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太一仙道 » 第522章 桃花源里

第522章 桃花源里

    第四位是国人重捧的忠臣名士诸葛亮。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排挤原来益州的大臣李严等人,执掌大权,还用老子教训儿子的口气对刘禅说话,开一大堆名单要刘禅信任,还说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意思是全得听我诸葛亮的。可惜,诸葛亮死得太早,他死的时候儿子还太小,所以什么事也来不及做。但是南诸葛,北司马,他们的招数都是如出一辙。

    第五名是李世民,号称一代明君。杀害两兄弟,劫持父亲,篡夺皇位,还把弟媳妇收进宫内做自己的妃子。曾经屠城,杀人无数。完全是残忍、好色、嗜杀的家伙,不过唐太宗很能做秀,他杀死兄弟后见高祖,吮着他父亲的**大哭那一段实在令人作呕。他为了长生不死,从数千童男童女身上提炼仙丹,后又服用天竺神药,实际是印度的炸药配方,最后肝肠寸断,中毒而死。

    第六名是赵构,就是给岳飞下十二道金牌,任命秦桧当宰相的那位皇帝。

    第七名是朱熹。他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在道德上要求别人特别苛刻,他用程伊川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论劝说友人的妹妹守节,但他自己却逼迫守寡的亡弟媳妇改嫁,以图侵夺弟弟的产业和家业。另外,朱熹为了打击报复不赞同自己观点的唐仲友,将一名叫严蕊的妓女严刑拷打,企图逼她承认与唐仲友有男女关系,结果被严蕊严辞拒绝,可见此人的品性。

    第八名是清官海瑞。他有一个女儿,只有七岁,因为偷吃别人家的一个饼,海瑞逼她活活饿死。管仲曾说,易牙为了讨好齐桓公的欢心,把自己的儿子煮了给他吃,这种人残忍到了极点,为了荣华富贵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千万不可信任。”

    刘居士听到这里,她不再说话,表情沉郁,垂下头去,默默地品茶,眼光似有迷茫。

    燕玄虎看到自己完胜对手,开心得不行了,他趁胜追击,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二是得到了。”

    元玄子瞥了燕玄虎一眼,他吐了吐舌头,赶紧闭上嘴巴。

    元玄子说:“中华文化是以‘清’作为基本素质的高贵文化。所谓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庄子认为要与道合真,首先就是外天下,排除对世事的思考;其次外物,排除对名利得失的计较;最后是外生,排除对生死的考量。统称为坐忘。只有时时保持空虚的心境,才能使人清气常在,从物欲和肉欲的烦恼中解脱出来,达到物我两忘、逍遥自在。而知识分子终其一生,大多只为‘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等身外之物殚精竭虑,难以保持独立人格和高蹈品藻而不得不与世同浊甚至助纣为虐。千年以来,也唯有陶渊明算是人格的典范。”

    刘居士说:“我虽然很愿意陪您前往拜谒陶公,但似乎你的徒弟们并不欢迎我,那就到此告辞吧。”她站起身,冲着元玄子施礼后,不待他说话,顾自扭头就走了出去。

    望着她的背影,燕玄飞气愤地说:“师父,她对您也太不客气了,这种人还谈什么忠孝,还想当徒弟,简直太自以为是了!”

    元玄子说:“时代变迁了,现在师徒关系也不能刻舟求剑,有才能的人多半有个性,有怪癖的人多半有天份,不可理喻的人多半是仙科。”

    三人喝罢茶,下楼各自骑上自行车,又埋头骑了九十公里,来到九江沙河镇的陶渊明故居。只见满目松青竹翠,绿意葱茏,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自耕田。

    陶渊明,名潜,字文命,卒后友人谥号靖节。陶渊明出身于名门大家,曾祖父陶侃在晋朝做过大司马,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但到他这一代家境已败落。尽管满腹经纶,曾几次出仕,都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令一类的低职,终因不得志,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解去县令一印,隐居故里,以诗文自娱。正因此举,成就了陶公一世清名。

    陶渊明祠在九江县城沙河街东北隅的蔡家洼,始建于明德六年,明嘉靖年间重修,1982年照原样迁到现址,祠院建地247平方米,为江南民居风格的一进两幢砖木结构古祠建筑,飞檐翘角,古朴典雅。祠门两侧书有对联:

    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三斗

    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

    在陶渊明纪念馆中的进门处,有“晋代一人”的横匾,下有对联:

    文章超群词采精拔吟咏田园称诗祖

    品藻逾众意趣旷真躬耕垅亩仰羲皇

    “陶渊明不仅是晋代一人,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陶渊明也是极其罕见的真隐士。”元玄子指着木刻对联“浩歌传三径,傲菊自千秋。”

    在纪念馆里,还建有“归来亭”。亭为六角,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为楹联,亭子的另一面有横匾:高山仰止。

    自纪念馆大门到墓地,有石阶沿山坡而上。墓地坐北朝南,远临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墓地外壳为长形拱顶砖石结构。墓碑首横刻有“清风高节”四字,中间直刻“晋徽士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墓碑的左右各碑刻一块。左为《五柳先生传》及墓志,燕玄飞念结尾部分的赞:“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味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师父,陶渊明究竟是怎么死的?”燕玄飞转过头来问元玄子。

    元玄子说:“陶渊明一生艰难坎坷,饱受劳苦饥寒。陶渊明生命最后的日子,也是他一生遭受最为艰难困苦的日子。据萧统《陶渊明传》记载:江州刺吏檀道济前往看望问候,陶渊明躺在床上已经又饿又病好几天了。道济对他说: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出。当今社会是文明之世,你又何必把自己苦成这样呢?陶渊明回答说:我哪里敢当贤人,志气不及。道济给他送了一些肉食,陶渊明没有收。”

    “师父,您的意思是,陶渊明是贫病交加,活活地饿死了?”燕玄虎惊讶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