头。

    然而在这之后,是阳光照耀不到的黑暗角落。在现实面前,他又不得不妥协,玄麟府现在的政策和后世的秦朝很像,庞大的底层士人群体是姬龄施政的主要对象,氓隶等奴隶则是维持经济繁荣的重要手段,因为他们和二十税一、十五税一的士农工商不同,所创造的价值被完全剥夺归公。

    所以使用官奴来进行大型工程建设,或者从事挖矿、采盐等重体力活获利极多。

    但和过去、未来都不一样的是,玄麟府实行军功授田制度,新开辟的土地在法律上是归领主王室所有的,但授田只是授予使用权,只要不作奸犯科就可以代代传承,不必担心人死地收,但百姓不得买卖土地,加上此时地广人稀,土地兼并的大潮尚未来临。

    遏制奴隶增长,避免土地兼并这是姬龄在暗中布置的棋局。

    景王二十四年,春初,左庶长府治下七十城,颁布《郡县里亭令》,废除私邑,改邑为郡县,并在郡县之下设乡、里、亭四级。

    为了笼络‘士’和底层贵族阶级,姬龄还设置了三老、乡士这个基层岗位,据此姬龄彻底将底层贵族与上层贵族隔离开来,失去底层贵族的支持,又加上氓隶们十分渴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所以士卿大夫们算是彻底被打入历史的尘埃。

    但愤怒的士卿们决不会轻易妥协,出于前两次出手,未取得成效,以周公、尹伊为首的旧贵族,已经在暗中为姬龄布置了‘死计’。

    …………

    “夫子,洛邑到了,可要弟子去找子灵?”

    “不必,我们自己去找他就行。”

    PS:经过不断反思,最终还是采用了书友尾号为:3614的观点。

    在这里特别感谢书友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