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贞观公务员 » 第30章:大臣们的态度

第30章:大臣们的态度

    “舅父,那陈平安当真有你说的那般俊良?”长孙无忌听完高士廉对陈平安的夸奖,有一些不太相信。

    一个少年英才,在面对加官进爵、金银财宝,甚至是还有功名利禄的时候,可以做到十分的淡然。

    高士廉喝了一口茶,回道:“辅机,你且看着吧,此人之才,不在你之下。我们一开始以为他只是一个学了一些能工巧匠的人,可从他建言推广曲辕犁一事来看,此人与政事上,也有着大才,可以说,算得上是治世之能臣了。”

    长孙无忌也喝了一口茶,压了压心中的某一些想法,轻声道:“舅父,既然此人如此有才,何不……?”

    高士廉摇了摇头,回道:“不可,此人来历不清不楚,说是江陵陈家子弟,可陈家对此事却十分含糊,根本就不像是出自于陈家。”

    “以如今陈家那情况而言,若有这般英才,自当是看成了珍品宝物一样。而陈平安封官加爵,他们也肯定会十分自豪,少不了大肆宣传,为陈家造势。”

    “可你看,陈家是怎么做的?”

    长孙无忌疑惑道:“既然不是陈家子弟,那为何要传出,陈平安乃是江陵陈家子弟呢?”

    高士廉猜测道:“或许,这个身份是陛下赐予他的。”

    长孙无忌思索了一下,也就想明白了。

    陈平安从出现在京师的皇城,一开始竟然住在了皇城内,等到陛下亲自赏赐了府邸,才从皇城搬出来,住进了崇仁坊的府邸中。

    然后,就传出来,陈平安乃是江陵陈家的子弟。

    可这个信息,那也是从陛下那边传出来的,更为关键的是,陈平安封官加爵之后,也未曾荣归江陵,又或者是给江陵陈家多少好处。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陈平安没道理不回江陵,不祭拜一下先祖,不提拔一下自家的子弟。

    毕竟,在这个深受世家门阀之影响的年代,出身、家世也一直都是被十分看重,甚至是评价一个人的主要依据。

    可陈平安对于江陵陈家,什么都没有做。

    他根本就不是陈家的子弟。

    那……他到底是何人?

    长孙无忌微微蹙眉道:“也就是说,只有陛下知道陈平安的身份?”

    “并且,还在第一时间就给陈平安安排了江陵陈家子弟的身份,让他有一个出身,好掩盖他真正的身份?”

    高士廉点点头。

    “这些天在将作监和那陈平安相处,老夫总觉得他不太像是此间世人。”

    “或者说,他和老夫所见到的所有人,除了模样没什么区别之外,其他言行都不太像是世人,不喝汤茶、不用厕筹、不吃槟榔、不喜毛笔……。”

    “习性和老夫所见所行,皆有一些不同,这些也有不同,除此之外,便是其言谈举止了。为人谦逊有礼,却又有着一身傲骨,行事洒脱,待人以诚,并无少年得志的高高在上,也没有世家子弟的纨绔之心。”

    “这样的人,也是老夫第一次所见。”

    “这种言行也不是一个江陵陈家就可以教导出来的,更不是一个隐士高人可以教导出来的。”

    长孙无忌却道:“不是隐士高人能教导出来,难道说,是生而知之不成?”

    高士廉再一次摇摇头,轻声道:“不知道,不过,好在他是陛下的臣,是大唐的臣,并非是我们的敌人。”

    “你想要和他交好,可以,但是不能过于亲密,你所想的联姻之法,在陈平安身上,不太可行。”

    不错。

    长孙无忌一开始的欲言又止,其实就是有想要建议高士廉和陈平安联姻的意思。

    高士廉有着长孙皇后、长孙无忌舅父的身份,也是一开始就支持李唐的人,又有着玄武门之变,算得上是从龙功臣。

    可是,如今李世民才刚刚登基为帝,未来会如何,谁也无法确定。

    高家、长孙家想要在这朝堂上站稳脚步,那就必须要紧跟着李世民的脚步,同时,也要拉拢一些人。

    这不叫结党营私,在大唐李世民时期,还没有这种说法。

    联姻在官员之间也是很常见的事情,李世民自己都在想办法拉拢官员,把自己的女儿全都嫁给了有功之臣,用这种方式,把大家都绑在一条战船上。

    高士廉之所以说,联姻之法在陈平安身上不太可行,自然也是因为陈平安的身份比较特殊,再加上,他是陛下现在最为器重的人,他的姻缘,肯定还是要陛下亲自安排吧。

    若是高士廉贸然出手,和陈平安联姻,把自己的女儿,或者是自家家族之中的嫡女嫁给陈平安,很有可能招来李世民的不喜,甚至是厌恶。

    在高士廉看来,李世民很有可能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陈平安,以此来拉拢这位少年英才。

    长孙无忌也想到了这一点。

    他是真正非常了解李世民的人,一开始的提议联姻,也是看的出来,李世民非常宠信陈平安,这种宠信,已经有一点儿让他都心生嫉妒了。

    不过,长孙无忌也知道轻重缓急,陈平安的来历神秘,在他们所有人都没察觉,也没举荐,更没有见到此人的情况下,就这么出现,并且直接得到了李世民的器重,又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屡立大功,连连加爵,连府邸都由陛下亲自赏赐,还要让他们商讨地方。

    这种恩宠,就十分罕见了。

    这时候,反对陈平安,那就是在反对陛下。

    是绝对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唯有拉拢,和陈平安交好,以后,或许还能成为一路人。

    高士廉安慰道:“辅机,陈平安如今在将作监,一心都在工匠一道上,从未写过什么奏章,也没有入朝议事,这样的人,和我们并无什么矛盾。”

    “老夫观他的才能,恐怕也不止于此,再加上,还有着陛下的宠信,未来也不止于此。”

    “你就好生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如今,大唐初定,你也大有可为。”

    “不必在意太多。”

    长孙无忌抱拳道:“多谢舅父教导。”

    而同样的声音,也不只是发生在高士廉和长孙无忌之间,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也都一样,各有猜测,也各有态度。

    陈平安就相当于是朝堂的新秀,也已经成为了这朝堂之上的焦点。

    这一个月以来,那都是在围绕着陈平安在转动。

    户部、工部、吏部、兵部等,都是以将作监为重,拨付钱财,运送物资,制定将作监晋升机制,还有赏罚规定等。

    所以,也就不得不让朝堂的大臣们如此关注陈平安,三言之语都离不开陈平安这个人,或者是,他所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