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残唐再起 » 第五十一章:山南春事(上)

第五十一章:山南春事(上)

    三月,已经是暖春。

    温润的山南植被已经丰茂,到处都是绿色,若在后世,可以称为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的地方比比皆是。

    但山南为政者最关心的显然不是大树参天,走兽如云。随着蔡州秦宗权主动发动了对河南各地,甚至淮南的以掠夺和破坏为目的的攻势,新近涌入山南的河南难民多达五万。这若是在黄巢之乱前,山南虽然地广人稀,但接收这么点难民并不是什么问题。可是搁到现在,五万难民就是山南在册人口的五分之一,况且在年前和正月,山南已经接受了两万这样一无所有的难民,压力可想而知。

    李严在这次难民潮来临之前已经在难民安置上花费很大。两万人,只配给三分之一的实际需求量好象没什么,但对于山南来说却是很大的负担。因为鉴于目前的局势,山南需要保持高强度军事整训和备战事宜,消耗很大,另外,两个月的战争储备粮也是必须保证存有的。因此,当李严听说前方又有难民涌入,一天到晚眉毛都拧作一团。

    李严现在需要人口,之前也作过承诺,因此这些人是不能拒收的。但收下这些人,山南就给养活他们,虽然目前春暖,能吃的东西不少,但总不可能让难民们就靠那些野菜活一年,因此,李严需要拨给他们的主要是种子和农具。

    毫无疑问,种子、农具在这个时代都是非常稀缺的物资,被各镇列为严格管制之列。因此,李严虽然花费大量钱财四出购买,但效果却是很小,只能买到十分之一的需求量。

    江陵方面,就算严、辛两家愿意作出庞大的前期投资他们也拿不出那么多的种子和农具,李严预售了江陵尹、江陵府盐铁专卖权、冶矿代理权,在辛峻的担保下也只拿到八百石稻种,六万斤矿石和一批成品旧农具——这已经是李严获得的最大一笔投资。

    “要是太平时节,我可真是卖亏了。”李严拿自己山南留后印信和私章盖完所有文书以后,苦笑着说道:“这官权也卖得太便宜了些。”

    暂时作为双方联络人的辛峻接过文书,也是摇头,说道:“若是太平时节,你岂有机会买卖?这回江陵方面却还是我一力担保才答应的,否则即使你开出的条件再诱人,那伙老东西怎么肯冒如此大的风险?这便是生意……”说完,将几张凭据塞军怀中,转身离开。按照李严的要求,这些物资中未拨付的农具部分在十五天内全部到位。

    李胤烨坐在一边,静听两人说话,他负责安排江陵方面大部分人手的职务,虽然没有安排什么核心岗位,但对于那些人的能力还是十分满意的。不过他和李严一样看不透辛峻的目的和用心,思来想去的白白耗费了许多精力。尤其是这回买卖官职和权力,若是没有辛峻来回奔波,江陵方面的确没有理由冒这么大的风险购买李严所说的“期权”。

    见协议敲定,辛峻离开以后,李胤烨方才对李严说道:“大帅,即便算上江陵方面答应咱们的物资,按目前情形计,山南仍有大半需求无法补足,若是照例发放,则到了两个月后青黄不接之时,咱们定然缺粮……要是再有大量流民涌入,就算动用那两个月的战争储备粮,我等也无法支撑……”

    李严对这个问题已经思虑许久,现在听到李胤烨提出,当即说道:“种子配给不变,口粮给他们七分之一。”

    “就怕有流民将种子给吃掉了,吃光了种子以后反而容易挑动滋事,到时候……”李胤烨刚说了半句,忽然反应过来:“大帅莫非是要执行前两天定下的战时管制二号令?”

    见李严点头,李胤烨也就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这个二号令是前两天李严提出来的,当时只是一个草案,准备在需要的时候应急实施。大家虽然震撼于李严的想象力,但还是一致认为:二号令只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一个暂时性的强制措施。

    “另外,大帅……”李胤烨说道:“卑职建议,既然购粮不利,不如索性向各镇求借求买。”

    李严的情绪不是很高,“嗯”了一声,说道:“你看着办,对方敷衍别怕丢脸,可以行贿就不要节省。”

    李胤烨应承下来,所谓求借求买大半虽然不会空手而归,但所得必然有限,或许还会遭到羞辱和蔑视。之所以明知如此还要这么做,一方面是寥胜于无或者徐图侥幸,一方面是为日后伏笔,李严所说的也正是这个意思。李胤烨对李严的表现很是欣慰,在掌权以后,李严的出手权谋味道浓重了许多,虽然还有些慈悲,但已经算得上是明主了——事实上他李胤烨所看中李严地方的也正是这种悲悯之心,现在悲悯显得有些多余,但在发展到一定地步以后,却会变成一个巨大优势。

    见李胤烨关于流民的事宜大致说完,在李严一连串举措削掉最后一丝异心,已经进入副手角色的韩建说道:“大帅,如今一到四营已经完成整编,三营、四营已经准备开赴邓唐方面换防轮训,但卑职建议暂时不招回邓唐驻防的五六营,留下协助疏导流民进入襄州。至于换防事宜,以卑职所见,可以抽调压力不到西北面州兵直接开始整顿。”

    李胤烨也说道:“正该如此,如今邓唐方面既要疏导难民,又要防备蔡州贼,已经是力有不逮。既然大帅下定决心执行二号令,单靠张言带去的五营和那些邓唐兵更不顶事。”

    李严考虑了许久,说道:“记下,下一批轮训调取房均两州一千人进行整编。赴邓唐之三营归张言节制,会同五营、未改编之邓唐兵之一部负责对蔡防务,四营与邓唐兵一部开始实行战时管制二号令!”

    韩建与李胤烨互相看了一眼,起身领命。

    …………

    新野的历史已经绵延千年,这里最出名的时代就是刘备暂居之时,而现在,作为邓州唯一一个流民接受安置县,新野成为了一项前无古人的新制度的第一个实施地。

    昨天刚下过一场春雨,地面湿滑泥泞。新野令王温正小心地陪着两个他心中十分畏惧的上官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进着,泥巴点子在他的官服上已经如同满天星辰,加上之前滑倒的一下,这位县父母就像是一只泥猴子一般。在王温和两个上官的周围,一百多兵士警惕地形成一个警戒圈。

    “老张好象不怕脏?”李严穿的是便装,裤脚同样满是污泥,若是不认识的人定然无法相信这个农夫模样的人竟然会是一镇大帅。

    张言的装扮也很简单,比起李严更像是一个农人,听了李严的话,连忙道:“禀大帅,末将在十多年前也就是一介农夫,不敢忘本。”

    李严一挥手,说道:“你不要太拘谨,老记着前事,你在我这里这么久了还不知道我的脾气吗……嗯,你到这里来,万一蔡州那边出兵,刘知俊一个人没问题吗?”

    张言答道:“蔡军目前正集中力量攻掠河南,对咱们只是小股骚扰,刘将军大才,些许小患难还难不住他。”

    李严一笑,转向一直小心跟随的王温,问道:“王县令,还有多远?”

    王温连忙说道:“回禀大人,大约还有两三里,或者稍微远……”

    “大约两三里?幸好王县令不是军人,要不然这话可是害死人呐……”李严说到后面声音已经严厉起来:“你没去过流民安置地?”

    王温脸大变,抹了把汗,说道:“这……犬子们在那里协助战备处上官……”

    李严没再说话,这个王温舍得把自己儿子派去负责显然已经算不错了,在战备处权重的情况下,地方官只从旁协助而已,并不负什么责。

    “贵县的公子有官职吗?”张言却是问了一句,他最不喜欢地方官员家族势大欺人,靠着点裙带关系比官还狠。

    王温连忙点头:“有的……是本县县尉和录事。”

    县尉和录事都芝麻绿豆官,后者连官都算不上,只是个没品级的吏员。张言也没有深究了。

    走了两刻以后,李严终于看到了一大片废墟和简易的棚子,许许多多的身影忙碌其间。

    接到李严和张言前来视察的消息,在这里忙得不可开交的几个领头的纷纷赶过来见礼。

    “本县的县尉留下,”李严道:“其余人继续工作。”

    县尉的大儿子叫王羡,约莫二十七八岁,个子不高,一副干练的模样。不单是外表,从他的言谈中看,也的确是有能员的作风。

    据王羡所说,李严现在所站着的这片地方原先是一个有两百户人家的镇子,但被黄巢的人一把火烧成了白地,不单是这个镇子,附近所有的村子也都鸡犬不见,陆续回到这方圆两百里之中家园的原居民不过三十七户,因此,新野将此处设为了流民安置点。

    这个流民安置点一共要安置流民八百人,总共耕地为七千亩,这还是因为流民安置的硬性规定,否则的话还可以继续收容。

    按照军管二号令,新野的这个安置点的编号是新野一屯,由战备处派员一名,当地县府派员两名,差役十人,军方派员十名进行军事管制。全部屯民都被强制编号,所有非必要个人财产必须上交由战备处统一造册保管,屯民的食物进行配给,每个屯民都必须在管制的的监督下劳动,否则将立即被清除,如果有逃跑者,则将随机处死三人。这样在最大程度上形成了威慑,也使得人人都自觉地成为监视者。

    每个屯点都有一个定向任务,新一屯在规划上和大多数屯田点一样产出粮食为主,每季必须完成上级规定任务。屯点的成绩以屯点粮食等物资产出和屯民死亡量为标准,按照最高百分之五的比率,新一屯一年最多可以死四十个人,一旦超过这个限额,若无足够的自辩理由则屯战备处管制、地方管制视情形的严重程度将被处死或者罚到其他屯中去做屯民,而军方代表则会就被编回到军队的预备营去,三年不得升职。

    事实上,这个所谓的军管屯可以说就是个劳改营,甚至是奴隶制庄园。屯民虽然可以生存下来,但他们也就沦为军方获取物资的机器。虽然官员被严令招募屯民之前必须告知详细事宜,但流民们还是纷纷前来报到,等候挑选——单独的老弱病残是不被允许成为屯民的。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山南宣布,屯民才能优先领取粮食,并且只有屯营才有完整的农具。

    当然,在流民心中,落单的恐惧和屯田保证供应吃食也是重要原因。

    “这位兄弟,”李严示意随从不要跟着,独自走到忙碌的人群中,随便问一个正在搭房子的屯民:“这屯里怎么样?”

    “你是新来的吧?”那个屯民瞥了一眼李严,见对方不是官员士兵打扮,偷偷地说道:“除了那些管制厉害点,什么都好……有房子住,能吃到米,大伙聚在一起,又有军爷护持,塌实……听说这是山南李大帅可怜大伙才出的善举……兄弟叫啥名?”

    李严敷衍了两句,转身走开,心里却不知道该是高兴还是痛苦。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