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徒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 第21章 整顿京营

第21章 整顿京营

    徐浪想都不想,缓缓说出了几个名字:

    “大名府知府卢象升,告假归乡的稽勋司郎中孙传庭,游击将军黄得功,曹文诏,再加上曹文诏的侄子曹变蛟。”

    “这五人都是万人敌的存在。”

    崇祯的脸,顿时笑成了菊花状。

    这一回出来见仙师,他可赚大了,不但获知了,往后自己有大把的银子进账,而且,找到了大明未来的出路。

    尽管心中还是有一些疑问,但是,接下来的大略,已经确定了下来。

    把大明建设成工业国,就可以摆脱王朝三百年亡国的宿命!

    按照仙师所说,富国强军就可以解决内忧外患!

    崇祯心中,前所未有的轻松!

    “古有诸葛隆中对三分天下,今有仙师煤店谈中兴大明!哈哈哈哈……”

    徐浪真想赏徒儿一个脑瓜崩:

    “八字都没一撇的事情,你得意个啥呢!崇祯皇帝优柔寡断摇摆不定,搞不好你我的小命都要丢掉。悠着点吧!”

    “这些话转告王承恩的时候,注意一下语言艺术,可别把自己的小命搭进去!”

    对于徐浪这样的态度,崇祯已经习以为常了。

    不就是不相信朕吗?

    朕一定干个漂漂亮亮给你看!

    “徒儿晓得。”

    怀着愉快的心情,崇祯告辞徐浪,离开了店铺。

    回到皇宫。

    崇祯也顾不得吃完饭,立即召见了掌印太监、东厂提督曹化淳。

    他把卢象升,孙传庭,黄得功,曹文诏,曹变蛟的名字,告诉了曹化淳。

    要求曹化淳,尽快把这五个人给他找来。

    然后又立即召见了李邦华。

    “李爱卿,你上任兵部左侍郎,也好几天了,对我大明如今的军队,可有什么看法?”

    李邦华微微抬头,瞄了一下崇祯,欲言又止。

    “有些话,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大明军队如今,已经糜烂不堪,但是这个话直接对皇帝说,似乎有点不妥。

    崇祯一招手:

    “但讲无妨。”

    得到皇帝的允许,李邦华也不藏着掖着,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大明如今的军队,积弊已久,已经弱如扶病,如果拉上战场,将是不堪一击。”

    “特别是京营,这个大明最强军,现在已经是空有其表。”

    “哦?”

    崇祯示意李邦华继续说。

    李邦华痛陈其弊:

    “京营坐糜粮饷的情况极其严重,编制十一万三千二百人,但是实际人数,只有三万多!”

    “而且京营的这三万多人,充斥着大量的勋贵各府家丁。”

    “京城个勋贵家,但有事务,皆是差遣京营士兵,充当仆役。”

    啪!

    崇祯猛地一拍大腿。

    火冒三丈!

    崇祯知道京营存在着极大的问题,但是他万万没想到,大明的最强军,京营已经糜烂至此!

    “岂有此理!”

    “这是朕的军队,还是那些勋贵的军队?”

    “朕命你,即日起,全力整顿京营!清除积弊!尽快还朕一支能战之师!”

    怪不得,大明十几年后会亡国!

    内里都已经坏透了!

    这样子下去,能不亡国吗!

    李邦华面露喜色:

    “谨遵圣谕!”

    李邦华这两天,已经开始严肃京营的纪律,恢复操练。

    但是他头再铁,也知道,勋贵集团这个庞然大物,不是他一个兵部侍郎惹得起的。

    所以即使气愤填膺,有的东西,李邦华也不敢轻易触碰。

    但是现在有了皇帝的圣谕,他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

    第二天早上。

    李邦华给京营来了一个集结大点卯。

    他要做一个大事情:

    清理京营中吃空饷的人员!!!

    太岳公张居正这样的强人都不敢真正去触碰的事情,他李邦华几天要真刀真枪的全力整顿!

    但是京营的官兵,显然还没意识到,他们将要迎来一场大风暴。

    “这个兵部侍郎不懂规矩呀!”

    他们对李邦华近日的严肃纪律,已经吐槽不止,想不到今日竟然来了一个京营大集结。

    “这混球想干嘛呀!他以为自己是谁呢!”

    “拿着鸡毛当令箭!现在兵部尚书是袁可立,可不是他李邦华。”

    “……”

    队伍中,那些官兵用远近可闻的音量,在吐槽着。

    李邦华闻言,神情冷峻:

    “督察官!把带头喧哗者拉出来,各打十军棍!”

    这一下,仿佛捅了马蜂窝。

    那些京营官兵们,炸锅了。

    “你敢!”

    “你算是个什么东西!”

    “……”

    这个时候,京营里的可都是勋贵子弟,不是伯爵的庶子,就是某某国公的亲属,根本没把李邦华放在眼里。

    但是李邦华可不惯着他们:

    “执法吧!”

    督察官和督察队都是李邦华为了整顿京营,专门带过来的亲信,合计500人,荷枪实弹,只听李邦华一个人的命令,可不管勋贵子弟的叫嚣。

    “啊啊啊啊……”

    下一刻,操场上响起了阵阵惨叫声。

    “你给我等我!”

    “老子饶不了你!”

    “……”

    那些被打的人,一边惨叫,一边兀自在那里叫嚣。

    不过其他的官兵,倒是闭上了嘴巴。

    虽然他们嚣张,不把李邦华放在眼里,但是明显会吃板子的事情,他们可不会傻乎乎的去做。

    打完板子,李邦华开始点名,他随机抽出了一个名字:

    “李大锤!”

    “……”

    回答李邦华的,是一片沉默。

    “李大锤!有没有到场!”

    “李大锤休沐了!”

    李邦华又查休沐表,但是并无李大锤的休沐记录。

    “胡扯!今天不是李大锤休沐!”

    “无故缺勤,来日打十军棍!”

    “明日再不来报到,开除李大锤的军籍!”

    “你敢!”

    刚才应声那人,此时发出一道咆哮。

    “这京营不是你李邦华的京营!”

    一直以来,京营不都是勋贵子弟的养老营吗?

    同时也是勋贵吃空饷的最佳场所。

    饷银高,没风险。

    随便挂些名字上去,只管吃饷就行了。

    这已经成了京营的潜规则,连张居正都只能是睁只眼闭只眼,你李邦华算个什么东西!

    但是李邦华可不吃这一套:

    “来人!将咆哮者,拉出去打十军棍!”

    转过头,李邦华又点了一个名字:

    “刘小刀!”

    还是无人应答。

    “刘小刀!明日不来报到,开除军籍!”

    李邦华又随机点了一些名字。

    但是大部分都是挂名的,根本无人在场。

    这样的情况下,点名显然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

    “督察官,即刻起,按照在册军籍,逐一核查官兵身份!如有吃空饷者,全部开除!”

    李邦华这条命令,让京营瞬间就炸了锅。

    “你不能这么做!”

    “你会吃不了兜着走的!”

    “……”

    这一下,引起了京营官兵的众怒!

    他们一个个叫嚣了起来。

    李邦华视若无睹,拂袖而去。

    但是那些娇贵的京营勋贵子弟,可不打算就这样算了。

    “大家都不要去!”

    “对,集体不配合!看他怎么核查!”

    “明天就叫言官狠狠参他一本!让他立即滚蛋!还想查我们?”

    “……”

    李邦华的做法,显然超出了京营官兵的底线。

    他们顿时鼓噪了起来。

    “肃静!肃静!”

    “再有叫嚣者,军法处置!”

    饶是督察官高声镇压,也无济于事。

    这个清算大核查,顿时就进行不下去了。

    远远看着这一切的李邦华,暗暗摇头。

    整顿京营,困难重重啊!

    今天这些动作,只是他对勋贵们的一个试探而已。

    整顿京营能否顺利进行,还要看明天勋贵们的反扑力度,以及皇帝的支持度。

    然而当天下午。

    李邦华想不到,他就迎来了两个不速之客。

    “李邦华!你给我出来!”

    “立即给老子滚出来!”

    李邦华很懵逼。

    自己堂堂的兵部左侍郎,在别人的嘴里,成了什么了?

    左右连忙禀报:

    “侍郎大人,外面是当今国舅、都督同知,周鉴周公子,和成国公世子朱重茂朱公子!”

    李邦华这下明白过来。

    感情是这两位勋贵子弟,受了自己整顿京营消息的刺激,跑来闹事了呀。

    当下李邦华让左右侍卫,把人带了进来。

    “你二人擅闯公衙,意欲何为!”

    见到这两个纨绔子弟,李邦华毫不客气的怒喝。

    周鉴,即使当今周皇后的弟弟,国丈周奎的长子。

    周皇后得道,周家父子跟着鸡犬升天,周奎今年刚刚升任了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周鉴也顺势被封为都督同知。

    论品阶,左都督是一品,都督同知是从一品,比李邦华这个正三品的兵部侍郎高多了。

    但是实际上,明朝中后期,五军都督府已经没有实权。

    兵部才是五军都督府的顶头上司。

    所以,李邦华面对此二人,根本也无需客气。

    “李邦华,你想霍乱京营吗?我劝你立即住手!否则后果自负!”

    周鉴指着李邦华的鼻子,叫嚣。

    周鉴和朱重茂都是听家丁说了李邦华要清理空员的事情,气愤不过,不约而同的,跑了过来。

    京营的饷银,是大明军队里面最高的。

    他们只需要挂一些名字上去,每个月就可以领取一大笔银子。

    这也是京城勋贵的常规操作。

    没想到李邦华这个愣头青,刚刚坐上兵部侍郎的位置,就对他们这些吃空饷的人,举起了杀威棒,你叫他们如何能够忍得?

    朱重茂也是面露凶光的瞪着李邦华:

    “你以为,京营是你能够撒野的地方吗?”

    “识相的,就给我立即收手!要不然,你的仕途也就这样子到头了!”

    李邦华大怒:

    “大胆!尔等竟敢威胁本官!”

    “耍什么官威呢!”

    然而,周鉴和朱重茂根本不把李邦华当一回事。

    “我等皆比你尊贵!你见了我等,怎可如此无礼!”

    见状,李邦华知道,自己在这两个纨绔的面前,是没有道理好说的了。

    当下只好喝令左右侍卫:

    “轰出去!都给我轰出去!”

    ……

    李邦华的举动,毫无意外的,震惊了京城所有的勋贵。

    勋贵寄生京营,这不是从嘉靖朝就开始的事情吗?

    上百年来,不一直是这样吗?

    强势如张居正,不也没能拿京营怎么样吗?

    一个小小的兵部侍郎,就想砸他们的饭碗?

    俗话说,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

    听到消息,京城的勋贵,一个个无不三尸暴跳。

    于是,很快的,勋贵们就联合了起来。

    他们发誓要扳倒李邦华,让这个不知死活的东西,在朝堂再无立锥之地!

    第二天早朝。

    崇祯皇帝收到了疾风骤雨一般的弹劾。

    弹劾的对象,一致的指向了一个人:兵部左侍郎李邦华!

    “臣弹劾李邦华滥用刑罚,戕害京营官兵!”

    “李邦华作威作福,将京营搞得乌烟瘴气,请陛下处置之!”

    “兵部左侍郎李邦华自上任以来,不思报效朝廷,以整顿京营之名,大肆排除打击异己,欲把京营变成其私器!望陛下严惩!”

    “……”

    群臣这一波输出,足足持续了半个时辰之久!

    崇祯顿时就觉得有点招架不住了。

    但是崇祯也知道,自己没有退路。

    若是不能做出改变,十几年后,等待他的,就是亡国和自缢。

    然而如何妥善处置勋贵的问题呢?

    崇祯一时还拿不定主意。

    “此事暂且不议!”

    “诸位爱卿,还有别的事情启奏吗?”

    “陛下,京营就是我大明安邦定国之本,万万不可纵容李邦华动摇国本啊!”

    然而,在勋贵集团的推动下,群臣们可不愿意就此放过。

    “臣跪请陛下严惩李邦华!”

    “李邦华不适宜留在兵部,请陛下将其撤离!”

    “……”

    崇祯见群臣说来说去,只是死死咬住李邦华不放。

    已经不耐烦了:

    “退朝!”

    当下不顾群臣的反应,直接退朝。

    这让下方站立着的李邦华,脸色一片阴暗。

    这时,他差不多是被满朝文武孤立了。

    如果崇祯皇帝顶不住压力,将他撤离,那一切都是白忙活。

    李标,范景文,徐光启,面面相觑,都是神色黯然。

    他们都知道整顿京营,利国利民,刚才也帮李邦华说过话。

    然而,他们三个人的辩驳,根本抵不住百官,以及御史言官们的吐沫星子。

    在群臣排斥的目光之中,四人结伴退出了皇极殿。

    “诸公,或许我们应该去拜会一下仙师了。”

    徐光启此时提议道。

    他没有忘记皇帝之前的提醒,遇上疑难之事,可去请教仙师。

    现在他们几个“皇党”,可不是陷入了危难之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