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奋斗者:侯沧海商路笔记(全集) » 第143章 寻人启事

第143章 寻人启事

    星期六,杨永卫上午八点钟在客厅看《山南新闻》。

    《山南新闻》恰好在播放南州世安厂新厂区的建设情况。新厂房建筑上的编号与老厂房一模一样,顿时就将他拉回到江州世安厂岁月。新闻时间很短,很快就播放其他新闻。杨永卫仍然没有从回忆中走出来,直至敲门声传来。

    红光满面的赵建设站在门口道:“我要到儿童福利院,你反正没事,一起去。”

    自从出国以后,杨永卫就经常被一股说不出的忧郁之气包围,这种状态并不好,让他感觉自己很老了,决定跟着赵建设到处走一走。

    赵建设是西城儿童福利院的常客,周院长亲自作陪。

    杨永卫第一次走进国内儿童福利院。印象中,国内福利院应该比较陈旧,充满忧伤的气息。走进西城儿童福利院,他发现福利院的环境不错,几幢外观不错的公寓周围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院内还有不少花台,几株梅花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周院长兴致勃勃地介绍道:“我们儿童福利院是为无人抚养的孤儿和残疾儿童提供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是民政局,但是也需要赵总和杨总这种热心支持慈善事业的成功人士。”

    一群三四岁的儿童在院子里做游戏,有几个明显有残疾,也有几个看不出残疾。

    “我们对收养儿童统一抚养,分类分班管理。婴幼儿以保育为主,同时开展学龄前教育,对肢体残缺但智力发育健全者,实行养、治、教相结合。”周院长停在游乐设施前,将一群小朋友叫了过来,道,“你们叫赵叔叔、杨叔叔好。”

    小朋友有些怯生,躲躲闪闪、羞羞答答地不愿意开口。

    周院长点名道:“小晶,你喊赵叔叔、杨叔叔好。”

    小晶躲在大孩子后面,被点名以后,这才伸出脑袋,用亮晶晶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两个外来者。

    杨永卫为了调整心情,陪赵建设来到福利院。当他与小晶对视之时,只觉得躲在人群中的那一眼就如同天空中飞来的无数流星,狠狠地砸在心窝里。这是一种无法形容的感觉,上天仿佛有一根绳子,一头拴在自己的心尖上,另一头拴在小晶的身上,他的心随着亮晶晶的眼睛的转动而变得异常疼痛。他蹲下来,温柔地道:“你叫小晶吗?”

    小晶在杨永卫面前一点都不害怕,用岭西腔调的普通话脆生生地道:“我叫小晶。”

    “你姓什么?”

    “我没有姓,就叫小晶。”

    杨永卫的目光不愿意从小晶身上移开,牵着她的小手,道:“你是哪里人?”

    小晶摇头道:“不知道。”

    周院长道:“小晶是派出所送过来的。据派出所的同志说,这个小女孩非常聪明,当时派出所民警正在西城广场巡逻,一个中年妇女带着一个小孩子在乞讨,那孩子就是小晶。小晶趁着中年妇女不注意,突然跑过来抱住民警的腿大哭。中年妇女趁民警没有回过神来,逃跑了。”

    杨永卫不敢相信,道:“她现在也就三岁吧,当时多大?”

    周院长道:“是三个月前的事情。小晶初来的时候背上、额头上还有伤痕,她不清楚是哪里人,应该有个妈妈和姐姐,但是叫不出来妈妈和姐姐的名字。”

    杨永卫觉得小晶和自己逝去的母亲有三分神似,如亲人一般。他瞬间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周院长,不知道收养小孩有什么条件,我有收养资格吗?”

    周院长道:“收养有四个条件:无子女;年满三十周岁;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未患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另外,收养要经过法定程序。”

    杨永卫对赵建设郑重地道:“如果我能收养小晶,就留在岭西。”

    赵建设兴奋道:“当真?”

    杨永卫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杨永卫的心被小晶抓走了,想当天将小晶带出福利院。

    周院长委婉地道:“赵总,杨总,如果是其他事情,福利院肯定会全力帮忙,但这个事,我们不敢答应。”

    “请周院长帮忙,我们办手续的这一段时间,一定不要答应其他人收养。”在前往儿童福利院时,杨永卫还觉得在国内无牵无挂,此时见到小晶,便多了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牵挂。他原本在留在国外和回国之间摇摆,此时,天平明显向“回国”这一边倾斜。

    为了留住杨永卫,赵建设回到厂里立刻安排办公室人员办理收养手续。在杨永卫心中,自己各方面条件都符合,此事应该很快能办下来。但是,当天下午就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九条,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

    “这一条是为了保护小女孩。”杨永卫接过赵建设递过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找到第九条,果然有这样一条规定。

    赵建设道:“小晶是非常健康聪明的小女孩,如果我们不快点儿办好手续,说不定会被其他人收养。我去找一个结过婚还没有孩子的老光棍,借用他的名义,先把孩子收养过来,手续办好以后再转给你。”

    杨永卫仔细地翻阅收养法,道:“这样做有后患,因为从法律关系上,我始终不算是小晶的养父。”

    赵建设道:“你还有其他更好的法子吗?”

    杨永卫摇头道:“没有。”

    赵建设劝道:“只是借用老光棍的身份,给他一点酒钱,一切就能办妥当。”

    杨永卫拿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沉吟了一会儿,下定了决心,道:“按照师兄说的办。”

    赵建设和杨永卫都在国外留过学,或主动或被动沾了一些生活习气,比如谈妥了一件事情之后要开瓶酒来庆贺。当杨永卫拿出一瓶阳州高粱酒时,赵建设的胖脸笑得全是皱纹,凑着白酒杯闻了闻,道:“老弟,没有香槟和葡萄酒,最起码得有一杯威士忌。洋酒是喝情调的,是情人;本土高粱酒是在餐桌上喝的,是老婆。情人和老婆不一样。”

    杨永卫道:“我喝了不少洋酒,与本土高粱酒相比,各有各的妙处。我觉得江州高粱酒是雅俗共赏的,既可以当情人,又可以做老婆。”

    喝过高粱酒,就算正式开始合作。

    下午,杨永卫直接到厂里深入了解情况。岭西工业园都采用标准式厂房,整洁有序,比起以前的江州世安厂洋气得多。杨永卫是从小生活在世安厂的子弟,对厂房不陌生。他在厂房里转了一圈,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从车间出来已经到了吃饭时间,杨永卫婉拒了办公室主任的邀请,开车前往福利院。

    周院长对高大帅气的杨永卫印象深刻,道:“杨总,你是来看小晶的吧。请坐,喝水。”等到杨永卫坐下,周院长又道,“我一直觉得奇怪,你为什么想要收养小晶?依着你的条件,一般都选择自己生小孩。作为院长,我还想问一个私人问题,你和赵总是留过洋的,比我们本地人要讲究,不会觉得唐突吧?”

    杨永卫道:“这是职责所在,怎么会觉得唐突,周院长想问什么,我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周院长道:“手续什么的我就不问了,你们都是有办法的人,我只想问你的真实情况。”

    杨永卫道:“我是世安厂子弟,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赵建设是我的同门师兄。我现在是单身,没有不良嗜好,也没有不良记录。想收养的原因很简单,我觉得与小晶就是一家人,真正的一家人。”

    周院长观察着杨永卫的表情,道:“就是这个理由?”

    杨永卫认真地点头,道:“就是这个理由!”

    周院长道:“你在这里坐一会儿,我把小晶叫来。”

    小晶进屋,乖巧地喊了一声:“叔叔好。”

    “小晶,叔叔很关心你,给叔叔汇报一下你在院里生活的情况。”周院长以前在民政局工作过,时不时会说些官方话,本人并没有意识到。

    杨永卫听到这一句话,忍不住笑了笑。

    “我们福利院……”小晶眨着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悄悄地观察着高个子叔叔。她穿了一件稍长的过膝盖的羽绒服,颜色陈旧,款式也老。这是一件大女孩的短款羽绒服,应该是爱心人士捐献的旧衣服。

    “等会儿再讲。”杨永卫摸出一块巧克力,征求周院长的意见,道,“我可以给小晶吃巧克力吗?”征得同意后,他撕开巧克力的外包装,递给小晶,道,“吃过巧克力吗?”

    小晶以前特别喜欢吃巧克力,只不过很久没吃了,忘记了巧克力是什么味道,摇头道:“没有吃过。”

    “这是糖果的一种,放在嘴里,不要嚼,让巧克力在嘴里慢慢融化,很甜的。”杨永卫掰了一块巧克力放进小晶的嘴里。

    小晶感受到一种甜蜜在舌尖慢慢融化,甜味渗进了心里头。

    “好吃吧?”

    “好吃。”

    “别急着嚼,把口水擦一擦,叔叔这里还有。”

    杨永卫和小晶坐在一起说话,家庭的温情在房间里慢慢聚集,这在收养人和被收养人之间很难看到。周院长惊讶地发现小晶和杨永卫还真有几分相似,暗道:人和人还真是有缘分,他们两人坐在一起就像是一家人。

    周院长轻轻地将房门带上,沿着熟悉的走道来到孩子们的活动室。几个残疾小孩在做手工,神情专注,没有注意到院长站在门外。

    “小晶算是找到了好人家,可是这些孩子怎么办?他们也需要有一个家。福利院毕竟是福利院,与家不一样,每个孩子都需要在家庭中长大。”周院长当过多年儿童福利院院长,每次与孩子们面对面时,她总是笑容满面;每次站在窗后看孩子们时,她心里就会有一丝忧郁。尽管在福利院工作了很多年,这种情绪始终都在心里。

    周院长走回办公室,隔着玻璃继续观察小晶和杨永卫。

    小晶在唱歌:“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很漂亮。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像飞一样。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唱完以后,她道,“叔叔,轮到你唱了。”

    杨永卫道:“我不会唱歌。”

    小晶道:“叔叔赖皮,说好了一人唱一首。”

    “好吧,我唱。”杨永卫确实会唱的歌不多,都是早年在世安厂反复听高音喇叭播放学会的,他想起在异国孤独时最喜欢哼唱的一首歌,“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

    杨永卫在晚上八点才离开,开车回家途中,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小晶的身影。

    “这就是替你办手续的那个人。”略有酒意的赵建设一直在办公室等着杨永卫,见他进屋,便指着办公室坐着的中年人道。

    中年人是工地里常见的工人,黝黑的皮肤、粗糙的手掌、灰色的头发。他带着憨厚又有点讨好的笑容,从椅上站了起来。

    赵建设道:“福利院的事情让办公室办理,你明天和我一起到广州见客户。”

    杨永卫愣了愣,道:“明天?”

    赵建设道:“明天就飞,时间很紧。”

    当晚,杨永卫梦中全是小晶。第二天,飞机离地而起时,他觉得自己的心一下就悬了起来。飞机越飞越高,地面建筑物越来越小,最后变得模糊不清,茫茫一片了。

    “永卫,你心神不宁啊,还在想福利院的那个小女孩?”赵建设的身体不停扭动,总觉得座位太窄。

    “嗯,有点。”杨永卫将手中的资料放下,道,“师兄,应该减肥了。”

    赵建设拍着肚皮,叹息道:“喝凉水也要长胖,真没办法。以前在硅谷的时候,长期加班,狂吃三高食品,仍然瘦得像个猴子。回到岭西市以后,几杯高粱酒下肚,肚子就迅速被催肥,减都没法减。”

    飞机上有供免费阅读的《岭西晨报》,在赵建设打瞌睡的时候,杨永卫将伤脑筋的技术资料暂时放到一边,随手翻阅当日的《岭西晨报》。

    《岭西晨报》是岭西报业集团下属的第一份都市晨报,号称天下新闻尽在我手,很受岭西居民的喜爱,发行量超过五十万份。报纸很厚,中间是广告。在报纸十二版右下角登着一则寻人广告,广告上有小河走失前几天的相片和小溪现在的相片,以及侯水河的联系方式。

    一般人都将厚厚的广告扔在一边,并不阅读。杨永卫出国几年,对国内总有隔膜感,阅读广告是了解国内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他正要翻阅广告版,空姐推着饮料车走到身边。

    空姐将咖啡端给杨永卫,又对打瞌睡的赵建设道:“这位先生,喝点什么?”

    赵建设打着哈欠道:“也要咖啡吧。”

    睡眼蒙眬的赵建设在接过咖啡时,一时失手,将咖啡打翻。《岭西晨报》完全被打湿了。空姐急忙收走湿报纸,拿出一块厚实的毛巾,为杨永卫擦拭胸前沾上的咖啡。

    空姐离开后,赵建设神神秘秘地道:“这个空姐长得漂亮又温柔,真不错,你想不想要她的联系方式?我弄得到。”

    杨永卫道:“不感兴趣。师兄,收养的事情一定要搞定。”

    赵建设道:“我不明白你为什么对那个女孩如此上心。”

    杨永卫正色道:“师兄,小晶是被拐卖的儿童,很可怜。”

    赵建设道歉以后,道:“如果以后小晶的亲生父母找过来,你怎么办?”

    杨永卫道:“我收养小晶是发自内心为了她好,若是她父母寻了过来,我求之不得,会真心替小晶高兴。”

    “小晶的命不好,被人拐卖了。她的命又很好,遇到了你。人和人之间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有些感情很奇怪,比如你对小晶。”赵建设又道,“我听周院长说,院里今天要参加全省民政系统的汇报演出。”

    杨永卫惊讶地道:“我昨天一直在福利院,怎么没有听到她们说起这事。到外面演出,是否有危险,她还这么小。”

    赵建设道:“我赞助福利院的演出服,昨天福利院特意将演出服发票送过来,还说演出日期是今天。你放心,这是政府部门组织的活动,小晶绝对安全。等到我们从广州出差回来,那个叫什么来着的小姑娘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杨永卫认真地道:“她叫小晶,以后就叫杨小晶。”

    赵建设拍着厚实的肚皮,道:“我会给那个收养人一笔钱,让他有多远走多远。你放心领养,绝对安全。”

    飞机的其他座位上还有很多《岭西晨报》,只不过杨永卫失去阅读《岭西晨报》的兴趣,闭目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