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奋斗者:侯沧海商路笔记(全集) » 第41章 厨房里的江湖

第41章 厨房里的江湖

    “啊,郭加林昨天晚上没有给我们沟通,主动叫来一个白案厨师,今天上午过来。我们只想找一个白案,来了两个,让谁回去?”熊小梅没有等到侯沧海回答,道:“我不想用郭加林推荐的白案?”

    侯沧海:“为什么?”

    熊小梅道:“那种感觉很微妙,一句话说不清楚。陈东混过社会,但是他对郭加林恭敬得很。杜玉荣是郭加林老婆,李大壮细说起来和郭加林也是拐弯亲戚,如果再加上新来的白案师傅,一食堂他们占了五个人。郭加林这人性格强势,在厨房安排工作,我根本没有插话地步。还有,今天杜玉荣提出要买电视机,这个有点过份吧。”

    侯沧海道:“这就和汽车一样,需要有一个磨合期。郭加林主动帮我们找白案厨师,是好意,留下吧,否则真要产生矛盾。多一个白案,我们增加品种就行了。”

    侯沧海和熊小梅做一食堂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班底,全靠临时凑人,他们如水泊梁山一样先占据地盘,树起招兵旗,慢慢开始聚起做伙食团的各色人等。班子草创,用多少人合适,得在实践中摸。谁有真本事,谁是东郭先生,只能由实践来检验。

    杜玉荣介绍的师傅叫杜高武,五大三粗。

    侯金玉介绍的师傅姓王,略为驼背,绰号就是驼背,一只眼睛有点白蒙。

    侯沧海与熊小梅一起,将杜玉荣和杜高武叫到小厅,谈话。

    熊小梅没有绕弯子,道:“杜师傅,你做过伙食团没有?手艺怎么样?”

    杜高武道:“我一直做白案,三十年了。在学校做过。手艺不敢说好高,大家都不会说我孬。”

    杜玉荣听到熊小梅盘问杜高武,笑得很勉强,道:“杜三白案手艺好,我打了好几个电话,他才肯来。为了这事,堂嫂还把我批了一顿。”

    熊小梅道:“我们这里试用期一个月,工资照发。”

    杜高武道:“工资好多,你得说个定数。”

    熊小梅道:“你先做几天,如果做得下来,我们再谈工资。说起来大家都是亲戚,绝对不会亏待。”

    与杜玉荣和杜高武谈过之后,侯沧海、熊小梅又将侯金玉和驼背叫到小厅。

    杜玉荣脸色很不好看,将杜高武丢在大堂,跑到厨房,对郭加林气呼呼地道:“今天把我气惨了。熊小梅说缺白案,着急得不行。今天来了个王驼背,有了备选,她就开始拿架子了,说是有试用期,以前根本没有提试用期。”

    郭加林道:“用人有试用期,很正常。”

    杜玉荣怒道:“我给你说啊,如果我们也有试用期,就不做了。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郭加林,我给你说清楚,我们辞掉在广州的工作过来帮忙,给我脸色看就搁不平,不公平也搁不平。”

    郭加林发火了,道:“你这个傻婆娘,跑到这里乱说啥子。大家都是亲戚,出来就是打工赚钱,老老实实把事情做好才是老正经。”

    陈东正在灶间抽烟,听到杜玉荣发牢骚,赶紧离开厨房,回避了老板与师傅之间的有冲突。

    争吵几句,杜玉荣愤愤不平地离开了厨房,走过小厅时,把头高高昂起。

    侯金玉和王砣背正好走出小厅,三人擦肩而过,互不说话。

    杜高武和王驼背将行李拿到宿舍,开始铺床。两人互相不服,瞪了几次眼,互相将床拍得砰砰直响。

    侯沧海和熊小梅在小厅总结经验得失。

    侯沧海道:“我们这一次有个小失误,招人时都应该提试用期,以前员工没有提及这事。既然白案两个师傅都有试用期,其他人也得有。发工资的时候我们就说试用期结束,工资不少一分。”

    熊小梅道:“掩耳盗铃,你这种试用期和没有试用期一样,干脆都不要。”

    侯沧海细细一想,确实如此,也就不再提试用期的事情。一食堂不是很正规的企业,真要开除一个人,哪里需要手续,直接拉下面子发话就行。

    午餐开始后,侯沧海再去查看各食堂情况。他从后门走进校园,沿途查看了三食堂和二食堂,再从二食堂和一食堂之间的一道圆弧形艺术门回到一食堂。

    电科院招生不错,在读学生近两万人。这两万学生主要居住在一、二、三食堂之间,食堂、学生宿舍和少量运动场构成了主要生活区。一食堂旁边只有一幢学生宿舍,有七八百学生。学生宿舍主体部分有两条路可以到达一食堂,一条是通过这条圆孤形艺术门,这条门将学生宿舍主体与一食堂以不足两百米的距离联系在一起,另一条道是主道,是一条沿着学生宿舍主体的环形公路,接近八百米。

    侯沧海走过圆孤形艺术门时,在门口站了一会,陆续有学生经过,拿着饭盒,沿途都能闻到一食堂的饭菜香味。

    “一食堂菜油水足。”

    “一食堂炒肉丝很香,嫩得很。”

    “一食堂提供盆子,我们以后不带碗。”

    “不行,那些盆子脏得很。”

    侯沧海站在圆孤形大门处,听到学生对于一食堂最真实的反映。十几个艺术系女生经过,如一群花蝴蝶,弄得他眼花缭乱。

    “为什么这么好的生意,前面老板为什么会亏本?”这个问题盘旋在脑中,让侯沧海百思不得其解。

    刚回到一食堂,煮饭师傅李大壮走了过来,道:“下水道被堵了,水流出来,脏得很。”

    一食堂大厅和小厅之间是一块狭长水泥坝子,在大厅墙角外有一条明沟,一食堂所有下水都要先流过这条约一百多米的明沟,再进入暗沟。此时,一食堂洗澡水带着许多饭粒菜渣流进明沟,在暗沟处堵住了,污水漫到了水泥坝子。不少学生捂鼻抗议。

    侯沧海找来一根长竹竿,用力捅明沟和暗沟交接处。捅了一阵子,明沟开始流水,流速缓慢,始终不通畅。

    油腻的饭菜残渣爬上皮鞋,污水透过皮鞋几处破口渗了进去。侯沧海走路时,发出噗嗤一阵乱响。正在洗碗的服务员小吴和小苏看到皮鞋的惨状,发出吃吃笑声。

    盆子和盘子在水池里堆得如小山,池水污浊,小吴和小苏用帕子往盘子和盆上抹一抹,就算洗干净了。按着侯沧海本意,需要小吴和小苏再清理一遍盘子,才能继续使用。可是,越来越多的盆子和盘子送过来,小吴和小苏根本洗不过来,若是严格清洗流程,两个洗碗工根本不够用。

    侯沧海明白自己又犯一个错误:当初提供给盘子和盆子给同学,是为了吸引更多客源,没有考虑到盘子和盆子需要清理,至少要占了两三个人工。

    他决定从明天起不再提供盘子,这样做短期虽然引起抱怨,长久来说有利。

    一天时间在忙忙碌碌中完成,晚餐接近八点。郭加林显示了手艺,弄了四个菜,一大份莲白回锅肉,一个青椒肉丝,一个白豆瓣肉片汤,一个炒时蔬,前一阵子大家的伙食都是由墩子金勇自告奋勇炒的,油多、火大,大家觉得还行。今天尝了郭加林的小炒,大家才觉得金勇的水平真是烂,确实只是墩子水平。

    吃饭时,熊小梅问道:“杜师傅,王师傅,你们哪个发面?”

    王驼背瞅了一眼杜高武,道:“今天我来,明天杜高武来。”

    杜高武有些为难,道:“发多少面,搞求不清楚。”

    王驼背胸有成竹地道:“我今天先发,明天你就晓得发多少面。”

    “明天弄个小锅来挑面,先由杜师傅挑面。我们弄两种面,肉臊子面和小面。等会哪位师傅熬臊子子。”侯沧海见到杜高武略有些游离的眼神,暗自怀疑其水平。

    郭加林倒了半碗烧酒,有滋有味地喝着。这时他放下碗,道:“做食堂要考虑成本,别用新鲜肉,把剩下的肉丝挑出来,切碎,放点酱,就可以作臊子,味道更佳。”

    熊小梅又安排道:“明天大家都要早起,等到面发好后,一起包包子。”

    几个服务员都表示不会包。

    每天需要的大量包子,如果服务员不起床帮忙,白案师傅根本来不及。侯沧海正要提要求,郭加林严厉地呵斥道:“不会包就学,到厨师打工,不学技术都是憨包。”

    几个服务员被训了一句,低着头,没有异议。

    第二天早上,由于有了采购员,侯沧海不必四点半起床,在六点钟才和熊小梅一起到公交车站。

    黑河卫生院吴小璐也在公交车站。她将身体缩进青色短羽绒服里,脸色苍白地抵御早上寒风。昨夜她值班,来了一个摔伤小病人,平时遇到这种病人,值班医生都不敢接,直接让病人转到区医院或江州第一人民医院。吴小璐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压根没有想到让小病人转院,利索地为小病人处理了伤口。

    小病人家长不放心卫生院的水平,等到初步处理后,租了一辆车,将孩子送到江州第一人民医院。

    吴小璐尽到医生职责,也就由病人家属自己作出选择。她觉得值班床挺脏,就在椅子上眯了一会。椅子上没有御寒设备,让她的体温下降得很快,在等车时,往日厚厚羽绒服如薄纸一般。

    侯沧海见到吴小璐,主动招呼。

    “值了夜班,回家。”吴小璐打了个哈欠,看了一眼站在侯沧海身边的年轻女子。

    站在侯沧海身边是一个年轻漂亮气质颇佳的女子,两人神态亲密而自然,不是情侣便是夫妻。吴小璐对于见义勇为的帅哥原本心中还有一丁点幻想,此时看到侯沧海与这个女子挽在一起,便将年轻人常有的一丝爱情幻想埋葬在心底。

    公共汽车到来,侯沧海和熊小梅在倒数第二排找到一个两个座,吴小璐坐在了第一排。

    吴小璐坐下以后,便专心透过玻璃窗看外面的风景,没有回头朝后看。

    侯沧海觉得吴小璐草绿色的毛线围巾很别致,偷偷看。熊小梅眼光偶尔掠过前排吴小璐略显凌乱的头发。公共汽车进城以后,吴小璐先下车,由于站上人多,便没有与后排的侯沧海和熊小梅打招呼。

    “她下车了。”熊小梅用胳膊推了推侯沧海。

    “谁下车了?”

    “女医生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怎么分到黑河?看她的气质不应该是黑河人。”

    “卫生院由区卫生局管,镇政府最多管管组织关系,我不了解她的情况。”

    熊小梅给了一个大白眼,道:“别这么警惕,我就是随便聊一聊。”

    来到电科院一食堂时,食堂大门未开,厨房热气腾腾。侯沧海和熊小梅刚走到门口,听到屋内传来斗嘴声。

    王驼背道:“你是水浒一百零九将——咬卵将,把铁窗子都咬弯了。”

    “你是封神榜最后一个神。”说到这里时,杜高武没有说完,而是一阵咳嗽。咳嗽结束,传来清晰地一声道:“你是封神榜最后一个神——胎神。”

    熊小梅忍着笑走进厨房。

    杜高武和王驼背如怒目金刚一般,面对面而站,握着拳头。见到老板进屋,他们这才各自走开。

    服务员们和墩子金勇坐在一起包包子,不停打哈欠。

    “你们要象胡一红学,她也是才学,包得有模有样。”王砣背看了一眼侯沧海和熊小梅,道:“你们要谢谢老板,让你们才来伙食团就可以上手,以前我学白案的时候根本不给你上手的机会,先打两年杂再说。”

    侯沧海压根没有想让伙食团成为自己的终生职业,做伙食团只不过是赚快钱,寻找传说中的第一桶金,因此没有传统行业的那些小心眼招术。

    “金勇,你包的是啥子,象个卵蛋。”侯沧海其实并不说脏话,来到一食堂为了与大家融为一体,有意说几句脏话。

    金勇被骂了卵蛋并不生气,高兴地道:“多整几次就好了,最多三天,我就是高手。”

    有早起的零星同学走了过来,站在窗口朝里面瞅。

    王驼背抱着一笼蒸笼,朝前窗走过来,吼道:“让开,烫得很。”

    揭开竹制蒸笼后,包子形状不是太好看,但是面皮白、个头大,散发诱人香味。侯沧海挑了一个包子,吃得十分香甜。熊小梅轻轻拉了拉侯沧海的手臂,朝小厅指了指。来到小厅,她低声道:“以后不要吃食堂的包子。”侯沧海道:“皮薄,馅香,比餐馆的包子还要好吃。昨天送的肉臊子是最贵那一款,应该没有问题。”

    熊小梅道:“我见到满桶肉馅就觉得恶心。”

    侯沧海笑道:“你是心理作用,是密集恐惧症发作。”

    熊小梅道:“侯金玉说大批量肉馅再好也有限,肯定要用脖子肉等一般家里不吃的部位。”

    侯沧海闻言将包子扔到垃圾桶,道:“既然这样,我们干脆打出正宗肉包子的品牌。”他随即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学校外面有太多小餐馆,他们也在卖包子。真要自己做馅,要增加人力,提高成本,必然失去竞争力。”有了洗碗工的教训,他思考问题时开始考虑成本,不敢随意增加事。

    侯沧海在前厅和后厨来回转悠。他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觉得不转悠会变成一个多余人。转圈时,他发现郭加林和杜玉荣早上都没有出现在厨房。郭加林是红案主厨师,并不管白案的事情,他不出现还能理解。但是杜玉荣作为前厅负责人,工资比白案师傅还要高,应该在早上出现在厨房。

    采购员侯金玉押着货车回到了一食堂,一件一件地将批发来萝卜、土豆、白菜等大件货品卸下来。

    厨房没有闲人,每人都有一摊子事情。侯沧海喊了一嗓子,陈东从宿舍出来,为侯金玉采购的商品复秤。

    正在复秤时,送肉的小胖子来到厨房,道:“哪个收货?”侯沧海走了过去,道:“今天送了多少肉?”小胖子给侯沧海打了一枝烟,道:“昨天郭师傅说了要半边猪肉,我已经分好了。”

    学校伙食团和一般餐厅不一样,猪肉哪个部位都有合理的用处。又为了进货方便,就让进货商送半边猪肉,然后分解成前后臂尖、五花肉、里脊、通脊、排骨、肘子、腔骨、棒骨等不同部位。

    小胖子道:“侯老板,要不要猪下水?”

    侯沧海没有在厨房工作的经验,指挥起来有些手短,没有马上回答。

    侯金玉闻声走了过来,道:“我们都是要的半边猪,第一天不搭下水,第二天搭整头猪的下水。我给你提个要求,第一天的猪和第二天的猪,大小应该相差50斤之内。”

    小胖子从侯沧海犹豫的神情以及还有书卷气的相貌中猜到这个老板应该不懂厨房,眼珠子乱转,开始想歪点子。侯金玉几句话说下来后,小胖子知道眼前人是内行,便将歪点子丢在一边,道:“要得,那明天我送一幅下水。”

    侯金玉道:“按照我们的规矩,猪肺不按重量计价,按每头猪肺10元计价。”

    小胖子讨价还价道:“如果猪肉涨了,肺还是要涨点。”

    侯金玉不跟他争论,道:“你这个老板硬是斤斤计较,这个肺有好点钱,硬是把你肥到了。我给你说清楚,你送来的猪要有检疫条码,病死猪、种猪、黄膘猪和急宰猪就别来了。”

    给小胖子开了验收单,侯沧海感慨万千。他以前自己总觉得自己是一个人才,放到哪里都会发光。开了几天伙食团,他才发现术业有专攻,自己这个大学毕业生在厨师这一行,完全是后生小辈,根本没有值得骄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