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138章 开炮,开炮(书友江南龙套上线)

第138章 开炮,开炮(书友江南龙套上线)

    蜿蜒几十里的磨盘山脉,有一处不起眼的山尖。在这山尖的偏僻之所,有一块平地,在高高林立大树的庇护遮掩下,坐落着一座简陋的营帐,这就是大明军队的临时中军之所。

    营帐内,李定国坐在主帅之位,李定国的儿子李嗣兴和朱慈煊推荐的猛将马宝等人挺着笔直的身子,站在两侧。他们个个神色肃然,等待着统帅李定国的发号军令。

    随着情报将官的进进出出,磨盘山下清军的情报不断传了过来,

    “报告晋王,吴三桂的大军已经完全进入伏击之地,如今他前头部队已经到了第三伏击处…”

    李定国大手一挥,发出新的军令:“再探,吴三桂的炮兵,他带了多少火炮,他在军中哪个位置?“

    情报将官回复:

    “报告晋王,吴三桂的炮兵不多,他们只带了十多门小火炮,如今估摸在第二伏击处位置。”

    “做得好,”李定国满意得点了点头,笑着赞了一句,又发出了下一道军令:

    “再探,卓布泰在哪个位置,他身边带了多少人马?还有多尼随同的八旗军队有多少?”

    ….

    “报告晋王,卓布泰的军队已经进入磨盘山口,正在通过我军第一伏击位。“

    “好,“李定国忍不住激动得喊出声来。

    座下众将也激动起来,卓布泰的进入伏击地带,意味着伏击的大计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就等信郡王多尼何时进入伏击圈了。

    “报告晋王,吴三桂的先头军队已经到了第三伏击位!”

    “好,“李定国脸上的笑容绽放出来,追问道:“如今卓布泰在哪个位置?”

    “报告晋王,卓布泰的军队已经全部通过第一伏击位。”

    李定国笑容更盛,但手指在弹着桌面,却是没有发表新的军令。

    “父亲,是否开始命令第三伏击位置出击?”李嗣兴对卓布泰这杀母、杀兄的大仇人深恶痛绝,忍不住询问起来军令。

    李定国摇了摇头,道:“再等等。”

    他心里有了决断,哪怕吴三桂的先头部队出了伏击圈,也要将信郡王多尼拦截在伏击圈内。

    “报告晋王,卓布泰的军队已经全部通过第一伏击位。”

    “好,”李定国道了一声好,但还是未下令出击,而是大声道:

    “再探,信郡王多尼的军队!”

    “父亲,儿臣担心,如果再等,会不会,吴三桂的先锋队已经出了磨盘山了。”李嗣兴心中一焦虑,提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不打紧,为父心里有数,”李定国挥手阻止李嗣兴继续提问,手指不停敲打着桌子。

    李嗣兴见父亲如此,知道他也有此担心,只是身为统帅,便需懂得两相权衡取其重,自己帮不上父亲,只能陪同一起等待。

    不仅是李嗣兴,旁边的马宝和其他众将也是如此想法。

    终于半柱香后,斥候传来令他们舒畅不已的消息:

    “报告晋王,多尼的军队开始进入第一伏击之位。”

    李定国重重舒了一口气,握紧的拳头重重击打在桌子上,朗声道:“传令下去,立即开炮,出击!!”

    三声炮响,响彻群山,将李定国的军令传送到大明三处伏击位的主将手中。

    半刻钟后,磨盘山间,红色的信号旗帜在飘扬着,传递着重大军情,这是李定国在朱慈煊的引导下,创立的特殊军中信号传递方法。

    红色的旗帜挥舞便意味着伏击的第一步计划已经顺利完成!

    “启禀晋王,王国玺将军传来消息,第三道伏击计划成功。王国玺的火箭营已经炸毁了磨盘山的出口,拦截住了吴三桂的先头部队。”

    “启禀晋王,高文贵将军传来消息,第二道伏击计划一切顺利,大军按兵不动,吴三桂没有发现我军。“

    李定国神色镇定,等待着第一道伏击之位的消息,这是最关键也是最艰难的伏击之位。

    “启禀晋王,窦民望将军传来消息,第一道伏击计划顺利,已经将满清的大军拦腰截断,信郡王多尼已经被堵截在内。”

    “窦民望他们成功了,”李定国哈哈大笑,朗声道:“好,好,好!”

    李定国一连说了好几个好,但心里却悬得更加厉害。这时的他,更加担忧窦民望,担心在第一伏击位设伏的玄武营。毕竟,第一道伏击线是这次伏击战成功的关键,也是这次伏击战最为惨烈的地方,在那里,大明和满清的军队将用身上的血肉为磨盘山献祭。

    ….

    且说大明泰安伯窦民望和大明太子护卫队长吴三省领了李定国的军令,便开始整顿军马,然后马不停蹄赶往在磨盘山入口一里处设伏。

    窦民望和吴三省都在李定国麾下多年,他们有个共同的习惯,就是从来不会质疑李定国的命令,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也是在所不辞。

    经过两个时辰的忙碌,他将所有人马设伏在距离山道一百多米的山腰上方,又将玄武营的精兵设在前方,而吴三省带来的百余精兵安置在后方,这个布置令吴三省带的兵非常疑惑。江南便是其中的一位。

    江南来自江南,是满清扬州三日下的极少数幸存者。那一日他刚好前往浙江求学,寄宿在杭州同窗好友家,当听到家乡被屠戮的消息,宛如晴天霹雳一般,整个人都魔怔了。

    一夜之间,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全部被杀,一个不剩,他曾经想一死了之,但他不甘心,要死也要杀几个建奴兵才划算,于是他毅然投笔从戎,选择去当个大头兵。

    他开始参加的是明朝鲁王的军队,结果没有被派去打清军,反而被派去牵制福建明朝隆武帝的军队,失望之下,他便倒戈参加了隆武的明军,因为他感觉隆武帝打建奴的决心更大一些。

    不久,隆武帝下诏亲征,他好生兴奋了几日,不料好景不长,海盗出身的郑芝龙暗中与清军洽降,撤兵还安平镇。福建门户敞开,北师长驱直入。隆武帝逃亡汀州,随后被杀,江南侥幸活了下来,逃亡到了广州,参加了永历皇帝的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