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残唐再起 » 第四卷:逐鹿,军阀时代 第十八章:长安,长安(三)

第四卷:逐鹿,军阀时代 第十八章:长安,长安(三)

    “山南军进城了!”消息一传开,长安顿时白昼如夜,家家闭户。虽然传说中山南军军纪严明,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这样的传说是作不得真的,官军和强盗大体上并没有什么分别。而和普通百姓不同的是,那些市坊无赖子们却是一个个跃跃欲试,对于他们来说每次镇军入城都等于发财的机会,他们中的很多人准备好了刀枪,有的更是找出了作案用的衣甲,只等入夜和山南军一起动手。

    但令百姓们和无赖们意外的是,山南军始终没有出现,他们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到山南军迈着齐整的脚步经过以后便再也没有上街,倒是执金吾和神策军巡骑为数不少,一个个如临大敌。

    “难道山南军真是纪律严明?”

    “说不准,怕是先打探好地方再动手吧?”

    “听说那李严可是夜叉转世,凶恶万分?”

    “我可听说山南的百姓管他叫李菩萨呢。”

    “咳,那是兔子不吃窝边草,对咱们他还有什么客气的……”

    在各种各样的猜疑中,长安百姓度过了漫漫的长夜。清早,在山南军暂时驻扎的军营附近,大着胆子的百姓们终于在近距离看到了这支军队,大约有五百多人开出了军营。

    在百姓眼里,山南军完全不同于其他镇军,他们一个个衣甲齐整,刀枪雪亮,很古怪地喊着“一二一……一二三四”的口号,队列好像是尺子一样,划一的脚步间发出悦耳的声响,在朝阳的映衬下,士兵们古铜色的皮肤泛着动人的光泽。

    山南军和神策军也不一样,他们虽然也傲气十足,看也不看百姓,但却不是骄横,而是骄傲,一个个根本不像是军兵,反而有点类似于新科进士。

    不单是百姓,零星的也有神策军围观,他们不似百姓一样看个新鲜,眼睛里更多的是艳羡。

    “大帅,贵镇可真是天下强军啊……”杨复恭在听着耳边的口号声,偷眼看李严,李严的迅速出现大大出乎朝廷意料,昨天李严进城以后朝廷紧急商议了大半天,今朝才宣李严觐见,杨复恭不得不试探一下李严的态度。

    李严并没有什么不满,真正到了长安以后他也需要时间来下决心。因此杨复恭看到的是一脸温和的神色。

    “杨使过奖了……我军尚有诸多不如意处啊。”

    杨复恭的眼角抽动了一下,他非常讨厌看到这样的神情,比起怒意十足来说,这样的神情更让他发冷,但想到李严布置在城里城外如狼似虎的万余山南军,他也只好和李严继续打着哈哈。

    不管杨复恭的话题多么无聊,或者说有什么深意,李严总是面不改色,若不是他的身份在,给人的感觉分明就是一个淡然亲切的兄弟。

    山南军的表现让百姓们把心放回去一半,越来越多的百姓从家门走了出来,李严和亲卫所过之处引来众多又惊又畏的目光。一路过来,李严对于百姓的目光丝毫不在意,只是在经过一个街口的时候忽然一滞。

    “李使?”杨复恭顺着李严的目光看过去,并没有发现什么。

    难道是我太敏感了?李严摇头,他明明在刚才感觉到一种有别于百姓仰视的目光在注视自己,但一转头却什么也没发现。不过,那目光似乎没有什么恶意,相反的,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他已不再是那个小小军校了……”望着李严的背影,女子幽幽一叹。

    大明宫早已不复从前,虽然经过修葺勉强留了样子,但从粗糙程度就可以很明显地体会它的没落——很久以前李严在参观唐陵的时候曾经到过他所认识的僖宗、昭宗的靖陵与和陵,半露于土的石刻的简陋之处很难用艺术风格回归来解释。

    大唐果然要完蛋了……李严拾级而上,让脚步尽量沉稳,在他的背后,十二名山南军将校的步伐却是要坚定得多,目光只集中在李严身上,周围的任何事物都与他们无关。

    杨复恭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脸上的汗越淌越多。他猛然间发现,昨日商议来商议去,说得其实都只是些废话。李严坚持带的亲卫不过五百人就可以让宫门守卫无法开口阻拦,一伙山南军官居然都是佩刀入内的。

    殿前宿卫一个个扳着扑克牌脸,虽然山南军诸人完全无视他们的存在,但他们最终还是伸出了手。

    “殿前解兵!”宿卫班值冷冰冰地说道。

    山南众将立即把目光转向李严,李严却把目光集中到了班值身上。

    班值努力地保持着身形和神情不变,重复了一句:“殿前解兵!”

    李严终于收回了自己的目光,慢慢解下了自己的佩刀,递了过去。

    李严一动,诸将校这才一个个跟着交出武器。有宿卫尝试搜查,但在山南诸人的目光和杨复恭的示意下最终还是放弃了,山南众人的背影消失以后,班值这才感觉到自己的背心已经湿透。

    “臣李严叩见陛下。”李严跪得很干脆,身后诸将看到李严下跪,这才一个个屈了膝,这个动作许久不作,大家都有些僵硬。

    一瞬间,皇帝的脸色变了变,但很快恢复正常,和蔼地说道:“平身。”

    李严抬头,龙椅上坐着的那人多年不见,他脸上的童稚之气消退已经殆尽,整个人看起来很是成熟,同时在他脸上也很容易发现那丝深刻的憔悴和疲惫。

    “李卿千里勤王,忠勇可嘉。”皇帝说道:“赐座。”

    小黄门立即搬来了绣墩,李严嘴上说谢恩,但只是稍一欠身便坐了上去,山南诸将则很自然地站在了自家大帅的身后,皇帝的牙根咬了咬,随即继续微笑。

    “不知平叛战况如何?李卿何日可功成?”皇帝还是没忍住,不顾杨复恭的眼色直接问道。

    李严并没有刻意控制自己的表情,但脸上还是一副温和的模样:“我军两线相继告捷,如果进展顺利,三个月后就可以扫平贼军巢穴。”

    三个月……皇帝的眉头不可避免地皱了起来:“这个……西镇久乱,朕意徐徐图之,感化军民,若彼无力再犯宫阙,李昌符、朱玫、李周彝等辈自愿束身归朝,念其旧功,朕也不忍西镇百姓再被战火。”

    李严瞥了一眼皇帝,发现对方的神情果然很是仁慈悲悯,心中不由感慨皇帝这职业对于演技的提升作用。

    “陛下仁慈,臣自当遵命,待我军击破贼军主力,自当还镇。”李严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不出两月,京畿就可以再现太平和谐。”

    皇帝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但已经不好再纠缠下去,说道:“凯旋之日朕当亲为我大唐平叛将士庆功,擢其有功于社稷者委以重任。”

    一边的杨复恭一听到这话,连忙向皇帝使眼色,但后者始终不动,只是看着李严。

    李严神色淡定,而山南诸将也是一个个面无表情,听到和没听到一样,这样的情形让殿内气氛立即凝重起来。

    想拉我的人?你现在出得起什么价码?李严心里并没有蔑视皇帝的意思,反而有些可怜眼前的九五至尊。

    “谢陛下恩典。”李严的起身并没有化解皇帝的尴尬,相反的,皇帝的脸色终于阴沉了下去,因为只在李严谢恩以后诸将这才整齐地跟着谢恩,语气中也没有任何兴奋的情形。

    皇帝的手握了握,最终又松开来——这个小动作并没有逃脱李严貌似恭敬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