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岁月长河归来,我为太孙 » 第7章 南方有钱袋子,北方有枪杆子

第7章 南方有钱袋子,北方有枪杆子

    朱允炆面皮抽了抽,万万没有想到,素有窝囊废之称的弟弟,竟然在这摆了他一道。

    近几个月,一直处于国丧,宫里忙的不可开交。

    而他作为朱家第三代的领头羊,必然要起到表率的作用,吃斋,礼佛,诵经,守孝等事宜,从第一天跟到了最后一天。

    同时,还得时刻照顾着老爷子的情绪变化,适时给予安抚和劝慰。

    刷更多存在感,尽更多的孝心。

    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以至于,脑子早就一团浆糊了,哪里还有充足的精力,冷静分析此等大事?

    况且,关于迁都的相关事宜,他压根就没仔细琢磨过!

    他唯一了解的只有,母妃先前念叨过的东西。

    朱允炆阴沉着脸,狠狠地回瞪过去,此时牙都快咬碎了。

    他刚把弟弟给他挖的大坑填好了,谁曾想会因此勾起老爷子的兴致。

    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不对劲!’

    ‘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这分明是冲我来的!’

    ‘母妃常常说:逆来顺受没有主见的性子,最适合当一把捅人的刀子。’

    ‘而如今,诸王皆在京师奔丧,对储君之位虎视眈眈,正处于最关键的时期……’

    朱允炆越想越是心惊,竭力调整好呼吸频率,不让自己流露出失态。

    侧身面朝上首,他淡然一笑,故作镇静道:

    “三弟所言极是,父亲生前未做完的事情,理应落到我们这些儿子身上。”

    “既是如此,那孙儿便僭越了……”

    朱允炆比谁都清楚,宁可说错,不能不说,当今陛下一贯是带着答案提问题,说不到对方心坎里,自然是理所应当,反之,怯懦不敢言,必会遭到嫌弃。

    “无妨,尽管放心大胆的说,别有任何心理负担,嗯,开始吧……”朱元璋抿了一口水,跃跃欲试。

    闻言,朱允炆长吁一口浊气,以最快的速度组织好措辞,赶鸭子上架:

    “孙儿愚见,应当迁都!”

    朱元璋听闻眉头一皱:“哦?咱这南京城不是挺好的,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周边土地足够富饶,以江南的财力,可供大量军需,咱住的也挺舒服,金窝,银窝,不如打天下的小窝。”

    被他这一反问,本来就心没底的朱允炆更慌了。

    奈何事已至此,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即便错了也要错到底,坚决不能反复无常。

    “回皇爷爷的话,孙儿并非说南京不好,反而南京非常好,有近五百年的建都史,更有‘六朝古都’之称,经历了多次变迁,孙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先后定都于此。”

    “钟山龙蟠,石头虎踞,乃帝王之宅!”

    朱元璋点头示意他继续。

    “然而对于大一统王朝而言,定都南京相当于偏安一隅,纵观历朝,中原面临的外患都是来自于北方,南方除了内部可能出现的零星反贼叛乱,没有什么太大的外患,即便有,也不足以威胁到王朝的根基。”

    “但是北方不一样,历代中原王朝的大部分精力,都花费在防范北方异族入侵,无外乎来自于北方异族的威胁实在太大,恶劣的生存环境,让他们全民皆兵,一骑上马背,稍加训练,就是一个精锐的骑兵,有如饿急了的野狗,

    无论是多英明的皇帝,哪怕是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以及皇爷爷这样的盖世雄主,

    也都未能彻底解决北方所带来的威胁,到最后都只能以防御为主,进攻为辅,来应对北方之乱……”

    朱允炆极其自然的吹捧着,有条不紊道:

    “因此,中原王朝必须稳定住北方,以防御北方异族入侵为首要目标,集中举国之力来应对外敌,但定都南京,则无法调集全国精兵去驻守北方,毕竟南京若是为国都,不管您愿意不愿意,最强大的军队一定要拱卫京师。”

    “为了长远考虑,应当迁都北方。”

    “保大明万世之基!”

    “……所以孙儿私以为,父亲生前曾去考察的西安,比较合适作为大明的新都,由此一来,也算完成了父亲一桩未完的心愿!”

    说罢,朱允炆长作一揖,对自己的临场发挥,还算是比较满意。

    平庸是平庸了一些,但起码保证不犯错。

    用词也很谨慎,所用皆是中立,坚决不用肯定句式,留有解释的余地,以稳为主。

    “嗯。”朱元璋微不可查叹息,对于他的回答谈不上满意。

    虽然条理清晰,头头是道,没出现太大的漏洞,在这个年纪能讲出这些不易。

    但回答过于书面化,官方化,这些东西朝臣也会讲,而且讲的更好听。

    由此,他听孙子讲的意义何在?

    紧接着,他抬头看向淡定的朱允熥,兴致索然:

    “到你了,说吧。”

    “回禀皇爷爷,我跟他的想法差不多,孙儿也是主张迁都的……”

    闻听此言,朱允炆稍稍松了口气,既然想法一致,就没有变数了,翻来覆去就这点东西,换一个人讲,也讲不出花,本质上没有区别。

    “你也想迁都西安?”

    朱元璋难掩失望,不死心地追问。

    “那倒不是。”朱允熥摇头,不假思索的否定了:“西安和南京一样不适合作为国都。”

    “此话怎讲?”

    朱元璋立马来了精神。

    朱允熥认真地看向对方,斩钉截铁道:

    “简而言之,西安之所以被您和父亲看中,无非汉唐两朝,都以它为都城,好处就在地势,北边是高原,南边是秦岭,西部也是崇山峻岭,就连东边都是黄河和潼关连接的天险,易守难攻,能减轻防守负担。”

    “再现汉唐荣光,愿景也是无比美好,意义非凡。”

    “只可惜,现实情况却并不允许,西安纵使再好,也不适合大明……”

    说到这,朱允熥忽而停下了,没有学他哥一样剖析所谓的利弊关系,长篇大论说一堆没滋味的官话。

    老爷子既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则说明解决问题压根不重要,答案也不存在于问题本身!

    这不是皇帝和臣子商讨国事,而是爷爷给孙子的一个测验!

    他爽朗的笑了,进而单刀直入:

    “皇爷爷,孙儿愚以为,迁都其实是一道选择题,该纠结的从来不是居于何处,而是……南方有钱袋子,北方有枪杆子,二者不得兼得。”

    “是要钱?”

    “还是要枪?”

    “这是一个永远避不开的大难题!”

    话音未落,

    就见朱元璋一扫慵懒之色,倏然离开椅背坐直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