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太一仙道 » 第474章 徽派风格

第474章 徽派风格

    浙西一带进香队伍,因他们打的是“大九华齐云进香”旗帜,路途较远,往往肩挑棕篓香担,领队的会首锣声一停,众香客即合唱:玄天上帝菩萨等圣号。

    锣声唱声,此起彼伏。行进中逢观遇庙,均要焚香叩拜。

    香客队伍来到登封桥南公馆,各取净水盥洗,以除凡尘,然后列队登山

    而山上主要道房已派有道士在三天门守候迎接,至道房待茶,茶点有花生、瓜子、米粉糕等。次进敬神:正餐供饭不供酒,饭后休息。

    次日,由香会会首率领,在本道院道士的导引之下,遍谒各观祠宫殿,焚香礼神,下午与夜晚举行斋醮法事;道房派专人为各香客的香袋上加盖“齐云进香”的印鉴,香袋上印鉴越多,则显示进香的次数越多,并以此为荣。香客则视自身经济状况捐香火费,挑选采购本山土特产品,以赠送亲友,俗称“结缘”。

    第三天,偃旗息鼓离山返回,行至登封桥回香亭,即将剩余的香烛纸箔全部烧化。

    “你们肯定没见过那卖面,要多红火有多红火,有舞狮酬神,有举香亭敬神,一年就这一次,全国没有第二家。多住几天帮帮忙又图个热闹。”

    老修行晚上劝三人别急着走,多呆一阵子。

    三人见信众实在太多,道士忙不过来,又留了七天,等一切都理顺了,他们才在处暑这一天骑上已经修好的自行车向黄山进发。

    黄山市古称徽州。

    徽州是一个移民社会,许多人都是中原世家大族,多由于避难迁徙到此。

    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基因,十分重视教育,民谚中有:娇儿不娇书,娇书如养猪。买田卖地,不卖书字。

    三间草房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

    明清两代,仅徽州本地就出了168位进士,17位状元。

    “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同胞翰林”、“四世一品”、“父子丞相”等佳话频话。

    古代徽州历来有“山深不偏远,地少士商多”之说,历史上各种人才应运而生。

    如活字印刷术创始人毕升,宋代理学家朱熹,明清三朝元老、军机大臣许国、著名戏剧家汪道昆、医学家汪昂、哲学家戴震、教育家陶行知、胡适,还有詹天祐、徐谦等。

    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由于地少人多,徽州的大小村庄都有子曰店,小孩念完《三它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就被亲戚送到千百里之外去学生意,成就了三百年的徵商传奇,造就了鲍漱芳、胡雪岩、汪延璋、江春、鲍志道、马曰诶等一代大富豪。

    三人走在遍布古桥、古塔、古亭阁、古宗祠、古牌坊的徽州老街,燕玄虎很不识相地背起了徽州民谣: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雨伞挑冷饭,背着甩溜渊。告别亲人跑码头,多少牵挂在心头。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

    过山又过岭,一脚到杭州。

    顺着长辈足迹走,句句乡音阵阵愁。

    有生意就停留,没生意去苏州。

    转来转去到上海,求亲靠友寻路头。

    同乡多顾爱,答应肯收留。

    两个月一过,办得新被头。

    半年来一过,身命都不愁。

    逢年过时节,寄钱回徽州。

    爹娘高兴煞,笑得眼泪流。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

    做个女人空房守,夜思夫君泪沾袖。

    举头望月怜星斗,多少辛酸肚里流。

    “你别乱讲了,小心徽州人揍你!”燕玄飞小声制止他。

    “我半句假话没说,徽州女人最可怜了,一世夫妻三年半,这绝对不是夸张,有专家考证过。

    程颐、程景和朱熹这几个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把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的礼教思想用宗法来实行。徽州有几百座牌坊,以贞节牌坊为最多,而寡妇最小的只有八岁,称为望门寡,还没望到丈夫成人,自己就守寡了,还得苦守一生,换来牌坊一座。

    当然也可以选择自杀,但死前必须用针线密缝内衣裤,你说礼教吃人不吃人!”

    燕玄虎旁若无人地说着。

    “还是做女人苦啊。”燕玄飞哀叹道。

    “做男人更苦。

    徽州男人讲究百善孝为先,达到了变态的地步。

    比如效仿二十四孝做出的割股疗亲、卧冰求鲤、吮足吸脓、父子争死等等,在徽州是屡见不鲜!”

    这时,迎面走过来一位三十来岁的精瘦男子,他忽然问燕玄虎:“要长生不老药吗?”

    燕玄虎诧异地怔了一下,说:“什么?”

    那人又低声重复一遍:“要长生不老药吗?”

    燕玄龙从前面转过身,说:“组方是什么?”

    精瘦男子说:“99枝灵芝草,99根九节参,99对羚羊角,99朵玉露花,99个豹子胆,99颗无花果,99枚赤叶松,99片冰薄荷,99粒厚砂丸,99滴甘露水。”

    燕玄龙仰天大笑,燕玄虎捧腹大笑,燕玄飞掩嘴暗笑。

    男子见状,有些扫兴,自言自语说:“原来是假道士啊。”

    “豆腐长毛上等菜,石缝里边松成材,烧饼石头压起来,花山谜窟无记载。

    牌坊成群一线排,马头成墙望天外。

    古宅大门朝北开,摸秋非偷任采摘。

    徽州新添第九怪,长生丹药当街卖。

    哈哈哈。”燕玄虎笑得直不起腰来。

    就在燕玄虎弯腰猛笑之际,精瘦男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燕玄虎胸中一探,摸出一本书,揣进自己的后腰,撒腿就跑,不远处有辆摩托车在接应。

    燕玄虎明白过来,正欲去追,燕玄龙一把按住他的肩,摇摇头。

    精瘦男子跳上摩托车后座,那辆车风驰电掣般消逝在一片徽派古宅之间,前后不到三分钟,显然是有备而来,志在必夺。

    望着摩托车一阵风似地卷过,燕玄虎懊恼地质问燕玄龙:

    “为什么拦我?”

    燕玄龙冷笑道:“何必去争一本白纸?”

    “白纸?”燕玄飞问:“大师兄,您是说那本我们亲手默写的丹书里面没有一个字?”说着,她便掏出自己的那本翻开,果然是白纸一本。

    燕玄虎赶紧问“大师兄,我们的书呢?”

    “已经在你师父元玄子的手上。”燕玄龙把自行车骑得飞快。

    “怎么可能?”燕玄虎就是不相信。

    “你只知道死记硬背,不知动脑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