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文艺梦从1998开始 » 第四章 文学梦从文抄公开始

第四章 文学梦从文抄公开始

    周遥当然不是只为了自己,更谈不上自私自利。相反,他鼓动老妈和汪建军搭伙过日子,绝对是有把握的。

    前面那几条理由,都是锦上添花,能让母亲放下一些心理包袱,但要让母亲快速接受这件事,还得靠最后那个理由。

    儿子大过天!为了母亲,也为了自己,周遥必须拿自己的“病”说事!

    至于小汪叔那边,就算周遥真是为了他那套房子,他也千肯万肯!甭说这年代,房子的价值在世人心里远不如后来重要,就说往后房产升值了,汪建军也毫无怨言。

    还是那句话,重活一次,周遥要让身边的“亲人”都过的好起来!

    一番“苦口婆心”,刘玉芳又惊又喜地、总算是接受了儿子的说法。她立马离开了病房——要去给汪建军打电话说这事儿,也让汪建军蹬车来帮着拿东西、办出院手续。

    “小伙子,不错!知道心疼你妈……”隔壁床的大娘吃了一顿瓜,给周遥偷偷竖了竖大拇指。

    应付了两句,趁着眼前清净,周遥立刻开始琢磨起接下来的计划。

    这一世,改变命运,这是一个大课题。在此之下,按照轻重缓急,眼下最重要的便是治病。治病需要钱,因而第一要务就变成了搞钱。

    搞钱,又是改变命运大课题中不可回避的一环,笼统来说,又分为长远和眼下。治病当然得赚快钱,故而搞钱的选择就不多了。

    加之,周遥和母亲此时都算是欠债状态,虽说欠的大头肯定在汪建军那儿,不用着急还,但口袋里没剩几个字儿,无法投资,又将赚快钱的渠道变得更窄了。

    当然,最一本万利的就是去博。可周遥无论哪一世都不善此道,连打个麻将胡什么牌都费劲,自然放弃。

    利用先知的优势买彩票?体彩福彩倒是已经发行了几年了。但你能记得住98年的中奖号码吗?对周遥、一个根本不研究彩票的人来说,就是上周开过奖,他都不知道是哪些数字。

    买球?周遥也不是球迷,能认识几个球星,但根本不看比赛。98年世界杯他倒是有印象,法国赢了嘛!但这已经是7月份的事了,早过了!

    世界大事记得一些,股市、商业一窍不通,但都无法转换成赚钱良机。

    自己的重生,好像比别人憋屈多了啊!

    “回字有四种写法,你会几种?”

    “我只会一种。赚钱有一百种方法,你会几种?”

    “……我一种都不会!”

    不,绝不能落得孔乙己一样的下场!

    思来想去,周遥决定,还是从自己擅长的入手!

    前一世,二十年的工作经验,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周遥无疑在这方面是最拿手的。

    除了审编校对,周遥自己本身的文字功力不错,还有相当的文艺水平。

    要不,当个文抄公?虽说眼下已非80到90年代最热的文学潮时期,但也不是谷底!自己过去看过海量的文章书籍,虽不说记得一字不差,但主干脉络、精彩之处却印象深刻。

    想到这里,周遥立刻从记忆中调取了一些资料:

    明年4月,所有纸媒的稿酬会迎来一次大调整。延续了相当长时间的稿费会有质的变化(90年起,国家版权局的《书籍稿酬暂行规定》里标准是千字10-30元)。

    别看眼下距离99年都还有几个月,但早在统一调整方案下达之前,除了一些公办媒体出版物,还坚持着原创作品千字10到30元的标准,大量媒体,早就将稿酬看齐市场了。

    这是因为在90年代中期起,一些报纸杂志开始实行自负盈亏,走市场化路线。这样一来,如果没有优稿优酬,谈何吸引优质稿件?因此,一些非公办的媒体,像《知音》、《家庭》已经喊出了千字千元的“天价”。其余有实力的私媒纷纷跟进……可以说,在网络媒体成为主流之前,这段时间的纸媒市场相当热烈!

    有的搞!

    确定了大方向,周遥开始分析自己该抄……啊不,该写些什么、向哪家媒体投稿。

    自己上一世干得最久的,是新世纪出版社的编辑,手头过的大部头、长篇是最多的。杂志社,自己也干过,也能琢磨出不少适合投稿的短篇、中篇。

    对!杂志!这是个靠谱的选择!之所以不选报纸,是因为报纸局限性太大,而且稿费标准一般都不如杂志。

    假设,自己现在立马动笔,投稿到对方审核通过到商定稿费到收到稿费……这个时限最快最快要一个半月。

    一两个月,以目前的身体来看,可以等!

    此时国内的杂志非常非常多,周遥又抛开了一些专业杂志和纯文学杂志——后者门槛高,稿酬也普遍低一些。

    “通俗文学啊……”周遥脑子转得飞快。

    首先跃入脑海的必然是《知音》,毕竟千字千元的稿费太震撼了!可这个是最高标准,不是普遍标准!且《知音》的稿子普遍要求是几千字的短篇,有固定的模块,喜欢那种名人轶事、情感纠纷(虐)的题材……

    这不是周遥擅长的,脑海中也想不出什么高质量的同类稿件。

    其次,《意林》……好吧,那得03年才创刊;《读者》和《青年文摘》又都是文摘型杂志,主动收稿的可能性低。

    《故事会》?这是一个大发行量的杂志,稿酬标准也高!嗯,可以作为一个选择……

    这么一盘算,时间过得飞快。等周遥大致有了头绪的时候,已然是一个多小时过去,刘玉芳也从外面办完了出院手续回来。

    与她一起来的,还有汪建军。

    “小毛!”

    汪建军一进病房就动情地喊了一声。这一声……让周遥有些尴尬。

    不怪他!搁谁心里惦念了这么久的愿望,一下子有了实现的可能,都会情绪波动。汪建军动情的一声,三分喜悦七分感激,叫着周遥的小名儿,声调扬到了天上去。

    “小汪叔!这次麻烦你了。”周遥赶紧抛开尴尬,看着面前的精神、中年、小伙儿露出了微笑。

    “不麻烦不麻烦,应该的……嘿嘿!那什么,咱们现在开始收拾东西?”汪建军平日里的能说会道派不上用场,只一个劲儿地搓手。

    周遥点点头,在对方热情地帮助下脱下了病号服,换上了自己的衣裳。那边刘玉芳也默默地收拾了碗瓢盆,汪建军接了过去……很快,三人便离开了病房,走出了医院。

    临近中午,虽然很热,但憋在病房里已久的周遥还是捕捉到了空气中清新的因子,大口地呼吸了几下。

    “今天小毛出院,咱们回去做饭也来不及了,就借机会庆祝一下!走,咱们就近,去湖边人家下馆子好不?”

    湖边人家是南湖边上的一家老牌菜馆,老板兼大厨手艺很棒,赣菜湘菜都能来!周遥一听就流口水。

    当然,他也明白汪建军的潜台词——这是跟他确认,是不是回南湖社区住!回南湖社区,这就意味着周家母子要住汪建军的房子。住人家的房子,对外总得有个说法,那么,汪建军和刘玉芳的事,就能提上台面和日程了。

    “走!”

    此时不用千言万语,周遥一个肯定语气的字,就说明了一切。

    汪建军咧开了嘴,而刘玉芳则低下了头,似乎有什么晶莹的东西掉落。

    “妈,咱们以后……好好过日子!”周遥轻轻拍了拍母亲的瘦削的后背。恍惚间,似乎母亲肩上无形的大山,都被震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