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徒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 第20章 时间不多了

第20章 时间不多了

    徐浪感叹唏嘘:

    “军队就是国家的脊梁。但是你看看,现在的大明,还有一支能战之军吗?”

    “所以,如果不做出改变,再有钱也只是待宰的肥羊而已!”

    此时大明的军队,关宁军有一点点战斗力,但是已经渐渐成长为军阀,把自己的利益看得比家国的利益更重,朝廷已经不怎么使唤的动了。

    地方的军队,除了川军和浙军还有点战斗力,其他的军队就是一盘散沙。

    京营?叫做养老营更加合适!

    崇祯默然。

    作为当今大明皇帝,崇祯当然很清楚大明如今军队的情况。

    号称大明最强军的关宁军,也只能依靠城池之坚,和建奴打打防守战而已。

    如果是打野战,分分钟被建奴打得溃不成军。

    甚至,有时候会出现几十个建奴斥候,像赶羊一样的,赶得五六千明军抱头鼠窜的感人场景。

    “所以,师父你说怎么样才能够彻底的扭转这样的局势呢?”

    崇祯趁机问出了心中的困扰。

    说到这个问题,徐浪也有点头疼: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局势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彻底的扭转的。”

    “而且,咱们还摊上了一个非常不靠谱的皇帝。”

    “……”

    崇祯再次受到一万点暴击。

    但是徐浪并没有察觉什么,叹息道:

    “即使有办法,但是皇帝能不能坚持到底,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崇祯只能是强忍着性子,问道:

    “师父有办法可不能藏着呀,现在我们和皇帝一起做生意,等于是和大明江山捆绑在一起了,如果大明亡了,我们的生意也完了!”

    徐浪意味深长的看着徒儿:

    “你是不是故意把师父拉下水?”

    这个徒弟,叫他离开京城他不走,最后还牵上了崇祯皇帝的线。最后大家还一起开了公司。

    徐浪感觉自己好像被套路了。

    崇祯心中一惊。

    莫非自己的图谋,被仙师察觉了?

    好在,徐浪的下一句话,终于让崇祯淡定下来。

    “唉,不过,师父不怕趟这趟浑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了大明,师父就陪你拼一把!”

    好一个“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崇祯大受震撼。原来,仙师竟然有如此的气节。

    “师父,请受徒儿一拜!”

    这一次,崇祯是由衷的,被徐浪感动了。

    徐浪摆摆手。

    他觉得,这是一个穿越众的本分。

    如果穿越一回,都不能够改变历史进程,那真的是太丢穿越众的脸了。

    “上次你不是问我怎么应对建奴入侵吗?”

    徐浪一字一顿道:

    “富国强军是根本。”

    “这也是扭转大明国运的根本。”

    这个时候,徐浪觉得,又应该给徒儿科普科普了。

    “想不想知道,怎么打破王朝难以延续三百年的宿命?”

    崇祯闻言,几乎想给徐浪磕一个。

    这正是崇祯梦寐以求的啊!

    自打听了仙师的“王朝三百年宿命论”之后,崇祯做梦都想找到破解之法。

    不过,作为徐浪的徒弟,崇祯知道自己不应该表现的太过急切。

    当下强作镇定,道:

    “徒儿想。”

    徐浪侃侃而谈:

    “建奴固然凶悍,但是说到底只是肌肤之痛。”

    “大明亡国的根源,其实是出在自身。”

    “你想,一个人的五脏六腑都得了重病,这个人他还能活得长久吗?”

    即使没有建奴,以大明当前的危机积累程度,要不了多久,也会被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掀翻打碎,进入下一个王朝循环。

    建奴入侵,荼毒华夏,只不过是不幸中的不幸罢了。

    崇祯黯然。

    如今的大明,正如仙师说的那样!

    看似完好,实则内里已经病重。

    连操纵自己的身体,都不能自如了!

    “然而,连汉唐都不能解决的难题,师父你说它应该怎么解决?”

    徐浪侃侃而谈:

    “再强盛的王朝,也难以挺过三百年,核心是因为,以往的任何王朝,都没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崇祯很纠结,很期待:

    “这好像是一个死结?”

    徐浪的科普,让崇祯明白,土地兼并会让朝廷赋税收入日渐减少,入不敷出。

    土地兼并会让农民衣食无依,流离失所,一遇上天灾人祸,迅速演变成民变。

    陷入瘫痪的朝廷,最终只能在内忧外患中灭亡。

    徐浪一字一顿道:

    “把大明建成工业国,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工业国?”

    崇祯一头懵逼。

    不过他还记得仙师说过的话。

    “师父曾经说,工业文明是未来的趋势,工业文明最终会取代农业文明,工业国对农业国具有碾压性的优势?”

    徐浪微笑点头:

    “孺子可教也。”

    “以往的王朝都不能冲破三百年循环的宿命,是因为所有人都只盯着耕地,杀来杀去。不懂发散思维。然而,种田能产出几个钱?”

    崇祯的思想无法转弯:

    “然而自古以来,田产就是最宝贵的财富啊。”

    徐浪谆谆善诱:

    “你算算,如果是十五税一,单单是咱们一个蜂窝煤的生意,一年可以给朝廷贡献多少的赋税?”

    崇祯一双眼睛,顿时瞪成了铜铃!

    蜂窝煤的这个生意,如果扩展到全国,保守估计,一年赚一千万两银子不难吧?十五税一,那就是六十七万两银子!

    徐浪见这个徒儿还比较上道,继续教诲:

    “赚钱的生意有无数种,粮食,零食,水果,酒,织造……衣食住行,样样皆是赚钱的生意。”

    “每一样生意给朝廷贡献十万八万的赋税,朝廷每年的赋税收入会是多少?”

    “耕地每年给朝廷贡献的赋税才多少?可悲的是,我华夏千百年来,却一直只盯着那点耕地,打的死去活来!”

    崇祯的下巴,这时直接掉了下来。

    如果按照这样计算,朝廷每年的工商业赋税,怕不得数以亿计!!!

    徐浪嗤笑:

    “可笑的是,崇祯皇帝在东林党人的忽悠下,竟然取消了工商税!”

    “农业税又收不上来,大明不穷死才怪呢!”

    崇祯差点瘫倒在地上。

    朕是多么愚蠢啊!

    仙师说朕被东林党忽悠瘸了,还帮人数钱呢,这可不是吗?

    崇祯此刻,只恨自己杀东林党人还是太少了。

    只杀了钱谦益和周延儒,根本不解恨啊!

    朕……

    “我……师父,我马上回去,把您的话转告给王承恩,看能不能让陛下重开工商税。”

    崇祯急不可耐的,就想返回皇宫。

    徐浪抬手阻止:

    “你以为是小孩子玩过家家呀!”

    “免除工商税的时候容易,再想重征,那就千难万难喽!”

    “你也不想想,现在朝廷枢要位置上,大部分是东林党,皇帝刚刚打杀了钱谦益和周延儒,这要是再强行征收工商税,逼得东林党集体造反,岂不是天下大乱?”

    崇祯恨恨一跺脚:

    “但是这可怎么办?”

    怪不得师父说,贼寇建奴东林党,是大明亡国的三大元凶,其中东林党最可恨!正是东林党一步一步把大明推向灭亡的深渊!

    徐浪微微摇头。

    这个徒弟性子有点急啊。

    “咱不是已经在做了吗?”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事急不得。”

    闻言,崇祯这才渐渐冷静了下来。

    “但是,这得等到猴年马月呀,还有十个月,建奴就要入侵了。”

    崇祯心中很着急,他想要套徐浪的话。

    “到时,我们的生意可能全完了!师父快想想办法吧!”

    徐浪对着徒儿的额头,打了一个弹指:

    “我不是已经说了吗,富国强军,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不过徒儿说到底只是一个泥瓦匠,徐浪也不能对他要求太高,只能是谆谆教诲。

    “富国我们已经在做了,接下来就是强军。”

    “只要掌握了一支强有力的军队,要收拾那些士绅文官,还不是如屠猪羊?”

    然而,听到这样的话语,崇祯还是愁眉不展。

    “大明现在的军队,一言难尽啊!”

    师父你刚刚都已经说了,大明甚至连一支能战之军都没有了。

    打造一支强军,谈何容易。

    徐浪抿了一口茶,悠悠道:

    “整顿好腾骧四卫和京营,足以扫荡天下。”

    “这事说难也不难,说易也不易。主要看皇帝的态度了。”

    明朝的军事指导思想是弱边强中。

    意思就是说,不断的从边军中,抽调精锐,充实亲军二十六卫以及京营。让边军没有造反的实力,把全国最强的军队,集中到中央军。

    所以实际上,从成祖时期开始,大明朝最强的军队,其实一直都是中央军。(PS:关宁军,那是为了应对建奴,后来才组建的了。)

    大明朝的边军面对外敌,只有挨打的份儿,并不是偶然。

    然而,这并不能让崇祯高兴的起来。

    “腾骧四卫是皇帝亲卫军。京营?好像也没什么战斗力了。”

    在崇祯看来,腾骧四卫,是皇帝近卫,不太可能派出去打仗,而京营早已经糜烂不堪,如何能够打仗?

    土木堡之变,让京营精英尽失。从嘉靖开始,京营已经沦为样子货,历经多次整顿,但是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是越来越糜烂。

    徐浪循循善诱:

    “近卫军怎么了?也因为腾骧四卫是皇帝近卫军,皇帝才能用的放心啊。换做是其他军队,皇帝敢重用吗?”

    这时的关宁军,已经有点尾大不掉了,只知道要军饷要好处,却不怎么听使唤。

    “京营没有战斗力?所以才更要整改。否则,连京城都守卫不了,拿什么来守卫大明?拿着最高的军饷,却连刀都拿不动,朝廷要这样的饭桶何用?”

    崇祯面露困惑。

    好吧,京营早已经暴露出严重的问题,吃空饷,滥竽充数,公器私用,等等。整顿京营,确实是势在必行。

    (历史上的崇祯,其实也发现了京营存在巨大问题,于崇祯二年,启用李邦华整顿京营,但是由于不够坚决,在勋贵的强烈反扑中偃旗息鼓。)

    “师父,你的意思是说,用腾骧四卫扫荡天下?但是腾骧四卫才多少人?”

    崇祯大惑不解。

    如果是拿京营去平寇,崇祯还容易理解一点。

    徐浪点头:

    “就是这个意思。”

    “京营是人多,但是你养得起十一万的大军吗?”

    军队本来就是一头吞金兽,更何况是维系一支现代化的军队?

    大明的军制一卫是5600人,腾骧四卫加起来就有22400人,能训练好,足以派上大用场。此时,建奴的主力也就五六万人。

    “京营负责守卫,腾骧四卫负责出击,就这么简单。”

    崇祯不可置信:

    “师父是说,用腾骧四卫,就可以荡平建奴?”

    徐浪自信十足:

    “别的军队不行,但是按照师父的方法训练出的军队,绝对行。”

    “你拿个小本子记下来,把这个练兵之法,转呈给崇祯皇帝,不出半年,必成一支百胜之师。”

    为了挽救大明,徐浪也是豁出去了。

    历史上的崇祯,多疑而又刚愎,摇摆不定,没有担当。

    但是这个时空的崇祯,顶住压力,杖毙了钱谦益和周延儒,给与了他强力的支持,所以此时徐浪对崇祯,也有了一定的信心。

    而且留给徐浪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现在已经是十二月中旬,还有不到十个月,建奴就要入侵。

    纵使有风险,徐浪也必须要试一试了。

    崇祯大喜。

    当下就想拿笔记录。

    但是突然想到,自己的笔迹,已经被仙师所识,这要是自己记录,岂不是当场露馅?

    “你来。”

    于是又把这个活儿,派给了王承恩。

    徐浪白了崇祯一眼。

    这个徒儿,还挺会摆谱儿的。

    不过这些都是末节了。

    只要他能够疏通皇帝的关节就行。

    徐浪当下一五一十的,把现代军队训练之法,说了出来。

    片刻之后。

    五项全能,负重越野,队列操练,内务整理……

    崇祯看着纸上写的一条条规则,叹为观止。

    他并不知道,这一个个条条框框的具体意义,但是看起来就很厉害的样子。

    绝对是自古以来,从来没有过的练兵之法!

    “但是,将乃兵之胆,谁人可以统领腾骧四卫呢?”

    崇祯并不完全是小白,随即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