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霸业:汉末新纪元 » 第二十二章:乱世雄心

第二十二章:乱世雄心

    董卓和吕布之军,破丁原如摧枯拉朽。

    昔刘俊等人虽来骚扰,损军三五万之众,然吕布率部四万降之,士气复振,犹如未尝败绩。

    董卓亲设宴,为吕布及其麾下洗尘,席间笑语盈盈,推杯换盏。

    又随即下令犒赏三军,以示嘉奖。士兵们欢呼雀跃,士气如虹。

    董卓立于高台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的士兵们,声如洪钟:“今日之战,诸君奋勇争先,功不可没。某在此,特赐酒肉,以慰劳苦功高。”

    士兵们闻言,喜形于色,纷纷举杯敬卓,高呼其名。

    刘俊自峡谷之战后,所率南郡精兵一万,经战火洗礼,折损四千。

    遂引余众六千,屯兵于百岯山,不再轻动。

    张辽、高顺等将,复返旧地,收拾丁原旧部之残兵败将,得众二万余。

    合刘俊之众,共得兵力二万六千。然丁原之旧部,士气低落,心有余悸,战力不振。

    时局宁静,战机难求。刘俊见丁原旧部士气低落,遂向众人道:“今吾等已失战志,宜回师南郡,激励士气,严整军纪,以图战机。”

    郭嘉道:“南郡之地,粮草充足,正可为吾军养精蓄锐之所。待时局变动,战机显现,吾等便可乘势而起,一展雄图。”

    刘俊闻言,深以为然,遂回师南郡,以图后举。

    董卓得吕布相助,势力愈强,朝中权势日渐膨胀。

    一日,董卓于朝会之上,提出更立新君之议。

    众大臣欲反驳,正值此时,吕布率兵至,气势汹汹。

    董卓见吕布至,面露喜色,自觉大事可图。

    未几,袁绍挺身而出,大声责问:“朝廷方定,召汝等入京,本为辅佐天子,安抚百姓。汝却屡图更替君主,废长立幼,此非谋逆而何?”

    董卓闻言,怒气冲冲,反诘袁绍:“汝欲试我剑之锋芒乎?”

    袁绍亦不甘示弱,拔剑应声:“吾剑亦非钝器。”

    两人争执,局势紧张,一发而不可收拾。李儒急忙出面,劝解道:“二公请息怒,朝堂非动武之地。”众大臣亦纷纷劝和,试图化解紧张气氛。

    “哼!”袁绍愤愤不平,收起宝剑,转头离去终因怒气难消,遂回乡召集兵马,欲联合诸侯共讨董卓。

    刘俊自返南郡,勤于整顿兵马,日日操练士卒,数月间,城池安宁,百姓乐业。

    昔日刘俊北伐董卓,仁义之名远播,四方豪杰闻风而至,如伊籍、向朗等文士,魏延、霍俊等武将,皆来投效。

    刘俊之势力,渐渐积累,有了争夺天下之资。

    一日,刘俊与徐庶同行,拜访水镜先生司马徽。

    刘俊轻车简从,至司马徽隐居之所,但见翠竹环绕,清泉石上流,一派宁静致远之景。

    司马徽以礼相迎,二人于竹影婆娑之下,相对而坐。

    寒暄良久之后,司马徽率先开口问道:“观今日天下,烽烟四起,豪杰并起,不知将军对这乱世有何看法?”

    刘俊沉思片刻,缓缓答道:“天下大势,如同潮起潮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董卓乱政,天下必然许多豪强纷纷起兵,各据一方,争夺天下。然而,天下终究需要一统,以安百姓,止兵戈。”

    司马徽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点头称是:“将军所言甚是。乱局之中,正需有识之士洞察时势,引领天下归于一统。然则,将军以为,何人能担此重任?”

    刘俊微微一笑,言道:“天下英雄,各有所长,谁能最终一统天下,尚未可知。”

    “然而,俊以为,非但要有雄才大略,还需深得民心,方能成就千秋大业。”

    司马徽闻言,遂眉眼微闭,点头不语,又倒了一杯茶,喝了起来。

    过了一会,司马徽悠然问道:“观历代王朝更迭,无不有兴有废,不知将军以为,往昔那些朝代为何倾覆?”

    刘俊放下手中之茶,沉声答道:“俊以为,历代王朝之覆灭,多与世家大族及土地兼并有关。”

    “自周室武王克商以来,历八百载,江山稳固,然随岁月推移,王朝之声势日渐衰微。”

    “昔日分封制,乃周天子以土地赐诸侯,诸侯世袭其位,各领一方。”

    “然而,诸侯之封地,大小不一,势力强弱有别,野心随之膨胀。彼此之间,争斗不休,战乱频仍。岁月荏苒,诸侯之势力,或壮大或衰败,逐渐形成世家大族。”

    “世家之徒,以权势把持土地,百姓之田地,多被其侵占。百姓生活困苦,无以为继,终至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此乃分封制之弊端也,初衷虽为稳固周室江山,然久之,反使诸侯割据,势力分散,周天子之号令,难以通行于天下。故周室之衰,非一日之寒,乃积弊所致也。”

    “世家大族,把持朝政,日久必生腐败;土地兼并,导致百姓失地,民不聊生。此二者交互作用,国之根本动摇,终致王朝倾覆。”

    司马徽微微点头,再次发问:“将军此论,绝无仅有,那以将军之见,现今之世家,何家最为强盛?”

    刘俊沉吟片刻,缓缓答道:“天下之大,世家众多,难以一一评断。”

    司马徽点头不语。

    刘俊见司马徽没有说话,他也没说话,气氛顿时有点尴尬。

    刘俊自顾自的品茶中,边喝边想:历史上的走向,终将是司马家一统天下……

    突然,他目光如炬,突然转向司马徽:司……马,司马懿、司马……徽!

    司马徽察言观色,见刘俊目光游移,遂微微一笑,启口问道:“将军似乎有所思,可否见告?”

    刘俊自沉思中回神,轻轻一笑,答道:“先生勿怪,俊适才想起些许逸闻趣事。”

    司马徽面露惊讶之色,言道:“愿闻其详。”

    随即抬手倾茶,为刘俊及自己各斟满一杯。

    刘俊起身,嘴角含笑,徐徐言道:“先生可听闻……河内司马氏。”

    司马徽闻言,手执茶壶微微一顿。

    刘俊目光如炬,一瞥之下,心中愈发确信,司马家确非同等闲,天下大势,隐隐与之相关。

    随即刘俊拱手施礼:“今日与先生论道,晚辈受益匪浅,时候不早,俊便此告辞。”

    司马徽亦点头,微微欠身,起身相送,:“刘将军慢走,今日之言,徽亦有所悟。愿将军一路平安。”

    司马徽送与刘俊、徐庶,三人于门前揖让,对徐庶言道:“元直,刘将军乃时之英雄,汝当尽心辅佐,。”

    徐庶恭敬应诺:“先生勿忧,庶必竭尽所能,辅佐刘将军,以安天下。”

    刘俊此行也是各怀心事,微微拱手道:“先生珍重,勿相远送。”

    言毕,刘俊与徐庶转身离去,司马徽立于门前,目送二人背影渐行渐远,直至消失于视线之外。

    司马徽心中暗自思量:此子甚是不凡,难道他已洞察?吾等蛰伏数年,莫非他有未卜先知之能?

    然而,此念一起,徽随即摇头自嘲,转身回至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