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信天下 » 第52章 血战阏与

第52章 血战阏与

    陈豨率军进驻介休之后,试探性地攻击了一下正准备离去的代军。

    代军遭到攻击,立刻调头想要反击回去,陈豨见势果断带兵退回城内据守。夏说不想强攻造成过多伤亡,远远驻扎在城外。

    等到汉军都尉孔聚、陈贺率军抵达介休后,汉军开始加大进攻力度,但此刻双方仍没有拼命的意思。

    在经过几番交手后,夏说见占不到便宜,便带着代军撤了。

    汉军本想追击,但代军负责断后的是两千多边郡骑兵,这些人战力不俗,时不时突然杀个回马枪,这让汉军不敢在狭长山谷间贸然突进,只能缓缓北上。

    代相夏说见没能成功抢占介休、封堵住太岳山与吕梁山脉之间的狭窄通道,早就开始安排撤兵事宜。他并不打算按原路北上返回代郡,而是计划向东走滏口陉出太行到赵国武安,与赵军合兵一起抗击汉军。

    就这样,两万代军步兵在前、骑兵在后,不紧不慢地向东登上了太行山脉。

    然而韩信早就预想到了代军东向与赵军会师的可能。

    在指示陈豨先行一步抢占介休之前,韩信已命灌婴率领骑兵部队自平阳往东,走白陉登上太行山道,再折向太行陉北上,经长子、屯留至滏口陉与太行陉的结合处驻扎观察。之后灌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军,若代军仍在介休北边的祁县停留,则迅速从滏口陉西下太行山,从背后给予代军致命一击。

    而现在,代军既然已经沿着滏口陉从西边过来了,灌婴则按照韩信预先设计的行动预案,抢先一步率军沿滏口陉东进到了太行山通往武安的要道处把守。

    一步步沿着滏口陉东进的代军,最终在山道中遭遇到了灌婴率领的汉军骑兵,两军随即爆发战斗。

    但在山谷中,汉军骑兵很难大规模冲锋,代军步兵也不能摆阵,双方都打得很别扭,并未形成大规模接战。

    好在骑兵的机动性强,灌婴让麾下一众郎中骑将各自率领数百骑兵在多处山道、谷地中频频出击袭扰代军,迫使对方不得不放弃前往赵国的打算。

    同一时间,韩信命曹参率军合围了留守在太原郡祁县的敌军。

    祁县守将是跟随夏说一起赴任代地的赵国别将戚将军。眼见汉军势大难挡,戚将军率部突围而出欲走,曹参立即率军追上将其斩杀。

    正当韩信准备集结大军向东进入太行山围剿代相夏说时,曹参接到了汉王刘邦在荥阳告急的消息。不等跟韩信商议,曹参便直接率领两万汉军自太原郡南下,赶去支援荥阳战场……

    太行山方面,经过山道上的几番交战,在与汉军脱离接触后,代相夏说率军来到了滏口陉与清漳水交汇处。在这里,他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要率领代军沿着清漳水北上阏与,在那里驻扎并与汉军进行长期周旋。

    实际上,这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因为夏说东出太行的道路已经被灌婴封死,而沿原路向西退出太行则很可能撞上韩信的汉军主力。

    那夏说为什么要选择北上阏与去阻击汉军呢?因为在六十多年前,赵奢就是在阏与击败了秦军、斩首了当时秦军的二号人物胡阳,并斩杀了数万秦军。当时胡阳爵位是中更,仅次于武安君白起,比司马错、王龁的左更还要高一级。赵奢因功封为马服君,在战国后期的赵军中,赵奢的影响力尤在廉颇和李牧之上,这也是赵奢之子赵括后来能在长平之战取代廉颇为主将的原因之一。

    当年赵奢便是率先抵达阏与,占领了阏与北山这一制高点,等秦军赶到山下时。赵军排出厚实的军阵,从山上往下俯冲,一举击败了秦军。

    战前,赵奢曾站在阏与北山上,对众将士喊出“两强相争勇者胜”的名言。夏说也想如法炮制,对代军将士说出这句话,可惜他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韩信在给灌婴的骑兵主力部署任务时,特地交代郎中骑将丁复在到达滏口陉后,提前北上占据阏与这一要地。

    丁复麾下有千余名擅长骑射的楼烦骑兵,是灌婴手里的几个郎中骑将中,实力最强的一支。

    代相夏说没有料到在阏与还有这样一支骑射部队埋伏着自己,结果在阏与北山被丁复打了个猝不及防。

    当灌婴率骑兵主力赶到时,丁复军已经击杀代军一千多人,自身仅十几人阵亡,虽废掉了一百多匹战马,但仍牢牢控制着北山高地。

    灌婴率骑兵在代军侧翼冲杀了一阵后,跑到北山与丁复会师。

    此时韩信、张耳也率领着仅剩的两万多步兵主力陆续赶到,并在外围摆好了防御阵势,以防止代军突围。

    代军近两万人一下被围在了战场中间,既上不了北山高地,退路又被切断。

    韩信立即派出军士前往代军阵地前喊话劝降,夏说只以弓箭作为自己的回应。

    太行山脉连绵不断,行军、补给都很困难,乃兵家作战之险地。如果为了减少伤亡,韩信可以就地构筑寨垒对夏说进行长围久困,但此时滏口陉山道已无重兵把守,赵军一旦对夏说进行驰援,自己将腹背受敌……

    必须速战速决!

    随着韩信一声令下,战鼓、号角齐鸣,激战一触即发!

    这些代军或许是因长年与匈奴作战锤炼,战力竟超乎韩信所料。

    双方血战至次日拂晓,直到韩信亲自率领近卫营参与强攻,代军中军阵地才被攻破。

    看到代相夏说被生擒、代军阵亡过半,残余的代军将士这才筋疲力尽地放下武器投降。

    而汉军在前后夹击、形势大好的情况下,面对如此顽强的对手,也付出了阵亡三四千人的沉重代价,韩信因此怒斩了被俘后嘴上依旧谩骂不休的代相夏说。

    不久后,当赵国君臣从逃出战场的代军口中得知了阏与之战的惨烈战况后,纷纷垂泪,赵国太史在史书上写下四个字——“喋血阏与”。

    当传令兵将捷报传回,留守平阳的田英立即派出蒯通前去招抚代国境内各主要城邑,代国四郡中的代郡、雁门郡自此脱离代王陈馀掌控,云中、九原郡则仍在匈奴控制之下。

    代相夏说虽已灭,代国雁门郡却还有太尉冯解敢一部人马存在。

    大概是由于雁门郡太过遥远,且冯解敢兵力有限,并不能影响天下大局。韩信只是修书劝降,并没有出兵前往讨伐。

    而冯解敢既没有强硬抵抗汉军使者官吏,也没有马上投降交权,他继续带兵守卫着雁门山城。

    冯解敢这一生都在与匈奴作战,秦帝国灭亡后,他也不愿参与到诸侯们的战争中,而是始终默默坚守着华夏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