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狂浪狂浪 » 第三十四章 江城“七子”、袁天罡、李淳风

第三十四章 江城“七子”、袁天罡、李淳风

    “不,我想要知道。这很重要。”

    余生决绝的态度,犹如窗外凝冻的星光,耀眼而浓烈。即便是黑夜的夜色也难以掩藏他的执拗。黑衣人借助玻璃窗反照的镜像看到了这双眼睛,一向淡漠的他,心头如端起的酒杯被人狠狠撞击一下,溅起了片片酒花,被人逼着干杯。一刹那间的失神,让他有些后悔不该如此草率地出现在他的面前。

    他的脸,一张被岁月褶皱而波澜起伏的脸上,有些拧巴,而那一双如鹰一般犀利的眼睛,红彤彤地变成了怯弱中带着几许哀求的异样,活生生地成了一只待宰的兔子。

    一声叹息,从他的鼻息中涌了出来。

    余生轻笑着,充满了奚落。

    “我还是不是余家的人?”

    “你自然是老余家的人,而且是大房和二房的独苗。”

    他不甘心道。但眼睛却避开了余生的眼眸。

    “既然我还是老余家的人,那么是不是我有权知道这一切?”

    他沉默了。

    思想和灵魂上的斗争,在这一刹那将他分裂成了两个人。各执一词,谁也说不服谁。

    良久,他哀叹道,你还太小啊!我该怎么给你说。

    “事实、真相、前因后果,就这么简单。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

    “你说得倒轻巧,你是想逼死我是不是?”

    “没人能够逼你。您不愿意说,谁也逼迫不了你。毕竟您是唐横刀。建国前,江城有名的‘七子’之一,至今为止,唯一活着的传奇。”

    他哆嗦地打了激灵,习惯性地点燃了手里的旱烟斗。

    一刹那间,往事历历在目,战火硝烟,杀戮争斗,舍身忘死。

    老余家宁愿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七子”从老大开始,就没有一个孬种。老三死在风渡口,被捷克轻机枪射成了蜂窝,临时前怀里揣着一个手雷,还与敌人同归于尽。当年老大惨笑着说,老三死得不亏,他弄死了五个敌人。老四,死在青楼上,就因为一部电台,他豁出了性命,死得连尸体都找不到。老五,是被他自己的老婆给杀害的。老五,潜伏于敌人的军部,高居中将之位。没有人知道,他是潜伏者。就连死的时候,也是敌人宁愿错杀一千,也不放过八百导致的冤案。至今在敌人的功劳簿上,老五仍旧是敌人战损的功勋之一。老六,一个书生,捉笔为刀,嬉笑怒骂,出口成章,曾经拿着敌人每年几万两银两,却将敌人骂得狗血淋头。敌人战败,恼羞成怒的敌人第一个要杀的就是他。他被一枪爆头,横尸当场。老七,一个弱女子,老余家捧在手心里的明珠,与余家公然决裂,在敌人的军部潜伏十余年,却死在了黎明前的黑夜。但因为她的情报,江城的守军公开投诚,以一己之力,保全了这座海边之城。但她的绝密身份,还得等五十年才能解密。唯一活下来的就是老大和他。老大在动乱中,几乎疯掉。他迷茫了,郁郁寡欢,导致因疾而终。“七子”的传奇,也因为他被打落神坛。以至于,江城“七子”,到如今还存活下来的就只有他这个当年,失踪多年的老二。

    而老余村,也很长一段时间,成了臭名昭著的“寡妇村”。余家人这辈子谁都不欠,活得坦坦荡荡,唯有家里的女人被他们祸害了一辈子。

    等老大回来,老余家才改了族谱,允许余家的女人也能葬入祖坟和纳入族谱。并公开其德行,该立牌坊的立牌坊,该独册成纪的独立成纪。

    烟圈撩动着夜色,也撩动着他的心。他未曾想到,余生竟然连江城“七子”都知道。他清楚地记得,当年革命胜利,与江城“七子”有关的信息,被老大刻意地付之于炬。老大说,物是人非事事休。既然他们已经完成了使命,那么江城不应该再有他们的传说。

    “这个世上不需要传奇,也没有传奇。”

    “老余村的人都可以忘记过去,唯有你不行。因为你还活着。”

    “你究竟想要知道什么?”

    “我只想知道唐横刀。”

    “你是揪着我不放了是不?”

    “没错,谁叫你这个该死的还活着。”

    “若不不是因为你,我早想死了。”黑影没好气道。他恨不得给这小子一巴掌。惦记谁不好,偏偏惦记着他。

    “说吧,你既然能来找我,必然是想好了这一切。否则,以目前的动静,你是不会轻易来见我的。因为你已经是个‘死人’。”

    煤油打火机再次被点燃,火光之中,黑影总算是转过了身来。黄黑的脸颊上,皱纹成叠,在这张浸透风月的脸上,几乎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平坦。一条细长的刀疤,从左上方的眼睑一路划到了右下角下颚的颈部,活生生将这张俩划成了阴阳脸。高挺鼻梁,鼻窦如山,与那双如苍鹰一般虎虎生气的眼眸,汇成了一股股杀伐之气。

    烟圈从四方口中吐出,如龙似虎。

    笔挺的身躯,左拿刀,右手拿烟,宛如一尊冷静得可怕的杀手。

    “说得好。我确实已经死过太多次了。若不是阎王爷可怜我,只怕我早已经化成了灰烬。如果我死了,也不会再有人记得我。”

    “您错了,我记得。老余村的人也会记得。至少在余家的祠堂里,你始终是独一份。我爸曾经说过,二爷爷是人也是鬼。人鬼加身,必然已经成了神。”

    “他倒是挺能高看我。”

    “错了,您又错了。他不是高看,而是说的实在话。若非不是因为你,或许我也已经死了。”

    黑衣人皱眉道,你为何这般成熟。我拜托你活着像个孩子不好吗?

    “呵呵,我当个傻子?你就满意了?可我既然是余家的人,老余家也没有傻子的遗传基因。所以,我做不到装疯闭窍。我也是个人啊,有血有肉的人啊!我不是冷血动物。老余家对我付出那么多,我怎能无动于衷。您告诉我,换做是您,您该怎么做。”

    黑衣人沉默了。良久,他又才唏嘘道,余家人从来都是有仇报仇,有恩报恩。我若是你,只怕还未你做得好。

    余生猛然地一拍大腿道,这就对了。生是余家的人,死是余家的鬼。于情于理,您都应该告诉我。

    “这很残忍的,我觉得你还是不要打听的好。这没有意义。”

    “您又不是我,您怎么就知道没有意义。”

    黑衣人强行挣扎道,你还小,你应该把你的心思放在学习上,努力争取传承你爸爸的衣钵。

    “呵呵呵,唐横刀啊唐横刀,没想您老了,这心劲也没了。您都说了老余家骨子里就是这脾气,有仇报仇,有恩报恩,您难道想让我当个不孝子?”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始终觉得能力有多大就承担多少的责任。你如今虽然具备了一些能力,但在敌人面前你的这些能力恰好是惹火烧身的不详之力。他们并没有想过放过你,你知道吗,他们是在放长线钓大鱼,他们并没想放过你爸爸,他们还是想从你的身上找到他的秘密。你如果再掺和进来,你有能力保护你自己吗?”

    “您怎么就知道我没有自保的能力。而且我告诉您,开学之后,我就会走。”

    黑衣人顿时惊讶道,你去哪?

    “去我爸,当年去的地方。”

    “是郭云,还是林栋的主意?我弄死他俩个狗日的!”黑衣人一下子愤怒了起来,将手中的长刀猛地一拍,拍得刀鞘连连跳动。

    “都不是。您错怪了他们。”

    一刹那间,黑衣人一下子老去了不少。目光也不再那么犀利,而是充满了柔情和痛楚。

    余生见不得他这种眼神,恨声道,别用这种眼光看我。我受不起。

    黑衣人再次狠狠地抽了一口烟,又自己走出房门,去了客厅给自己倒了一杯水。他似乎渴的不行,大口地喝干了杯中的水,又才弹了弹指间的烟灰,怆然道,既然如此,那也不瞒着你。

    老余家,其实并不姓余。当年湖广填四川之后,老余家的人走的走,散的散。余家这个分支在老家也呆不下去了,只得也打包行囊外出讨生活,辗转多地,才来到了江城安家落户。改李为余。

    至于为什么改李姓为余姓,也是因为唐横刀的传承。老余家下五房的长房长孙,通过科考考取了进士,后来成了湖广填四川的知府。这小子有权有势,便打起了唐横刀的主意。为了躲避他的追捕,他们才被迫改名换姓,隐姓埋名地藏了起来。

    “唐横刀究竟藏着什么秘密?有这么重要吗?”

    黑衣人站起身来,望着漆黑的窗外,一手拨开刀鞘,片刻间屋里寒光逼人,酷热的温度顿时有种降到了零度的感觉。余生似乎看到了一片片刀光血影。

    沙场之上,黄昏落到了一座孤城之上。浓浓的烽烟之下,万马齐喑,刀光剑气,杀戮不断。人马崩裂,一个孤独的少年站在城楼之上,他的背影如一张弓,又似一把刀。

    余生不由地打了激灵。

    跟着耳边响起了黑衣人幽幽的叹息声,他叫李淳风。这是个神人,也是我余家的先祖。他自幼问道,17岁在刘文静的推荐下追随太宗皇帝,成了太宗皇帝的智囊,执掌天文、算术和历法。他改进了西汉落下闳创制的天文浑仪,加入黄道、赤道、白道三环,使天文观测更加便捷精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他受诏主持并与国学算学博士梁述、太学助教王真儒等注释和编定了“古算十经”,后成为了唐代数学教科书。他25岁时,上书唐太宗,挑战历算名家傅仁钧等人创制的《戊寅元历》,对日月食就屡报不准等问题,提出了十八条修改建议。唐太宗亲自主持朝议公开辩论和评议,最终采纳了他的七条建议。此后,他又多次改进《戊寅元历》,被授予将仕郎。

    “这只是他明面上的身份吧,我记得他是大唐不良人的第一代不良帅啊!”

    “没错。他是不良帅。而我们余家从那时起,也就成了不良人。一千多年来,无论朝代如何更替,我们的使命从未变过。盛世锄奸,乱世出战。唐横刀就是我们的身份,也是我们的秘密。”

    “什么秘密?”

    “什么秘密,你难道还不知道吗?你爸身上的能力,和你身上的能力。”

    “解析、透视和预判?”

    噌的一声,刀归刀鞘,寒光散去,屋里一下子又热了起来。黑衣人苦笑道,这只是表象,是余家传续的遗传基因。等我死了,等你执掌唐横刀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为何要等你死了?现在不行吗?”

    “不行,你的身体素质根本掌控不了唐横刀。而且历代唐横刀都是认主的,它一代只认一人。我若不死,你是掌控不了的。”

    “认主?这么玄乎?”

    “玄乎?呵呵呵,它还有一个名字,你别忘了。它叫雁翎妖刀。它的背后可不止李淳风啊,还有他的师兄袁天罡。”

    余生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他再次仔细地打量了一番他手中的唐横刀,刀鞘之上两条应龙犬牙交错,杀气腾腾中,微微闪动着一种发光的能量。可他却看不透这股能量。

    片刻间,两条应龙突地活了,他的目光突地遭遇猛烈撞击,眼眶里刺痛如刀,发出一声惨叫,顿时吐出了一口鲜血,一下子瘫倒在床上。

    黑衣人忙一下子将刀斜挂在身后,责怪道,你太鲁莽了。

    良久,发呆发傻的余生,痛苦地抹了一把嘴角的鲜血。看着炽热的血在手里逐渐冰冷,他的心也跟着冰冷一片。

    “这不科学!”

    黑衣人拉过一张椅子坐在他的身前,揶揄道,科学?那是你根本还不懂科学。你忘了李淳风和袁天罡是什么人了?他们可是号称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神算子。

    “难道是因为推背图?”

    余生的心头猛地一凛。

    “‘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谶语,你可还记得?”黑衣人并没有接他的话,而是冷不丁地问道。

    见余生猛地点了点头,他又接着说道,经过李淳风的占卜,被认为是武姓女皇登基、李氏亡国的征兆。对此,太宗深感不安,于是对带有“武”字的人名、地名、官名都特别留意。于是李君羡成了第一个冤死鬼。

    “我记得历史上这方面的记载,说是因为认为他的籍贯(武安)、官职(武卫将军)、爵位(武连县公)、乳名(五娘子)、驻屯地(玄武门),连续占有五个“武(五)”字,极可能便是谶语中提到的那个人。”

    “可这个人终究是杀错了,乱唐者乃是武媚娘。后来太宗为什么不杀了,你知道不?”

    余生微微摇了摇头,这段历史对于他这个即将入学的初中生来还有点远,也很偏门。谁没事去研究皇朝野史啊。

    “《资治通鉴》这本书你可以多看看。书中第一百九十九卷有记载的,原话是这样说的:《秘记》所云,信有之乎?对曰:臣仰稽天象,俯察历数,其人已在陛下宫中,为亲属,自今不过三十年,当王天下,杀唐子孙殆尽,其兆既成矣。上曰:疑似者尽杀之,何如?李淳风认为预兆已成,劝阻皇帝不可滥杀。对曰:天之所命,人不能违也。王者不死,徒多杀无辜。且自今以往三十年,其人已老,庶几颇有慈心,为祸或浅。今借使得而杀之,天或生壮者肆其怨毒,恐陛下子孙,无遗类矣。后来,谶语最终应验在武则天的身上。”

    黑衣人看了看窗外的夜色,见东方的山坡上启明星已经升起,天快亮了。这才站起身来,抖了抖衣衫,有些不舍道,时间不早了,我该走了。

    “这就走了?还回来不?”余生听说他要走,赶紧从床上翻爬了起来,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哀求道。

    “乖孙,爷爷的使命还未完成啊,怎能不走。当初那一番苦肉计,让你受苦了。往后,我发誓,再也不会有了。爷爷豁出命也要保你的周全。这段时间,爷爷想明白了,对敌人咱们忍无可忍,咱们就无需再忍。呵呵呵,兴许人老了,心气也不如从前了,竟然在这种时候心软了。否则啊,你爸也不会死。这是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黑夜人慈爱地抚摸着他的脑袋,怜惜道。

    说罢,他又推开余生的手,转身跳出窗外。来到窗外,背着身子,低声对余生说道,乖孙,记住了这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推背图。忘记我们爷孙今夜的对话。另外,多劝劝你姨妈,她这个人功利心太重。报仇的事情,不用她管。我们余家人还未死绝,还轮不到她来管。

    跟着他的人影一闪,整个人一下子融入到了黑夜之中。余生呆呆地站在窗边,看着他远去的身影,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不觉间泪水再次涌上了眼眶,心里就像被一块石头死死地压在心口上,让他连呼吸都感到很困难。

    良久,他深吸了一口气,朝着黑夜挥了挥拳头道,爷爷,我已经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