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贞观公务员 » 第25章:朕的雄心又回来啦

第25章:朕的雄心又回来啦

    陈平安很欣赏李世民这一点,有雄心。

    “自然能去!”

    “陛下,隋炀帝打造龙舟游戏江都,只为自己逍遥快活,而我们若是打造龙舟,用来出海,前往南方的天竺、身毒等地,用我们的布匹,换来玉石、黄金等,绝对是一个非常赚钱的生意。”

    “这并非是要陛下来从商,而是大唐和番邦的友好交流。”

    “等到朝廷的商队能够带回玉石和黄金,那些个世家大族手中的商队,肯定是非常眼红。这时候,朝廷可在南方建立码头,出关交赋税,入关交赋税。”

    “这又是一笔生意,有了钱,有了船,有了经验,最后把大唐水师改组成为大唐海军,专门出海护航,收取护航的费用,又可养活大唐海军,陛下只需要花费一半的钱,就可养一支强大的海军,往北可到高丽,往南可到身毒,甚至是过南海,往最西方之地。”

    “若是科学之道发展起来,制造出来更好的船只,行驶速度更快,说不得,还能绕着我们所在的地球一圈,从东海之滨的码头出发,往南过南海,再往西,顺着海岸边一直走,一直往西,最后会回到东海之滨。”

    李世民在听着陈平安的解释,也转动着手中的地球仪,看了看路线。

    “神奇!”

    “当真是神奇,未曾想到,我们所在之地是这样一个大陆,以前,朕也以为,圣人之言天圆地方。可今日听你这么一说,才知道,原来圣人之言,不无道理。朕记得张衡在《浑天仪注》中有言: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若是以后,当大唐的商队,从东海之滨出发,顺着海岸一直往西,最后却又回到了东海之滨这个消息传出去,世人该是什么神情呢?”

    原来,李世民也有这样的恶趣味?

    陈平安很想说,世人什么神情?那自然是和陛下一样,三观都要碎了一地,甚至是可能就这么精神失常,也说不定呢。

    当然,精神失常的人,也都是那些个读书成了书呆子,只坚信自己相信的,或者说深信不疑的,然后还不知道变通的那部分人吧。

    俗称:臭腐乳。

    李世民抬眼对陈平安说道:“此物,你可还有打造吗?”

    陈平安回道:“陛下,此事过于惊骇世俗,臣未曾假于他人之手,上面的图画,都是臣亲手画制,然后放于木箱之中锁好,带来献于陛下。”

    “除此之外,再无第三人知晓。”

    李世民点点头。

    把地球仪放进木箱之中,锁好。

    “确实,此事过于惊骇世俗,若非知晓你的身份,恐怕难以接受。”

    “汉朝之张衡就有言,浑天如鸡子,可世人不信。”

    “你如今拿出一个地球仪,说我们所在的大陆就是这般,是一个圆的,世人自然也不会信,你还会招惹那些大臣们的弹劾。”

    “此物,还是等到哪天大唐的商队能够从东海之滨一直往西,然后再回到东海之滨的时候,再流传出去吧。”

    李世民能在十九岁开始造反,二十九岁登基为帝,岂能是一个毫无城府、毫无远见之人。

    他很明白,现在拿出这个地球仪,告诉大臣,看,我们所在的大陆是圆的,大唐也不过是一个弹丸之地,大臣们肯定不会相信,还会因此对陈平安开始产生误解,弹劾他妖言惑众,影响到他这一个月以来树立起来的能臣之声誉。

    完全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陈平安抱拳,躬身道:“喏。”

    他这么做,其实也有着目的所在。

    一来,是想要让李世民知道这个世界是个什么样子,知道大唐有多大,区区一个突厥,根本算不上什么,还有更为广阔的天地呢。

    二来,也是想要压一压李世民心中对于长生的追求,不能打败了突厥,征服了高丽,就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代明君,就功比秦皇汉武。

    你的征程应该远远不止于此,航海才是未来的最好最长久之趋势。

    这也是为何,陈平安没有把王玄策献药,以至于加快了李世民死亡的这一条给写出来。

    王玄策此人在西域的所作所为,绝对是证明了他的能力。

    要不是他当初献药,加快了李世民的死亡,最后被排挤出朝廷,等到后来,李治又启用他为官,去负责联络西域等番邦,算得上是善始善终,不然应该会有更大功绩。

    可惜,王玄策出身比较低,太想要上进,就走了一条不该走的路。

    陈平安想要留着此人,等到大唐以后开启航海时代,他就是大唐的郑和!

    李世民平复了一下心情,才继续道:“将作监那边已经快了,你所推荐的马周,确实是一个能臣。”

    “不过,他一介白身,直接为科学院的院长,很难服众。”

    “朕打算任命高俭为将作监少监,管理将作监,等到科学院建立起来,再任科学院院长,主持科学院一事。”

    高俭就是高士廉,历史上,此人也确实有大才,因私自扣下奏章之错事,被贬官蜀中,上任之后,治蜀有方。

    他又是长孙皇后、长孙无忌的舅父,也深得李世民的信任,确实是是科学院院长的最佳人选。

    陈平安抱拳道:“陛下圣明,臣以为此事可行。”

    李世民点了点头,陈平安觉得可行,那就说明高俭此人是个能臣,也是绝对可以信任的臣子。

    当然啦,李世民也从未怀疑过高士廉的忠心,不然,也不会直接提议,让高士廉管理将作监,负责保密将作监中的手艺技术。

    李世民又道:“朕这些时日思索过后,觉得科学院一时,不可操之过急,还是徐徐图之。先让将作监打造好陌刀、盔甲、神臂弩等,先平定北地突厥之隐患,让北地边关得以安宁,大唐民心得以安宁,再做谋划,你以为如何?”

    陈平安回道:“理应如此。”

    三月初八。

    春风习习,桃花漫天。

    陈平安进入了新建立的将作监。

    高士廉亲自带着人迎接。

    “陈少监,几日不见,却更为风流了。”五十一岁的高士廉,留着山羊胡,摸样略微清瘦,却因为身子比较高,所以有一种古代文人的清高气质。

    不过,高士廉为人谦和,也更像是这个时代的文人雅士。

    陈平安抱拳施礼,说道:“平安见过郡公。”

    高士廉对陈平安的谦恭甚是满意,直接上前,拉着他的手,说道:“走,我带你看看如今的将作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