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岁月长河归来,我为太孙 » 第23章 嫡庶之分,硬刚老朱

第23章 嫡庶之分,硬刚老朱

    移驾后殿的间歇,吕氏不再语无伦次的嚎啕大哭,而是条理清晰的控诉暴行。

    将起因,经过,结果,不加修饰的如实禀告,尤其宝贝儿子挨打的那一部分,花费了不少笔墨,描述的绘声绘色。

    一马当先的朱元璋,期间几次停下脚步,张了张嘴,欲言又止,为保全皇家的颜面,到底还是忍住了。

    不多久,

    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主敬殿,随行的侍卫们各自把守每一个进出口,昂首挺立,煞气逼人,哪怕一只苍蝇也别想飞进来。

    朱元璋面如锅底,立于朱红大门前,竭力想要调整好呼吸的频率,然而他喘了几口气之后,挺身一脚踹开了大门。

    “哐!”

    赫然向两侧敞开的门板,来回撞击了数次才停下。

    就见,正对门口的圆桌前,朱允熥正襟危坐,奋笔疾书不知写着什么东西。

    “孽畜!”

    朱元璋勃然大怒,虎步龙行地奔他而去,一把将其从凳子上拽了起来。

    “你聋了?”

    “给朕跪下!”

    听闻“朕”这个字眼倏地冒出,不光外面的侍卫屏住了呼吸,就连早有预料的吕氏,都不自觉打了个寒颤。

    要知道,当朱元璋的自称,从“咱”变成了“朕”,便是证明皇帝真的动怒了……

    以朕自称的朱元璋,除了孝慈高皇后,以及懿文太子,再无一人能劝得住。

    吕氏微不可查退了两步,与前面的祖孙二人保持距离,立刻打消了要不要彰显大度,维持自身形象的念头,默不作声静静等待机会。

    “拜见陛下,陛下万福——”

    朱允熥面不改色,跪地行了个大礼,而后没事人似的站了起来,抬头迎上对方骇人的目光,一言不发,也不解释。

    “谁让你站起来的?”

    “跪下!”

    “没规矩的东西!”

    朱允熥没听见般巍然不动,就只是淡淡的说道:“皇爷爷,不知孙儿犯了何错?竟惹您这般恼火?您先别生气,有话慢慢说。”

    说罢,他调转椅子的方向,微微欠身,摊掌示意。

    “你……你……你还有脸问咱?”

    朱元璋被这番话气的直哆嗦,抬起的食指都在隐隐发颤。

    “你干了什么?你不知道吗!”

    “你哥才刚替你受罚,你回宫就出手行凶,你的良心是不是都被狗吃了!”

    话音未落,吕氏找准时机快步上前,小心的从旁搀扶,把皇帝安顿在椅子上。

    她素手轻轻拂过对方的后背,有条不紊的为其顺气。

    “陛下息怒,龙体要紧……谁家儿郎不气盛?这都是在所难免!允炆代替熥儿受罚,乃是身为哥哥应当做的,二者不可混淆,还望您开恩。”

    “亲兄弟之间,没有隔夜仇。”

    “对此,臣妾始终深信不疑。”

    闻听此言,

    朱元璋紧绷的神经渐渐舒缓下来,暴躁不安的情绪得到了些许慰藉。

    当着人家的面,要打人家老娘,但凡一个有血性的人,便不可能当作无事发生。

    而此时吕氏的这些话,让他暗暗松了口气。

    “亲兄弟自然没有隔夜仇,但如果不是亲兄弟呢?”

    正这时,朱允熥无所畏惧的声音突兀响起:

    “嫡庶尊卑有别,不可逾越,这是礼节,更是规矩。”

    “皇爷爷,孙儿属实不知,从何时起庶子代替嫡子受罚,都成了挂在嘴边值得炫耀的东西,莫非这不是理所应当?”

    “奇怪,甚是奇怪……”

    不等朱元璋破口大骂,他挑眸看向一旁的吕氏,反唇相讥:

    “嫡子不会因母亲离世便沦为庶子,庶子更不会因母亲被扶正而成了嫡子。”

    “我希望你永远记住这句话。”

    声如洪钟,余音绕梁,久久不散。

    吕氏目光微凝,看他的眼神都不对了,任凭想破了脑袋,也不知他哪来的胆子,居然敢当皇帝的面说这些。

    她儿子不是嫡子,她比谁都清楚。

    但这话只有她能说的份,其他任何人都没资格说,不然就是否定了当今圣上。

    “放肆!”

    只见,朱元璋拍案而起,愤恨的咆哮道:

    “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她是咱亲封的太子妃!也是你这孽障的母妃!允炆更是你的亲哥哥!哪里来的嫡庶之分!?”

    “是不是把咱气死,你就心满意足了?”

    ……

    “说话!”

    面对暴跳如雷的老头儿,朱允熥无奈地长叹一口气,从桌上捡起那一沓未写完的宣纸,两手一抻铺展至对方眼前。

    “皇爷爷,这是您定下的规矩。孙儿若是记错了,请您即刻降罪严惩。”

    【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次嫡子并庶子年十岁皆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册、银印。女皆封郡主,赐诰命。

    【如或以庶夺嫡,轻则降为庶人,重则流窜远方。如年三十,如正妃未有嫡子,待与正妃年五十无嫡,始立庶长子。

    ……】

    见到亲自撰写的《祖训录》,朱元璋登时怔住了。

    他嘴巴半张着,半天说不出话,根本没想到小崽子竟藏了这一手。

    朱允熥见状,从容的继续:

    “侧妃被扶正,子以母为贵,可称为嫡子,西汉刘据,大唐李弘等,都是因母亲从妃变为后,进而从庶子变为了嫡子,对外而言,自是没问题,

    但!对内而言,则是大错特错。”

    他看向目瞪口呆的朱元璋,微微一笑:

    “如果您承认朱允炆是嫡子,那么刚好如今他年龄最长,也早已超过了十岁,理应册封为皇太孙!”

    “反之,您一直没有册封皇太孙,便是不承认这个嫡孙的身份!”

    “既是皇帝都不承认的虚名,我要求以嫡庶区分尊卑贵贱,又有何问题?”

    “小宗无条件服从大宗,庶子就是庶子,永远都是庶子,千百年来亦是如此!”

    “我平日没有要求,服饰,车马,住所等标准,皆高于小宗出身的庶子,便已是记下了父亲之良言,对待兄弟姐妹们,一视同仁,不分嫡庶!”

    “皇爷爷还想要孙儿如何?”

    对于朱允熥据理力争的质问,朱元璋哑口无言,一句话讲不出。

    目光躲闪飘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他尴尬的无以复加,都快要憋出内伤了……

    奈何朱允熥却没打算就此收手。

    “请您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