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220章 缅地大明子民

第220章 缅地大明子民

    朱慈煊一口气读完了东吁王朝的历史,想到缅地百年前不过是大明朝的管辖之地,登时豪气顿生,心情莫名舒畅许多;复又想到今非昔比,如今大明已经日落西山,风雨飘摇,毫无生机,竟然大明皇帝都要托庇于缅地国王,不由叹气道:

    “遥想百年前,这些可都是我大明的国土,想不到如今却是成了异乡之地。”

    一旁的沐忠亮一改脸上的笑脸,庄重朝朱慈煊拜道:“昔日太祖让沫家先祖掌管西南,如今让他们脱离大明,沫家失职,还请殿下责罚。”

    朱慈煊扶起他,哈哈笑道:“我朱家子孙现在连中原腹地都丢了,那才是罪不可赦。”

    沫忠亮和他都是多年兄弟,加上少年天性,听了均是哈哈大笑,朗声道:

    “殿下雄心万丈,助我收复西南,我帮殿下收复万里中原,那样才好。”

    朱慈煊心中叹了口气,果然是少年人,好大的口气。

    他经历了磨盘山大败,心志已经大不如前。

    沫忠亮自然能瞧出来,给他打气道:“昔日昆明城下,我们被孙可望的重兵包围,生死未卜,其凶险尤甚现在;殿下那时候可是意气风发,怎得如今反而胆子小了。”

    “以前有外挂在手,自然不用担心;但现在外挂被没收了,哪里还敢嚣张。”朱慈煊心中默默念了几句,嘴上却是说道:

    “这异乡之地,如入泥潭,只怕难有出头之日。”

    “这可不见得,”沫忠亮摇了摇头,断然道:“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晋王和蜀王他们就会派兵来联络我们。”

    由于朱慈煊和沐天波一直守着秘密,明朝官员都不知‘李定国磨盘山兵败’的消息,沐忠亮自然也不知晓。他还是坚定的认为,李定国一定成功阻挡了清军的追击,如今在收拾兵马准备接应他们。

    朱慈煊心中却是一片惶然:

    “历史上李定国是派兵来接应。但因为自己的介入,磨盘山伏击战一旦失败,结局可能会比历史更加凄惨。甚至于他作了更加悲观的估计,兴许刘文秀夺取重庆也失败了。”

    只是他毕竟是活了两辈子的成年人,这些念头一瞬而过,便逐颜笑道:“那是自然,老师定然会派人来的。”

    沐忠亮眼神大亮,拍手道:“那我便又可以见到兄长了。”

    朱慈煊怕说多了露陷,岔开话题问道:“阿亮,你瞧你这几日查了不少缅甸国书籍,我们要多久才能到阿瓦?”

    沐忠亮沉思了一会儿,应道:“水路快一些,差不多一个月便能到缅地首府阿瓦。至于陆路的,应该多几天。”

    朱慈煊叹气道:“这么说,还要在船上呆许多天,真是闷死了。”

    “殿下,你有空就多看看这些经书,”只见沐忠亮摇身一变,从书桌下翻出不少佛经古籍。

    朱慈煊奇怪问道:“你怎么会有这些书?老师可不许你看。”

    沫显亮低声道:“是木靖兄长留下的,说在苦难之时看看这些书大有好处。”

    朱慈煊想到木靖是自己的结义大哥,本是自己最为信赖的人之一,结果反而第一个抢先投降了满清,不由得长吁短叹。

    沫忠亮瞧出他心中所想,劝道:“不管木靖兄长做了什么选择,但这话却是没错,殿下烦躁起来,多看看这些佛家经文,也没什么坏处。”

    朱慈煊知道他也是一番好意,便应承下来,拿起一本《金刚经》,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大笑道:“有了佛祖的金光普照,这世俗间的阳光不要也罢。”

    沐忠亮哈哈笑了几声,也不再相劝,坐在朱慈煊比邻位置,仔细研究起了缅甸国的历史和风土人情。

    朱慈煊本就对佛经有所涉猎,又不愿见到外面的人,便干脆躲在小屋里翻阅诵读佛经,不知不觉,不仅佛学水平见长,连带着心态也变得宁静起来。

    随着船只行得越久,船外的笑声也越来越多。

    朱慈煊听在耳里,心里却冷笑着:

    “一群逃难的人总是这样,逃得远远,仿佛灾难就离自己远远的,完全不管前方是不是有一个更大的灾难等着他们。”

    这一日,船停靠码头歇息,船外欢声笑语,鼓声鼎沸,远胜往常,弄得久不出门的朱慈煊心里也痒了起来。

    “殿下不想看看外面发生什么大事?”沐忠亮瞧在眼里,笑着对朱慈煊说道。

    “有什么好瞧的,如今山河沦陷,他们倒好,竟然还有心情击鼓取乐,”朱慈煊白了他一眼,又自顾自的看起了佛经。

    “这次,殿下可想错了,”沐忠亮伸手啪得一声,将朱慈煊手上的佛经轻轻合上,笑道:“这是缅地的大明子民在迎接陛下。”

    “怎么可能?”朱慈煊听到缅地的大明子民,登时来了兴趣,放下手上的佛经,饶有兴趣得问道:

    “阿亮,你这一日也没出去,怎么知晓的?”

    “我猜的。”沐忠亮笑了笑,自信满满道:

    “从永乐朝开始,就有大明子民到缅地经商,这两百年来,往来的大明商人不计其数,更有不少人在此定居。他们久居异乡,对大明朝的向往却远超中原人士。如今听到陛下和殿下莅临,自然激动不已,一定要来拜见一番。”

    说着眼珠子骨碌一转,笑道:“要不,殿下,我们出去瞧瞧,看我猜得对不对?”

    朱慈煊已经被沐忠亮的话语吸引,点了点头。

    沐忠亮欢呼一声,拉着朱慈煊出了房间;房间外是一条长长的过道,过道上的护卫见到朱慈煊走出来,惊喜道喊了一声:“殿下”,就被沐忠亮嘘了一声喊住。

    两人走过船舱中间的过道,来到船前的一个小房间;这个房间的侧面有个大窗户,很是明亮。

    沐忠亮打开房间的布帘,一道阳光照了进来,照得朱慈煊赶忙闭上眼睛。

    待了好一会儿,他才张开双眼,走到窗前,探出脑袋往外瞧去,见码头上跪着一群人。他们身穿明朝的服饰,但衣着鲜亮、精气神饱满,显然不是与朱慈煊一起逃难的明朝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