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霸业:汉末新纪元 » 第二十三章:群雄逐鹿

第二十三章:群雄逐鹿

    与此同时,自袁绍归故里之后,朝中群臣皆慑于董卓之威,无人敢与之抗衡。董卓遂肆无忌惮,图谋废立之事。

    在立新君之大典上,伍孚心怀不轨,企图行刺。

    吕布见此良机,毅然上前,一招制敌,将伍孚制服于众目睽睽之下。

    李儒见此情形,不再以仁义道德劝董卓,反而献上匕首,以表忠诚。

    董卓见状,一意孤行,废旧立新,走完了废立之流程。

    九岁的陈留王刘协被立为新君,年号“初平”,董卓自封为相国,权倾朝野。

    自此,董卓佩剑自由出入禁宫,甚至夜宿宫中,扰乱后宫,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势滔天。

    王允与曹操见此,心生忧国之情,密谋刺杀董卓,以清君侧。

    然而,事机不密,谋刺之事被发现。

    曹操闻讯,知事不可为,遂连夜仓皇逃离京城,避祸以图后计……

    刘俊自司马徽处,与徐庶并骑缓行于归途之上,夕阳余晖映照,马蹄声碎,二人影长。

    徐庶窥见主公眉宇间似有隐忧,便开口探问:“主公,观君面色,似有所思,何故郁郁寡欢?”

    刘俊闻言,轻笑一声:“元直,汝多虑矣。吾只是思及一事,稍感疑惑。”

    徐庶闻言,朗声笑道:“主公有何疑难,何不吐露,吾等共商良策。”

    刘俊遂勒马驻足,手指远山,对徐庶言道:“元直,汝观此天下,以为是谁之天下?”

    徐庶凝望山川,沉吟片刻,答道:“天下自然是天子之天下。”

    刘俊摇头叹道:“非也,此乃天下人之天下,百姓之天下也。若无百姓供奉,天子何以称君?

    徐庶听罢,颔首称是,引述论语之言:“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刘俊续言:“既然如此,何故今日之天下,竟至如此境地?”言罢,他目光如炬,似有所指。

    不等徐庶回答,刘俊又沉声道:“元直,观今日之天下,世家之权势日益膨胀,互相倾轧,争夺利益,把持土地。百姓疾苦,必然造反,岂不闻昔黄巾之乱乎?”

    世家之盛,自古便是天下兴衰的关键。然而,如今天下之乱,亦与世家之权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想到这刘俊微叹:“若非大乱,汝等寒门,岂有出山之时?这般局面,非一日之寒,实乃世家长期引导朝政,操控地方所致。”

    徐庶闻言,亦有所思,接口道:“主公所言甚是。

    刘俊目光如炬,望着远方的山河,缓缓言道:“世家之权,若不能为天下所用,反而成为祸乱之源。”

    “吾等欲安天下,必先正世家之风,解放庶民,造福百姓。”

    徐庶点头称是,言道:“主公之言,正中要害。若能削弱世家之私利,或许能使天下重回正轨。

    良久,刘俊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元直,吾有一策,或可试之。”

    徐庶精神一振,急切问道:“主公有何良策,愿闻其详。”

    刘俊缓缓道:“吾欲改革土地制度,限制世家土地兼并,减轻百姓税赋,使之有地可耕,有衣可穿。同时,吾欲兴办学校,教化百姓,使其知礼义,明法度,不再受世家操控。”

    徐庶沉思片刻,然后道:“此策可行,然世家大族根深蒂固,恐不易行。”

    刘俊微微一笑:“吾自有办法。”

    二人再次策马前行,马蹄声在静谧的乡间小路上回响。

    刘俊知道,前路虽艰,但只要心怀天下,行仁政,便能赢得民心,稳定天下。

    而这一切,都将从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开始。

    刘俊方才踏入治所,郭嘉闻讯,急匆匆赶来。

    刘俊见郭嘉气喘吁吁,面带笑意戏谑道:“奉孝,何故如此急迫,莫非酒瘾难耐?”

    郭嘉喘息未定,急忙举壶饮茶,润喉之后,方才言道:“主公,您归来甚好。方才接到紧急军情,董卓行废立之事,陈留王被立为新君。”

    “袁绍广发英雄帖,檄文传于四海之内,号召天下英雄豪杰,齐聚京城,共商讨伐董卓之策。”

    刘俊闻言,神色从容,似乎早有所料,缓缓道:“此事我已了然于胸,袁绍四世三公,由他起头,天下豪强才会响应。奉孝,以汝之见,我们是否应当响应此号召?”

    郭嘉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主公,董卓专权跋扈,祸乱朝纲,天下英雄莫不切齿。今袁绍举义旗,正是我们展现实力,结交豪杰之良机。

    刘俊点头赞许,目光如炬,沉声道:“奉孝所言甚是,传吾令!召诸将前来商议。”

    郭嘉颔首应诺,随后诸将前来,众人随即着手筹划,商议对策。

    治所之中,气氛紧张而庄重,一场关乎天下大势的谋略,正悄然展开。

    刘俊立于高台之上,环视四周,英杰云集,武将如云,文臣如雨。

    关羽、张飞、太史慈、甘宁、廖化、许褚、魏延、霍俊、张辽、高顺、曹性、郝昭等一干武将,个个威风凛凛,气宇轩昂。

    郭嘉、徐庶、管宁、华歆、杜袭、邴原、伊籍、向朗等文臣,人人智计非凡,气度从容。

    下方,三军将士列阵整齐,士气高昂,五万大军,旌旗蔽日。

    刘俊面向三军,慷慨激昂:“诸君,今日我等聚于此地,非为私仇,乃为国难。”

    “董卓专权乱政,祸害百姓,废立无道,辱我汉室。岂能坐视不顾?”

    “今我等奉帖讨贼,正是忠义之举,天下之望。让我们扬帆起航,扫清奸凶,恢复汉室,重光我大汉天威!”

    “愿诸君奋勇争先,共赴国难,生死与共,不离不弃。今日之战,必将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三军将士闻言,群情激愤,高呼万岁,声震山河。刘俊挥手致意,众将士士气大振。

    刘俊立于将台之上,声若洪钟:“传令!关羽、张飞部领骑兵营一万,太史慈部率步弓手一万,许褚部领重甲一万,高顺、张辽同领陷阵营三千,魏延统大刀营两千,各部整装,随吾即刻出征!”

    众将齐声领命,士气如虹,声动四方。

    后又令管宁、向朗、伊籍、邴原等人,暂领郡事,郝昭、霍俊、曹性等将留守后方。

    犒劳三军后,刘俊引兵北上,至此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