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256章 逃生之法.横渡缅江

第256章 逃生之法.横渡缅江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到了一月。随着刘文秀大军抵达日子越来越近,朱慈煊越来越苦恼,自己该如何跨过伊洛瓦底江上面的浮桥,逃到大军的怀抱。

    这日,朱慈煊受智愿大师邀请,陪同他去登皇觉寺的塔楼。

    皇觉寺有点类似西安的大雁塔,寺庙里面也有一座高塔,木质结构,有七层之高。朱慈煊虽然在皇觉寺呆了数月,却从未有机会登上塔顶。

    朱慈煊扶着智愿大师上了最高一层,举目远眺,见伊洛瓦底江川流不息,周围沃野十里,在东边对岸有一片塔林格外显目。

    朱慈煊因为看过陈家明绘制的阿瓦城周边地形图,对此并不感到奇怪;但那种俯瞰而下,见塔林如一座座小山峰似的挺立在自己眼前,心中还是觉得震撼不已。

    好壮观的佛塔!朱慈煊不由赞叹一声。

    智愿大师合十道:“缅地百姓视佛塔为佛的化身,认为建造佛塔可以造福终生,修福来生。”

    朱慈煊哦了一声,低声质疑道:“慈煊觉得,这个道理未免太不公平;若是有钱人,他们便可以修建许多佛塔,来世会变得更加有钱,而穷人就惨了?”

    “殿下这番话,老僧昔日也说过,”智愿大师呵呵一笑,伸手指向远处,颔首道:“若是边缘之地,自是可以。但对面塔林乃是缅地圣地,普通人自然没有这资格;若是非凡之人,要在塔林圣地建塔,需得游过这伊洛瓦底江才行。”

    朱慈煊啊了一声,大为惊讶。

    智愿大师道:“相传千年前,佛祖化身为缅地王子,高举佛塔游过伊洛瓦底江,然后修建了第一座佛塔;之后这便成了传统,任何向佛之皇子,若想在塔林修建佛塔,都需游过伊洛瓦底江,才有资格。”

    说着笑着问道:“不知殿下可有此番心意?”

    朱慈煊听了登时心跳加速,暗暗想道:“对了,这几个月来,我一直苦无良策,如何跨过伊洛瓦底江的浮桥;若是游过去,这倒不失为一个好的法子。”

    原来朱慈煊前世就在江边长大,精通水性;在昆明城又拜了刘文秀为师,学习水性之道,已经是十足的游泳健将(朱慈煊拜刘文秀为师,学习水性,在卷一中有描述)。

    这伊洛瓦底江虽然宽敞,但可比不过前世的长江;前世自己能游过长江,自己应该也能游过去。唯一的问题,就是自己对伊洛瓦底江不熟,须得平日里多游几趟,避过一些暗流漩涡才行。

    智愿大师似乎瞧出了他心中的疑惑,笑道:“若是殿下有这份心意,老僧愿意相陪。”

    “大师,这可万万使不可,”朱慈煊吓了一跳,忙婉言相拒,他可不敢让智愿这个老人家陪同自己,那可危险得很。

    智愿大师笑道:“殿下放心,觉明师兄在水下陪你;我这老头子,自然在船上相伴。”

    朱慈煊哦了一声,放下心来,道了声‘有老觉明师兄’。

    智愿大师又合十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大明太子殿下要渡江为佛国修建塔林,乃是佛国亘古未有的大事,老僧要将此事告诉佛国僧人,殿下以为如何?”

    朱慈煊心中大喜:“那可最好不过了,人多杂乱,好浑水摸鱼;一来,马吉翔和莽白若想阻拦自己,那可就难了许多;二来,自己可以让刘文秀他们假扮观光佛徒,混了进来。”

    于是合十道:“大师心意,慈煊感激不尽。”

    智愿大师大笑几声,带着朱慈煊下了楼去;又吩咐院中弟子将‘朱慈煊要渡江为佛国修建佛塔之事’通告天下。

    众僧人听了,均纷纷向朱慈煊叩拜行礼。

    于是智愿大师叫上觉明等年轻僧人,带着朱慈煊来到伊洛瓦底江边。

    只见江水涛涛,颇有凶险;觉明顾虑问道:“殿下,真要以身涉险?”

    朱慈煊指了指自己心口,合十道:“向佛之心,坚如磐石。”

    觉明笑了笑,脱了袈裟,跳下河去;转头问道:“殿下,你慢些下水。”

    朱慈煊发出少年的咯咯笑声,没有理会觉明,脱了衣裳,纵身跃入江中。

    是不是行家,比划两下就知道了。

    朱慈煊在觉明附近游了几下,觉明等少年僧人就大声叫好。

    智愿大师大喜道:“殿下水性这般好,真是佛祖庇佑。”

    不一会儿,又有三名少年僧人下水相伴,还有数位僧人驾着小船载着智愿大师跟随。

    朱慈煊开始只在河边游水,待习惯之后,再往中间游。他每游到一处,觉明便告诉他附近区域,哪些地方危险,哪些地方安全,哪些地方水流缓和,哪些地方水流很大。

    待游了半个时辰,忽然马吉翔派人赶到,大声高呼:”殿下,陛下和皇后娘娘召你回去”。

    朱慈煊知晓自己一切行踪都在监视之中,丝毫不觉奇怪。

    待上了岸,见了父皇母后,说出自己要渡江为佛祖修建一座佛塔,以让佛祖保佑父皇母后还有未出生的弟弟平平安安;朱有榔和王皇后都有向佛之心,听了均是感动落泪,但都反对他的鲁莽之举。

    朱慈煊坚持已见,告诉他们一路上有僧人和智愿大师守护,若实在体力不支,孩儿自会放弃。朱有榔夫妇还不放心,亲自来到江边,见了智愿大师,亲自得了他承诺后才稍稍宽心,同意朱慈煊先入江中训练,又命令马吉翔派人跟随。马吉翔求之不得,连忙领命。

    朱慈煊得了皇命,便安心在伊洛瓦底江中训练。

    他开始只能游到十分之一的行程,但渐渐能游到五分之一行程,三分之一行程,二分之一行程,在一月底之时,已经能游到对岸了。再到二月上旬,已经能独立往返。

    众人都在等待朱慈煊渡江的正式日子,但他却定不下来;他在等待刘文秀大军抵达的日子;只有刘文秀的大军兵临城下,他的渡江自救计划才能顺利开展。

    刘文秀虽然是大西军蜀王,却与李定国截然不同,他是朱慈煊的心腹,在两年前就被他收入囊中(该情节在卷一中有描述);所以他对刘文秀的到来充满信心。

    只要大军一到,自己便有机会游过伊洛瓦底江,前往圣地塔林;在前往塔林漫漫十里路上,足够刘文秀他们将自己救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