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道途幽世录 » 第九章 纸符和玉符

第九章 纸符和玉符

    来人一身白色掛衣,面色白净,看起来估摸二十岁许。

    “小道汤润,见过两位道友了。”这名叫汤润的国字脸修士,比两人高出一头,拱手作了个揖。

    “汤道友,我们何时曾见过。”罗倾拱手作揖,有些疑惑地问道。

    “两位前几日参与道试入了道学的事,这几日岱城中谁人不知,那日小道有幸亲眼观看道试,那么多人中只取了七人,其中险难可想而知。”汤润的话语入两人耳,陈述中夹杂几分夸赞,看他一本正经的国字脸,竟对他有了一丝好感。

    “今日我本在巧匠房看上个玉笔架,可惜灵石不够,让那店里掌柜行方便,竟一点不肯,出得店走的几步,看到两位站在这符箓店门口,脸色好似有点不快,就斗胆一试。”汤润说着,眉毛八字起来。

    “唉,别说了,我俩今日入了这店,竟无一可用之物。”孙显肚中有气。

    “正巧,我这有一符箓,不知两位可有想法。”两人被这陌生的汤润带着进了旁边小巷。

    “这里安静无人,我也不怕两位笑话,这符是我本人所画,两人若是不信,来,让你们先看一看。”汤润取出一个小木盒,打开,里面一张黄色符箓静静的躺着,符上画着个不认识的字。

    “这是惊雷符,看这个雷字,就跟天上的打雷似的。”罗倾看这雷字,歪歪斜斜,如汤润说的一丝相像。

    “放心,再高级的符我也画不来,这符不到炼气就能用,你们一摸就知。”看罗倾和孙显都不说话,汤润提到了重点,不到炼气就能用。

    孙显手往符上一点即缩回,脸色微变,符被接触瞬间吸引他体内的灵气,他有些意动,给了罗倾一眼色,罗倾大约知其心意。

    “即使能用,不知我们是否买得起。”罗倾问道。

    “我的玉笔架就差两个灵石,这符就卖两灵石。”汤润伸出两根手指。

    “汤道友,容我们商量下。”罗倾感觉这未免也太巧了,拉孙显到一边。

    “符箓不像假的。”孙显脱口而出,想买的想法明显占了上风。

    “我们两个灵石倒是够,只是第一次见面,如何能相信,而且,他这灵符卖的也不便宜,刚才店里指拈符不过一个灵石一张。”罗倾将信将疑。

    “两位,若是可以,我这还有一枚记事玉符,与符箓一齐两灵石卖你们。”汤润又拿出一枚小小的黄色玉符。

    记事玉符由灵玉矿中的杂玉制成,杂玉磕碰容易损坏,修士们常常用来记录日常起居杂事。

    “可以买。”孙显似乎下了决定,罗倾不好拒绝,况且他也想看看修士的日常,遂点头同意。

    “这惊雷符使用时平放在掌心里就行。”汤润叮嘱了一声,就拿着换来的两个灵石跑出小巷。

    告别孙显,罗倾把小小的记事玉符在衣内口袋放好,不知这玉符里存了些什么内容,赶回家直奔房间,在蒲团上盘腿做下,玉符放在手心里。

    罗倾坐着泛起困来,一觉睡到了晚饭时间,枯燥等待并不是好办法,决定问父母看看。

    饭桌上,面对罗倾对灵气的疑问,父亲罗成林板着脸说:“回房自己去想,自己的道只有靠自己修出来才能走得远。”,旁边的母亲点头轻声道:“炼气前的修道之路,最好靠自己。”

    一个古铜色炉子悠悠冒着白气,一个白发黑胡子的老人身披华衣盘坐蒲团之上,面朝炉子,两眼闭着。

    “老祖宗,小主人来了。”外面的门童小声道。

    “嗯,进来吧。”老人侧过头来。

    门被轻轻推开,孟嫣轻步进来,在离门口不远的地方坐下。

    “嫣儿,近日可好。”老人拿起扇子,朝炉子方向扇了几下,白气倒着钻回炉子里。

    “回老祖宗话,近几日都随道师识字打坐,这三洗闭气锁,道试前老祖宗借我,现在道试已过,也该还给老祖宗了。”孟嫣把形似杯子的三洗闭气锁放在前方的地席上。

    “嗯,你可知让你带此物是何用意么。”老人扇子往回一扇,三洗闭气锁像被人托起般,安放到屋里靠墙的架子上。

    未等孟嫣开口,老人接着说:“九夷翠远峰的崔道友年初时来孟家之事,你还记得吧,我俩多年好友,他正是受李立所托,要在一清楼修建初级锁灵阵,此阵可束缚灵力,对修士而言极弱,所为何事难以说清,不过若是加上李立被宗门送来掌管道学的事,那便不难猜出,大概是要收几个弟子。”

    炉子上方又徐徐升起白气,“先祖自两百年前求金丹之路一去不回,孟家便自此破落,后我有幸筑基,诸事细细维护下,看着孟家一步步重新壮大,只是百年匆匆而过,这子孙中仍无一人有望筑基。你资质不高,难觅良师,但李立收徒,对你对我们孟家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此次便借三洗闭气锁,这个随锁灵阵一齐布置的器物,随身携带为你抵挡部分阵力。”

    “多谢老祖宗了,只是,李道师他与其他道师不同吗,为何说是我的良师呢。”修道者的事,鲜少流传到普通人耳里,即使知道,过去个几十年,普通人可能都几代人了,而对修道者来说并不算长。

    “岱城的九夷道学,前几任道师具为炼气修士,而李立,说起他,就不得不说我九夷宗了。九夷宗掌门醉道人,在任四百多年甚少露面,宗门内各家争斗,人心涣散,宗门盛世不复当年。在百年前的道世朝会上,从来默默无闻的万道阁竟诞出了一个修道奇才,要知这九夷宗的万道阁一向以教授弟子出名,当时的百家试中各宗俊杰均败在一块黑色砚台之下。”老人捋起黑色胡须。

    “黑色砚台?李道师每日都用黑色砚台的墨充满屋子,让我们体验灵气。”孟嫣柳眉翘起,右手食指抵着粉色小嘴。

    “虽然我是什么都没体验到。”她用极小的声音嘀咕道。

    “不错,黑色砚台的主人,就是李立,他修习听海术,结合我九夷宗的至上道经‘神歇’,掀起无边墨海,可以说一时无两。”老人说着竟把扇子一扔,站起身来。

    “啊,这是我的道师吗?”孟嫣双手捂住了小嘴。

    “只是,道可生一,亦可生二。”老人背过身去。

    “那一年,云花谷出了个李升香,当时,众人都为墨海所覆,而她独居于上,现在,是李道尊了。”老人的声音在李升香名字后停顿了,背对着孟嫣坐下来。

    “李升香的那根桃枝,压了黑色砚台一头。”说到这里,老人一言不发了,他仿佛失去了兴致,弯着腰,挥挥手,示意孟嫣出去。

    孟嫣关上门,隐隐约约听到房里传出,压了我辈一头啊。

    百仙街行人已稀少,两旁店铺大多关起了门,陈婆的朱砂店店门半掩着。

    “把这本书交给他。”女声清脆。

    “是,道,师姐。”是陈婆的声音,中间停顿了一下。

    “嗯,自然点,此事成与不成都不是你我能决定的,去吧。”清脆女声的吩咐道。

    陈婆掩上店门,朝东去了。

    繁星点点,让夜晚的天不至于那么黑。窗户大开,罗倾在窗前做着打坐的姿势,眼前的夜空里,每一颗星下,就有一个打坐修炼的人吧,其中有个正想着灵气在哪,识气怎么个识法呢。水的话,流淌指间会冷,烟的话,飘荡鼻尖有味,灵气呢,水的冷手指知道,烟的味鼻子知道,灵气有什么能让我知道。

    不知时间,东方的夜空划过星痕,罗倾拿出记事玉符,他把玉符举高,仿佛能把这一刻记录在玉符中。

    “玉符,对啊,玉符!”罗倾跳起来,我可以用记事玉符来感应灵气啊,玉符接收到灵气时,会释放前辈的记录,那么,这时候,就是我灵气释放的时候,只要不停感受这一刻,迟早能知道灵气的。

    手握玉符的一夜,又是睡着的一夜。

    早上再见到孙显,罗倾还没来得及分享自己的办法,就被孙显的第一句话震惊了:“知道吗,我马上就要识气了。”

    看他愈发明亮的眼睛,罗倾知道,根本不用为他担心:“不是,才一晚上没见,你就说要识气了?”

    “对啊,你看这个。”孙显翻开领口,里面是一根红绳,他拉出红绳,上面挂着昨天买的那个惊雷符。

    “昨晚,我看着它,想着日后操控万千灵符御敌的事,然后,就感觉到一个地方,也说不清具体样子,就是知道,那里就是灵气。”孙显说着眨了几下眼,顺了下思绪。

    “这样啊,我还没感受到灵气,不过我刚想到了怎么去识气,快放好吧,这贴身放,没事吧。”惊雷符被孙显贴身挂在胸口。

    “没事,我发现,这符它不沾水,不打皱。”孙显把符塞了回去。

    宝岱桥上,前方一个麻布衣挑着一担快一人高的木柴快步小跑,他身体不算高大,两手抓在困住木柴的绳子上头,外露的皮肤黝黑,这人瞧着有几分眼熟。

    罗倾和孙显加快脚步,绕过木柴,露出了正低头看路的夏重。

    “夏重,你挑着木柴去哪啊。”孙显好奇问道,上学路上碰到挑柴的同学。

    “木柴啊,我去河对面的道成食坊,他家收柴火呢。”夏重抬起头来,用下颚指着河对岸左边的红瓦楼。

    “这样啊,你家柴砍得真利落。”孙显指着木材的断口。

    罗倾看去,木柴的断口平滑,再看竟整捆木材都是如此,长短一致,枝丫平齐,如同用了模子。

    “哦,这个不是我家的,隔壁老伯年纪大了,我看他平日挑着辛苦,便帮他挑来卖了,反正也是顺路。”夏重一咧嘴,露出白色的牙齿。

    三人小跑着过了桥,“我先这边走,一会道学见啊。”

    夏重左转,两人右转。

    六字堂内,罗倾看着前方的道师,今天下午李道师没有跟往常般直接放墨气让众人打坐。

    他看向面前的弟子们又看向砚台,砚台中升起几道墨韵,在眼前盘踞,显出几个字来:“道成,不枉本心”。

    这短短的六个字,对在坐的弟子们所谓何意,年轻的他们无法体会,而李立,他就在这里,传授这些或许弟子们永不用受的道。

    罗倾眼里,李道师所为无法理解,他默默记在心里。

    墨气充斥了六字堂,罗倾闭眼,记事玉符被握在手心里,初时尚能听得虫鸣鸟唤,渐渐四周寂静下来。

    困意慢慢笼罩,它如同精神上的疲劳,直奔人心,罗倾用力咬了下舌头,尽力保持清醒,在半梦半醒中,脑海中传来声音。

    “十年苦修,今日一朝得道,携此洞中宝藏,踏遍天下奇诡,吾以灵符记余生见闻。”

    随着声音结束,罗倾困意又笼罩过来,第一次被自己知道的灵气只支撑了几个呼吸,不知是灵气太少还是这玉符需要的灵气太多。

    刚才声音出现时,罗倾注意力被声音吸引,孙显说的灵气完全没感受到,不过,自己的办法是有效的,现在只要等待下一次的声音。

    余下的时间里,罗倾昏昏沉沉,直到放学,声音一直未出现,他已经睡着了。

    “我下午打坐,又看到灵气了。”孙显报喜道,他手舞足蹈,跳过道学大门门槛。

    “李道师说过,识气打坐之时,见气随心,现在只第一周你就见气了。”罗倾相信孙显所说的点是灵气,不过道师也说过,有记录以来,见气最快一周,识气最快一个月,不过还有个条件,要想被记录,至少需要修为到达筑基。

    “我若能在一月内识气,就打破记录了,等到筑基之日。”孙显绷着脸不再说话,只是嘴角翘起,看的罗倾不由推了他一下。

    随即又自言自语道:“筑基啊,我也能到筑基吗。”

    罗倾修炼的速度快慢他自己不清楚,孙显这样的朋友时刻都给他压力。

    “快走快走。”孙显大踏步的在人群中穿梭,不时停下等待后面慢吞吞的罗倾。

    自打昨夜在窗前想到用记事玉符感知灵气后,罗倾喜欢上了在窗前打坐,这里面对的黑夜繁星,仿佛融入了这世界。

    午夜时,罗倾又听到了玉符的声音,只是出现“十年苦修”之后就戛然而止,时间太短,昏沉的世界中,未能四顾。

    首先,第二次声音的出现,不是接着第一次的继续,而是重头开始,这读玉符是否也有技巧,其次,第二次声音比第一次短暂,这是第二次自己发出的灵气的缘故吗,罗倾起身拿来纸笔,把问题记下。

    夜空漆黑,往日的繁星不再,罗倾于窗前打坐,此时,他的泥宫正发生着微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