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半朝江山半江湖 » 第七章 证道论学,唇枪舌剑

第七章 证道论学,唇枪舌剑

    曲蔚来说完,慢慢转身走到左侧,左侧是认为应该以武治国的阵营。

    夏雨仇心中微动,二皇子当真好算计,一环套一环,将弄墨楼强行引入设置好的陷阱中。

    文武之论,本就是一个伪命题,没有辩论的必要。

    为了避免弄墨楼拒绝,二皇子不仅提前给弄墨楼设置好了文治和武治两个辩论观点,还向国主求取手书,堵死了弄墨楼的退路。

    如此一来,弄墨楼只能被迫开启证道论学,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弄墨楼都会得罪其中一方。

    只不过,相比以武治国,二皇子更希望弄墨楼得出文治天下的结果。

    二皇子本身就与统御司和朝中武将亲近,武治天下的结果对他意义不大,不会给他带来更多好处。

    文治天下的结果则不同,这会让武将心中不喜,对弄墨楼心生怨念,进而也会更加疏远弄墨楼支持的四皇子,一箭双雕。

    弄墨楼是文坛圣地,虽然理论上不会得出以武治国的结果,但为了更加保险,二皇子还是做了不少准备。

    让曲蔚来前来,就是最关键的一环。

    曲蔚来出自八荒,青衫诡手的名声也不好,为天下文人所不齿,还是二皇子的得力助手之一。

    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只要曲蔚来出现在弄墨楼,必然会引起弄墨楼的抵触。

    再加上曲蔚来在证道论学开始之前故意扬武抑文,嘲讽众人,激发众人的不满,又主动站在以武治国的阵营,都是在引导弄墨楼去针对他,不想让弄墨楼得出武治天下的结果。

    至于另外两种敷衍推搡和文武共治的结果,以弄墨楼的地位和水平,二皇子也不担心会出现。

    故意推搡,不给结果,不仅会让国主对弄墨楼心生失望,还会让天下人生出‘弄墨楼也不过如此’的想法,有负‘儒家圣地’之名。

    至于文武共治,更不可能。

    官分文武,王之二术也,从国主角度,就不希望朝中的文武大臣能够亲密无间,精诚合作。尤其是公上子雄如今的性格,只会猜忌,不会欣慰。

    弄墨楼不可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得出这种令人耻笑的结果。

    所以,从二皇子得到国主手书之后,弄墨楼便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想要破局,并非易事。

    曲蔚来等着众楼师开口,可偌大高台,鸦雀无声。

    “咳!”

    于是,曲蔚来咳了一声,以此来提醒众人,该开始辩论了。

    右侧之前开口的老楼师再次开口,语气之中多了几分揶揄,

    “看来你这小娃娃是想拔得头筹啊,那就由你先开头吧。”

    “狡猾的老东西!”

    曲蔚来暗骂一声,但也只能继续,否则这些楼师真有可能一直不开口。

    “现今天下初统,四海之内,前朝余孽尚有不少,各州府匪患逆乱也屡禁不止,在下认为这时候谈什么以文立国,文治天下,为时过早。”

    之前便有楼师对曲蔚来百般不满,这等到曲蔚来开口,立即怼了回去。

    “你方才不说帝国一片繁盛吗?现在怎么又说匪患不断,暴乱不止?岂不是自相矛盾?”

    曲蔚来闻言心中微恼,不过那楼师只是想恶心曲蔚来一下,随即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

    “天下太平,乃是人心所向,若无疾苦,无暴军,百姓安居乐业,又何来匪患暴民?”

    “若以武治国,如今这种统御司横行一方,地方官僚百无禁忌,视天下民生如草芥的现象就永远无法根治。”

    “民众没了生路,自然会衍生祸乱!”

    “文治久安,只有行正道,兴民生,使民众安居乐业,才是杜绝暴乱的根本。”

    “啧啧,这老头,真敢说!”

    本兴致寥寥的唐洛风闻言眼睛一亮,这种直言统御司之过的话都敢说,挺牛。

    邢昀韬和王铭言等人也笑,夏雨仇则是面无表情。

    统御司是什么?

    那是帝国用来镇压地方暴乱,在各州府设立的实权军队,帝国直属,有先斩后奏之特权,是帝国利器。

    诚然,这些年统御司愈发过分,仗着武力在地方上横行霸道,可统御司手段强硬,敢说其是非的人不多。

    当年,承天府尹,也就是王铭言父亲的前任,曾上书参禀统御司目无法纪,强抢钱粮,乱杀无辜,结果仅半月之后,其延河州家族势力就被统御司以谋逆之名屠戮殆尽,承天府尹也一命呜呼。

    府衙给的解释是气急攻心,呕血而亡。

    主要的是,之后这件事情就至此结束,国主公上子雄没有任何表示,哪怕是连训斥统御司一句都没有。

    “在下觉得尊师此言差矣,若无统御司和官兵镇压,各州府地方早已烽烟四起,哪里还有文治的机会?”

    曲蔚来再次开口,大有种要舌战群儒之势。

    “还有那些江湖人士,若无统御司震慑,他们岂能如此安分,早在各州府之间兴风作浪,坏我承天帝国的统治了。”

    夏雨仇眼睛眯了眯,脑海中浮现一个有些模糊的画面。

    大火熊熊的山庄,朦朦胧胧的细雨,雨火中,一群身着黑衣黑甲的士兵正不断围杀一名名庄众……

    “危言耸听!”

    唐洛风再度开口,他虽没什么武道天赋,但非常喜欢武道,也喜欢东乾的江湖风气,对江湖门派印象不错。

    “江湖自有江湖规矩,你可曾听闻有江湖门派无端与官府为敌,或者是为祸乡里?怕是千百江湖门派,所犯罪孽都不及一个贪官污吏。”

    东乾江湖虽门派林立,高手众多,但一直遵规守矩,名声不错。

    东乾国时代,江湖门派和朝廷之间甚至还有些合作,朝廷允许他们在地方开门立派,他们则在地方上适当的为朝廷提供一些帮助。

    可承天时代不同,因为一些事情的发生,这些门派统一战线,绝不与官府产生牵连,不听从官府调遣,不过也不会给官府惹事,自找麻烦。

    “唐公子怕是忘了天合四年锻刀峡的事情了。”,曲蔚来轻笑。

    锻刀峡?

    夏雨仇脑海中出现两道魁梧的身影,面容则有些模糊,记不清什么样子了。

    “锻刀峡之事?曲蔚来,你这颠倒黑白的本事愈发见长啊,那件事的原委,还有人不清楚吗?”。

    唐洛风反驳。

    “当年,若不是统御司不顾江湖规矩,先行插手江湖纷争,灭人满门,更在官道渡口追捕秋月庄遗孤,锻刀峡岂会杀上统御司?”

    “无辜杀了人家妹妹,追捕人家外甥,又蛮不讲理封锁锻刀峡出路,若还不反抗,那就不是百锻刀了!”

    “扯远了,我们现在论证的是立国治国之道,不是陈年旧事的对错。”。

    曲蔚来还想反驳,但被左侧上首的老楼师打断。

    “老夫也支持以武治国之道,不为别的,就为当前我承天帝国内忧外患,没有武力,难以维系。”

    “北漠连年侵扰,北境若无大军镇压,早成了北漠蛮人的游猎场。”

    “东海三岛也对中原虎视眈眈,之前还向中原进贡,近几年却连例行拜上都不来了,若中原乱,他们可不会袖手旁观。”

    “南狄同样如此,虽有流沙天险,但难保有朝一日他们不会寻得路径,侵入中原。”

    “中原内部……唉!”,老者长叹一声。

    “各地本就匪患暴乱不断,为祸地方,近些年来更是频发天灾,百姓们没了活路,多有人会生出恶念,若没武力镇压,怕这天下早就乱了。”

    “可天下为何会乱?还不是官兵胜匪,霍乱过度,官逼……”。

    右侧一名楼师开口,神色有些激动,不过话未说完便被老者锐利眼神打断,话到嘴边又收了回去,气势也弱了三分。

    “若以武治国,这个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难道,武力能镇压出,能打出一片欣欣向荣吗?”

    “文治!只有文治,才能还天下一个昌盛太平。”

    ……

    辩论整整持续小半时辰,虽然参与的楼师和学子越来越多,但翻来覆去说辞基本不差。

    “好了,争来争去也没个结果,不如让孩子们发表发表意见,或许有什么不同见解呢?”

    一直没有开口的李齐道突然发话。

    “所言甚是,既如此,诸位便畅所欲言,各表高见吧。”。

    左侧上首老楼师也笑着应和。

    李齐道看向夏雨仇,微微点头鼓励,夏雨仇也点头回应,但早迫不及待的邢昀韬却踏前一步,抢了先。

    “在下以为,我承天帝国既已立国,就该思图长治久安,富民强国,而这些,单靠武力显然实现不了,唯有文治,才能使州府繁荣,百姓安生。”

    “刑公子此言差矣,我承天帝国虽已立国,但根基未稳,且不说南狄北漠百夷东海这些外患,九州之内,也有无数东乾国余孽蠢蠢欲动,四处为祸,若不以武治国,这内忧外患该如何解决?”

    开口之人是个年轻公子,夏雨仇有些印象,是曲蔚来的同伴,其看着邢昀韬,不屑嗤笑一声。

    “凭昀韬兄三寸不烂之舌吗?”

    “哈哈哈……”,他的同伴皆哈哈大笑,没将邢昀韬放在眼里。

    “这个蠢货叫余埠,舆马院院长之孙,脓包一个,与我们不对付,嘴臭的很,要不是铭言拦着,我早揍他八百遍了!”

    唐洛风看着开口之人,一脸不屑的向夏雨仇介绍。

    夏雨仇点头,终于开口。

    “若以公子高论,以武治国便能解决内忧外患,可我承天帝国立国十八年,统御司也设立了十八年,内忧外患早该平了才是,可为何现在愈演愈烈,公子能否为在下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