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徒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 第07章 真有点东西

第07章 真有点东西

    “这位大人,还请赏脸莅临寒舍喝杯茶水。”

    “嗯。”

    接下来,阮康文把一众传旨人员迎进内堂。

    奉茶孝敬打点,不在话下。

    前脚刚刚送走钦差,一众商场好友,纷纷踏进门来。

    “以后要叫你阮大人了!恭喜恭喜!”

    “阮兄,今晚怡春楼,你必须请客!”

    “康文,你是怎么想出这么些鬼点子的!太牛了!”

    “阮兄,你家祖坟,简直冒青烟了呀!以后阮家可要飞黄腾达了!早知道为朝廷筹钱,有这么大的封赏,我就是砸锅卖铁,也在所不惜呀!”

    “……”

    与此同时。

    千里之外的河南归德府睢州。

    一处老宅中。

    翰林承旨官员崔文,先是将一封密信,交到了四朝老臣袁可立的手中:

    “袁大人,这是陛下给你的密信。”

    片刻之后。

    袁可立潸然泪下:

    “老臣愿意为大明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密信中,崇祯细数袁可立对天启皇帝的恩情贡献,对大明社稷江山的重要性,同时,崇祯立下宏图大志,发誓中兴大明,希望袁可立出来挽救大明的危难。

    这让袁可立感动不已,欣然领命。

    天启后期,由于自身饱受阉党的排挤打压,高攀龙等一众同道好友甚至被阉党残害殒命,袁可立心灰意冷,选择了致仕。

    但是如今,崇祯一登基,就清除了阉党,替他的一众好友平反。

    袁可立获知这些消息之后,对朝局已经没那么失望。

    现在崇祯皇帝又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义,袁可立没有推脱的理由。

    “既然如此,袁大人接旨吧。”

    翰林崔文捧出圣旨。

    心中不禁对崇祯暗暗敬佩。

    想当初,袁可立绝意致仕,之后朝廷不是没有邀请过他出山,但是,袁可立态度之决绝,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

    现在崇祯皇帝竟然仅仅用一只书信,就请动了这位四朝元老,可见,当今万岁爷是真的有点东西的。

    袁可立当下起身,对着圣旨跪拜了下去。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自古帝王平定天下,式赖文臣武将,袁可立一世刚正清廉,精忠勇武,人品贵重,当世人臣之楷模,特召以原职回朝。

    另,加中极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入陕西全面负责赈灾、民变事宜,赐便宜行事之权,钦此!”

    “臣,领旨谢恩,必不负陛下所托!”

    袁可立再拜,双手举过头顶,接过圣旨。

    然后又将圣旨置于中堂桌案之上,再次叩拜。

    礼毕,袁可立才站了起来。

    “来人!奉茶!”

    “袁大人客气了。”

    崔文又将一封密信,一个卷宗,交给了袁可立:

    “这是陛下的另一封密信,交代了赈灾的方案。”

    “这是陕西境内,灾民、民变的汇总,您路上了解一下。”

    然后,又指着院中的一个穿着黑色飞鱼服锦衣卫军官,道:

    “这是锦衣卫前所总旗南郭明,负责您此行的护卫。”

    “救灾如救火,有劳袁大人了!”

    袁可立对着京城的方向拱手:

    “为国为民,为陛下分忧,乃老臣之本分。”

    “然而陕西受灾百姓百万,朝廷哪里有那么多的钱粮赈灾?”

    袁可立虽然致仕,但是仍然关注着天下事。

    这两年连续不断的欠饷兵变,就已经说明了,朝廷的财政,早已经是入不敷出。

    领了圣旨,崔文第一时间就赶来了睢州,所以实际上,他并不知道崇祯后续有什么动作。

    “袁大人请放心,陛下后续会有安排,一定确保钱粮到位。”

    这是崇祯密旨交代他的话,但是崔文连自己都不相信,在国库可以饿死耗子的情况下,皇帝能够凭空变出钱粮。

    唉,希望有奇迹发生吧。

    “既然如此……”

    已经接下了这份差事,皇帝还给出了这样的承诺,袁可立当然不可能退缩。

    “老臣即刻起身,赶往西安府。”

    ……

    西安府。

    布政司衙门外,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士兵。

    他们群情激昂,高声抗议:

    “去他娘的!再不发饷,老子就反了他娘的!”

    “打发叫花子呢!这几个月来,我们天天喝稀!这他么的,我们还是朝廷的正规军吗!”

    “今天再不发饷,老子就不干了!”

    “……”

    衙门里。

    一众官员都是焦头烂额,束手无策。

    别说士兵欠饷了,他们这些当官的,也被欠俸啊。

    这两年来,地方欠饷欠俸,已经成为常态。

    只不过他们这些当官的,有机会捞油水,一个个都有积蓄,所以才不至于因为朝廷欠饷就活不下去而已。

    陕西这个地方有点特别,大明大多数的地方军队,军饷是以白银为主的。

    但是这里却是以粮食为主的。

    所以此时,布政司督粮道参政洪承畴,首当其冲,压力巨大。

    他在房间里不停的踱步,焦急不已,摇头叹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朝廷不拨粮饷,他这个督粮道参政,也无可奈何呀。

    唉!大明江山,真是每况日下啊!

    连个军饷都发不出来,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地方长官不作为也就罢了,朝廷的操作更加让人失望。

    陕西三边总督已经空缺了好几个月了,硬是没有安排人选过来接任。

    群龙无首,陕西形势,更加日渐糜烂!

    看外面聚集起来的士兵,稍有不慎,就要发生哗变呀!

    哒哒哒哒……

    就在此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

    “圣旨到!!!”

    随即,传来了大声的吆喝。

    “朝廷已经任命了新的三边总督人选,而且粮饷已经在路上,如有哗变者,杀无赦!!!”

    外面震天的喧闹,终于静止了下来。

    洪承畴和一众布政司的官员,一个个连忙出迎。

    只见,一队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护卫着一名翰林承旨官员,已经走进了衙门。

    不过这个时候,一众的官员们都是非常的好奇,拖了近半年的三边总督,这一次朝廷会派谁来接手?

    至于粮饷?

    听听也就罢了。

    以他们对朝廷的了解,就算调来粮饷,最多也只是一部分,缓解一下局势罢了,不可能彻底解决欠饷的问题。

    聚众闹事的数百名士兵,此时也都围观了过来。

    他们很想看看,这一次,朝廷又会给个什么样的说法?

    “督粮道参政洪承畴接旨!”

    翰林承旨官员站了出来。

    此话一出,现场的所有人,都大感意外。

    这道圣旨,是委任新的陕西三边总督的人选的。

    大家此前都以为,朝廷肯定是派遣一名肱骨重臣过来坐镇。

    但是看现在这个架势,朝廷似乎有点不按套路出牌啊!

    洪承畴更加满是困惑。

    他洪承畴?接旨?

    他和任命三边总督,有什么关系?

    不过传旨钦差都已经叫了他的名字,洪承畴只好出列,向着圣旨跪倒。

    翰林承旨官员开始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陕西督粮道参政洪承畴,自出仕以来,尽忠职守,洁身自好,刚毅果敢,朕甚嘉之,兹特授尔为三边总督,兼督察院佥都御史,提调陕西一切军务,钦此!”

    此言一出。

    满座皆惊!

    现在的所有人,包括洪承畴自己都万万没想到。

    朝廷竟然会宣布这样的任命!

    论资历,洪承畴督粮道参政只是从三品的官,按理说,是没有资格出任三边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的。

    论人脉,洪承畴在朝中,也没有什么强大的靠山啊。

    所以此时,洪承畴甚至比其他人更加的困惑。

    到底是因为什么,朝廷破格提拔了他?

    是有人推荐了他?

    还是崇祯皇帝慧眼识珠,发现了他是可造之材?

    “洪承畴,还不快快接旨!”

    翰林承旨官员看着洪承畴一头懵逼的样子,不禁暗暗好笑,当下大声提醒。

    是福是祸,还说不定呢。

    接下这份差事,一个搞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洪承畴这才如梦初醒,连忙跪拜:

    “臣洪承畴叩谢陛下天恩!”

    双手举过头顶,接过圣旨。

    “另,陛下已经委派袁可立大人,出任钦差,总揽陕西军政要务。”

    “洪大人,你等袁大人抵达西安府后,再就职不迟。”

    翰林承旨官员最后,还顺带给洪承畴提了一个醒。

    就当是结一个善缘了。

    对方已经成为封疆大吏了,虽然不得善终的概率比较大,但是要是日后飞黄腾达了,那这个人情可就好用了。

    “谢大人提醒!”

    洪承畴哪里不知道这里面的道道?

    等袁可立来了,他再就职,就可以有袁可立给他兜底。

    反正现在钱粮什么的,都还没来呢。

    他就是上任就职了,也改变不了什么,反而可能会因为形势的恶化而背锅。

    但是洪承畴的心里,却在琢磨:

    这么做,真的好吗?

    此时,陕西士兵怨气冲天,只要有一丁点儿的火星,就会被引爆。

    如果置身事外,真的能够独善其身吗?

    翰林承旨官员将圣旨交给洪承畴,也就完成了他的使命,辞别而去。

    “恭喜洪大人!”

    到了这个时候,布政司的一众同僚们,终于是反应了过来,纷纷过来向洪承畴祝贺。

    “洪大人一跃成为封疆大吏,可喜可贺呀!”

    “陕西的困境,接下来就全赖洪大人来解决了!”

    “……”

    只是,这些官员们的语气中,难免带着一些阴阳怪气。

    说句不好听的,陕西这个烂摊子,即使是皇帝亲自来,也不见得能处理好。

    你洪承畴被推上三边总督的位子,顶多就是个替死鬼。

    “总督大人,请给我们发粮饷吧!”

    此时,那数百名闹事的士兵,也围了上来。

    之前,那些官员推三推四,士兵们都不到主事的人,但是现在新的三边总督出来了,士兵们理所当然的,把希望寄托在了洪承畴的身上。

    “立即发军饷!”

    “再不发军饷,我们就反了他娘的!”

    “……”

    布政司的其他官员,此时就有点幸灾乐祸了。

    从三品的督粮道参政,越级晋升为封疆大吏三边总督,确实风光无限了。

    但是这可是一份掉脑袋的差事。

    眼前一触即发的兵变,且看你如何收拾?

    洪承畴皱着眉头,站了出来:

    “大家伙稍安勿躁。”

    “传旨钦差已经说了,朝廷已经拨付钱粮,支援陕西。大家很快就可以领到自己的粮饷!都散了吧!”

    然而这样的话语,并未能安抚士兵们的情绪。

    “朝廷的嘴,骗人的鬼!”

    “朝廷恐怕也是想以往一样,随便拨点粮饷过来,打发叫花子的吧!”

    “朝廷会补偿我们全部的粮饷吗?不可能的!我们以后天天也只能喝稀!”

    “必须要拿到我们足额的粮饷!”

    “不给粮饷,咱们就弄死了这些当官的!他们一个个富得流油!”

    “……”

    洪承畴背在身后的手,不禁捏紧了拳头。

    他知道,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肃静!都给我肃静!”

    “再有起哄者,以煽动哗变论处!!!”

    略一思索,洪承畴就做出了决定。

    他必须要拿出铁腕的手段。

    否则,西安府真的发声兵变,他洪承畴愧对皇恩。

    “来人!立即召集标兵!”

    “通知都指挥使,集结兵力!”

    “一刻钟之后,再有聚众闹事者,直接缉拿!”

    洪承畴开始以三边总督的身份,发号施令。

    三边总督是有自己的直辖卫兵的,叫做标兵。

    而且,布政司衙门和都指挥使司衙门,以及总督府衙门,都位于这一片,彼此的距离很近。

    一声令下,片刻之后,命令就可以传达。

    面对这样的情形,那些聚众喧哗的士兵害怕了。

    纷纷散去。

    军饷重要,但是小命更重要,面前的这一位,可是新任三边总督,有提督三边军政大权,以哗变罪杀了他们,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仅仅几个呼吸的时间。

    那数百名聚众闹事的士兵,已经散的七七八八了。

    只不过,还是有数十名死硬分子,还在那里叫嚣着。

    丝毫没有退让的意思。

    “今天不给我们补足军饷,我们就躺这儿了!”

    “当兵吃饷,天经地义!”

    “必须全额发放军饷,否则休想让老子离开!”

    “你们这群喝兵血的狗官!我和你们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