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秦帝国的悲欢离合 » 第二十三章秦献公

第二十三章秦献公

    秦国历史上出现的“四代乱政”差点就把嬴人先辈,几千年的努力付与东流。

    也许是天上那些护佑着子孙的先人们,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就赐予他们一个拯救者,来挽救秦国!

    嬴师隰[xí]或连,嬴姓,赵氏,是前秦灵公的儿子,也是那个在位四年就被权臣逼迫自杀的秦怀公之曾孙。

    他对权臣乱政是有切身体会的。

    更是有深刻仇恨的。

    公元前415年,在位10年的秦灵公去世,由于他只有9岁,没能继位。

    其实,那个时候他要是继位了,也许不是什么好事,依然会被当做傀儡,被权臣当做工具。

    搞不好,和他曾祖那样一个下场。

    历史不容假设。。。。

    父亲死后,权臣们又把他的堂祖父,嬴悼子送上了王位,是为秦简公。

    对,就是那位想有所作为。提出平民可以配剑,实行按土地亩数来收赋税的那个人。

    但是他本就是个傀儡,注定再大的抱负都是零。

    他继位的这一年,9岁的师隰出居河西之地,开始流亡生涯。

    公元前385年,在位两年的秦出公,也就是公子连的堂弟。

    短短两年,就把秦国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当时太后是个擅权,但是又没有手腕之人。

    她用宦官专权,贤臣们都心中不快,都隐匿起来。

    百姓们忧郁怨恨,指责君主,国内矛盾日益激烈。

    此时,公子连流亡已有三十年,河西之地被魏国所夺取而占有。

    魏国要支持他回国夺取权利,可是公子害怕成为魏国的傀儡。

    拒绝了。

    说明这个时候的公子连,是有自己的决断和志向的,头脑也是非常清晰的。

    他决定自己回国,自己夺回王权。

    于是他就启程回国,借臣子和百姓的帮助到了郑所关塞,想要从这里进入秦国。

    但守塞的将军说:“我要坚守道义,不能同时侍奉两个君主,公子您快点离开吧!”

    如此看来,那个时期虽然朝中权臣当道;宦官弄权,王权衰败。

    可是大体上,秦国的忠臣良将还是很多。

    不过想想也是,假如秦国上下都烂掉了,早被其他诸侯国吞并了。

    公子连离开郑所关塞,绕了一大圈去往焉氏关塞,由庶长改迎接进秦国。

    太后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命令将帅起兵去拦阻,接到的命令说:“敌寇在边境上。”

    这些将士走到半路,乘机发动哗变,说:“不是去迎击敌寇,而是去迎接君主。”

    于是公子连与士卒一起回到雍城

    杀死秦出公和太后,把他们沉入深渊,而后公子连即位为国君,即秦献公。

    这事有点残忍,但是王权自古如此,如果悲悯心太重,自保可能都难。

    秦献公,嬴姓,赵氏,名师隰[xí]或连,又称“秦元献公”“秦元王”,战国时期政治家,秦国第二十四位国君。

    能称为政治家,必然是有政治作为的。

    如前所说,假如当初公子连9岁继位,必然是傀儡。

    不是太后的傀儡,必然是权臣的傀儡。

    将来能不能活下来?能不能长大成人?能不能有所作为?

    那就要看太后的手段了,搞不好他就是第二个秦出公,被抹杀在幼年。

    还是那句话,历史没有假设,现在历史选择了他;老祖宗的神灵选择了他。

    39岁的秦献公,现在正是成年时期,加之近30多年的忍辱负重。

    心智是成熟的。

    一开始,他和权臣和谐相处,也没有去触动他们的利益。

    慢慢地渗透着把王权控制到了自己的手里,他最终完成了王权的高度把控。

    (公元前385年---公元前362年)他在位23年,对内政外交都做出很大贡献。

    对外征战,虽有胜有负,但是一改几十年来,秦国因内耗导致的国力衰败,军事实力衰退的局面,虽然没有太大的攻伐成绩。

    但是稳住了秦国,震慑了那些觊觎的诸侯,为后世提供了一个缓冲期。

    对内,他首先提出来废除活人殉葬这样的陋习,获得了民心,塑造了秦国形象。

    迁都栎阳(前383年),秦献公把都城从雍城迁到栎阳,迁都之举,极大的摆脱了贵族既有阶层对王权的影响和对改革的抵制。

    重新编制户籍,按照军队编制,以“伍”为基本单位,将民户加以区分,各自编户,并载入户籍册,称为“户籍相伍”。

    编制户籍有利于秦献公控制百姓,在此基础上建立封建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

    通过编制户籍,牢牢地控制了每户里民,能广泛调动和利用全国人力资源,为之后商鞅实行耕战强国战略奠定了基础。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改革举措。

    前378年,秦献公建立商市、制定交易规则,极大的繁荣了凋零的社会经济。

    迁都后,秦献公在栎阳设县。

    原本,县是设于新夺得来的土地,或是边远地区,秦献公在首都也设置县这一级军政合一的组织。

    一方面说明当时的首都栎阳处于军事争夺的要冲,地方行政组织也必须适应战争的需要;同时也为秦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县制进一步作了准备。

    吕不韦都评价他:献公可谓能用赏罚矣。凡赏非以爱之也,罚非以恶之也,用观归也。所归善,虽恶之赏;所归不善,虽爱之罚;此先王之所以治乱安危也。

    秦献公经30年的流亡经历,培养了他强韧的意志和准确的判断力。

    他清醒地把握时局、熟悉秦国的社会实情、了解民众的愿望。

    故掌权后能兴利除弊,施行改革。

    引导秦国走出国弱政乱的混乱局面,军事上也逐渐恢复了强势,稳住了秦国的诸侯地位。

    从各方面看,献公都是秦国历史上一位有胆识、有魄力、手段硬朗、敢于开创新局面的国君。

    不亏“战国时期政治家”的评价。

    秦国,保住了。。。。

    咱往下捋。。。。

    秦孝公,嬴姓,名渠梁,亦称秦平王。秦献公之子。秦国第二十五位国君(公元前362年---公元前338年)在位。

    他是个有志青年。。

    他继承了父亲的优秀基因。

    他在位的时候选择了那位留名万世,毁誉参半的改革家。

    商鞅

    推行了一系列彻底改变秦国命运的改革。

    让秦国在以后的一百多年内,再没有发生过大的动荡。

    而且越来越强。。。

    使得嬴政建立大秦帝国,成为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