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秦帝国的悲欢离合 » 第二十四章商鞅变法(一)

第二十四章商鞅变法(一)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一份来自秦国的文书,在各诸侯国流转起来。

    它,就是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21岁的秦孝公的“求贤令”。

    秦孝公,这位21岁继承王位的秦献公的嫡长子,不像许多老子英雄儿蠢蛋的继承者。

    他继承父亲的遗愿,时刻在想着如何带领秦国走向强盛,成就霸业。

    上任伊始,他就颁布了“求贤令”,他知道。秦国要强大,单靠自己是不行的;目前秦国刚刚稳定。

    许多制度,已经成旧,不能够适应当下秦国的全面发展,反到是有些许掣肘。

    现在的秦国,想要壮大,必须要进行深度的改革,那么急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实施。

    他需要人才,那种富国安邦的大才。

    公元前359年的一天,景监府门口。

    芈姓,景氏,名监。战国时人,秦孝公宠信的臣子。

    一个30岁上下的男子,开口道:“卫国,公孙鞅特来拜见景大人”。

    “去,去,去,我们家大人日理万机,哪是谁说见就见的?”家仆不耐烦的道。

    最近好多人,打着自己能够拯救秦国的口号,来景府。

    都想通过景大人,面见大王。

    无一例外的是,通过景大人的接待,交谈过后,发现全是夸夸其谈之辈,没什么真才实学。

    所以就连家仆都有点厌烦了。

    公孙鞅,不卑不亢的朗声说道;“鞅,师承李悝,有秦国的救国之道。”

    这时景监正好闲来无事,在府里。

    听到是李悝的学生,赶忙吩咐下人,将来人请进来。

    李悝(前455年-前395年),嬴姓,李氏,名悝,一作克,战国时魏国(今山西南部运城一带)人。

    战国初期魏国政治家、法学家,法家代表人物,大臣。

    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典《法经》就是他所做。

    他在魏国实行了好多改革,魏国现在的强大,就是他的功劳。

    当时是响彻寰宇的人物。

    “卫国,公孙鞅,拜见大人”,商鞅深鞠一躬后说道。

    “请坐,先生”,景监看到商鞅气度不凡,而且沉稳,不卑不亢。

    觉得这人和前面那些谄媚而无才的小人不同,因此也客气起来。

    两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景监大喜。

    看来我王求贤若渴,终于遇到这位大才啊。

    “先生,马上我带您去见王上”说完,景监是一刻都不想耽搁,立马吩咐备车辇。

    带着商鞅直奔王宫而去。

    秦孝公也是被最近的夸夸其谈,然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搞得厌烦,所以第一次见到商鞅也是有点不重视。

    商鞅第一次用帝道游说秦孝公,孝公听后直打瞌睡并通过景监指责商鞅是个狂妄之徒,不可任用。

    商鞅的第一次就这么结束了。

    又过了五日后,商鞅再次会见秦孝公,用王道之术游说,孝公不能接受并再次通过景监责备商鞅。

    商鞅,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气馁呢?

    于是,第三次会见秦孝公时用霸道之术游说,获得孝公的肯定但没有被采用。

    但商鞅此时已领会孝公心中的意图。

    第四次,商鞅见孝公时畅谈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时十分入迷,膝盖不知不觉向商鞅挪动,二人畅谈数日毫无倦意。

    景监不得其解,向商鞅询问缘由。

    商鞅说秦孝公意在争霸天下,所以对耗时太长才能取得成效的帝道、王道学说不感兴趣。

    商鞅总算是迎合了圣意。

    充分说明,人才是要符合上位者的目的的,才是人才,政治目标不同,再大的才华君王不接受,那是没用的。

    秦孝公于是,任命商鞅为左庶长(编者按:相当于副丞相)。

    秦孝公是个聪明而且非常有头脑的君王。

    假如嬴政如他一样,大秦帝国最起码不至于二世而亡,这是后话。

    秦孝公知道,所谓的改革,必然触动僵化且稳固的,守旧落后的贵族利益。

    必然阻力非常大,自己也不可能把这些人都杀了吧!

    有一点做不好,老祖宗的“四代之乱”,说不定又会重演。

    秦孝公就安排了一场,大辩论。

    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

    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他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改变秦国命运的变法开始了;让嬴政建立大秦帝国,成为可能的变法开始了。

    商鞅首先制定了《垦草令》。

    其主要内容是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

    它的实施,首先激发了秦国农业的大发展,从而稳定了国内的社会基础,保障了秦国扩张的物资需求。

    民以食为天啊。

    那个时候,是农业社会,发展了农业生产,才是一切的根本。

    秦国国内实行的第一次变法。

    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二十等爵制、严惩私斗、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改法为律制定秦律、推行小家庭制等改革方略。

    这必然触动了那些旧贵族的利益,变法受到了强烈的抵制。

    但是秦孝公坚定支持,而且经历了他父亲秦献公二十多年的努力,王权不再是“四代之乱”那时一样微弱。

    因此变法被强制的推行了下去。

    很快,变法带来的硕果就出现了。

    无疑让秦国更加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