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257章 刘文秀大军到了!

第257章 刘文秀大军到了!

    过了数日,也就是二月中旬;陈家明突然来访,告诉朱慈煊一个期盼许久的消息,蜀王刘文秀的大军已经击破缅地前线大军,将在二月下旬兵临阿瓦皇城,让他早作准备。

    原来陈家明的商业往来遍布中缅,他的一位心腹恰巧在铜关遇到刘文秀的大军在铜关大破缅地大军。这位心腹身怀陈家明所托,当即求见了蜀王刘文秀。

    一番交谈,陈家明心腹确认了刘文秀大军的身份;立刻快马告诉了陈家明。

    陈家明收到信息,又马不停蹄告诉了朱慈煊。

    朱慈煊激动得手足舞蹈,立刻将自己要横渡伊洛瓦底江前往圣地塔林之事告诉了陈家明,希望他能这个计划尽快告诉蜀王刘文秀,以便早定营救之策。

    陈家明听了拍手大快,连道:“太好了,太好了;家明可以召集商贾以朝圣的名义前来拜会;到时候安排蜀王的将士也在队伍之中。”

    朱慈煊心血来潮,询问陈家明:“陈大哥,你可知道蜀王都带了哪些将军?”一说出口,就自己说自己:“陈大哥又不认识马宝、吴三省,如何知晓这些将军的名字?”

    不料,陈家明先摇了摇头,道了句‘这,家明倒不知晓’;接着一脸敬意,向往道:”听信使说蜀王把马宝将军也带来了,这马宝将军神勇无敌,听说就是他一刀把满清的征西大将军脑袋砍成两半。“

    朱慈煊听说马宝到了,那吴三省多半也一块来了;登时心中更加安稳,自己这次定能顺利逃出去了。

    他送走了陈家明,然后去拜会智愿大师,告诉他,自己渡江的日子已经定下了,就定在三月初七。

    之后数日,朱慈煊一改往常的游水训练,反而待在寺庙中念佛诵经。

    七日后的午时,朱慈煊正在寺庙中诵经,突然听到背后传来哒哒哒的脚步声,其中一个声音自己熟悉得很,正是自己的老师沐天波的脚步声。

    他转过身,叫了声‘老师,你怎得来了’。

    沐天波神色庄严,朝他点了点头道:“殿下,有位故人要见你。“

    朱慈煊瞧了瞧后面,见几个缅地官员跟在后面,心中会意,笑道:“老师,不知是哪位故人来访?”

    只见从门外大踏步走进一个中年官员。这官员中等身材,头戴乌纱帽,身材明朝的官服,面目俊秀,一看便是大明江南人士。

    这不就是吴三省麾下的小头目江南吗?

    朱慈煊虽然与江南身份相差极为悬殊,但交情却是不浅,时常在一起聊起江南水乡的风光,算是半个老乡;他许久未见故人,这时候突然见到,登时联想起了一句老话‘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眼珠子一下子变得模糊起来。

    “江南大…,”朱慈煊二世为人,没有世俗的等级观念,见到趣味相投的人开口便喊大哥;他的话还么有说完,江南已经抢先朝他叩拜道:

    “太子护卫江南拜见太子殿下。”

    “快快请起,”朱慈煊见了江南,自然知道刘文秀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他上前扶起江南,激动道:“小王许久不见晋王老师和蜀王老师,想念得紧,他们身体安好?”

    “两位王爷的身体都好得很,”江南礼节性说了句好话,但见朱慈煊神色认真,接着又略带伤感的口吻道:“只是晋王劳累过度,身体微恙。”

    朱慈煊知道李定国从五年前开始,一直就疾病缠身,此时听了虽不觉意外,却仍是忧心忡忡问道:“老师他病得严重吗?”

    “殿下放心,晋王身边有世子和郡主照顾,自然不会有事。”江南轻声安抚了一句,走上前一步,朗声道:

    “殿下,江南奉了晋王和蜀王的命令,特来接陛下和殿下归国。”

    朱慈煊没有应答,装作一副胆小怯懦模样,轻轻道:“小王年纪尚小,要跟在父皇母后身边才觉踏实。”

    停了一会儿,低声问道:“江南大哥,你一定见过父皇了,他说什么时候回去?”

    江南长叹了一口气道:“陛下,他,他不愿回去,他适才给江南下了诏书,要江南带给蜀王,命他尽快撤兵。”

    朱慈煊早已经知道类似历史,并不惊讶。

    江南却着急道:“江南此次前来,除了探望殿下,还希望殿下出面帮助劝说陛下,请他早些归国,以安天下人之心。”

    朱慈煊舒了一口大气,释然道:“如此正好,小王如今一心向佛,正准备为父皇母后和未出生的弟弟修建一座佛塔,让佛祖保佑他们世世平安。若是父皇要回去,还要费一番口舌相劝。”

    “殿下,你,”江南脸色大为失望,深吸了口气,朗声道:“空口无凭,还请殿下念及蜀王一路艰辛,写一封书信给蜀王,说明道理。”

    “好,你且等着,”朱慈煊对江南的无礼颇为不满,但还是进屋了取了笔墨,当场写了一封书信,书信先写了自己一心佛,要在三月七日渡伊洛瓦底江为父皇母后和未出生的弟弟修建佛塔,让佛祖庇佑他们;又说自己年龄尚小,需陪伴父皇母后左右…

    接着写了,自己渡江之后,将前往塔林,请刘文秀安排人马接应;当然,后面这些话语却是用通信密码缩写,全是数字。

    他写好之后,将这封信先给了老师沐天波看,沐天波看完之后没有出声,只是微微叹气,又故意给旁边的缅甸官员察看,最后才将这封信送到江南手中,说道:

    “江南兄弟,小王要说的全在信中,你若是不信,自己看罢。”

    江南恭恭敬敬接过书信,粗粗扫了几下,神色登时大变,情不自禁伸手指向朱慈煊道:

    “殿下,你昔日跟江南说过的话都忘了吗?”

    朱慈煊合十道:“佛曰四大皆空,江南大哥,请不必如此执着于此。”

    江南摇了摇头,忽的抬头望着高高供着的佛像,恨恨念道: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

    朱慈煊自然明白,这是韩愈的文章《谏迎佛骨表》。他假装不知,恼怒道:“如今陛下和我能侥幸于难,皆是佛祖之功;你岂能如此污蔑。江南兄弟,你快快离去,免得引的佛祖动怒,怪罪于你。”说着便将江南轰出皇觉寺。

    江南大为恼怒,挥挥衣袖,愤然离去。沐天波一副欲言又止样子,最后长叹口气,转身离开。缅地官员喊着‘黔国公,等等下官’忙紧跟上去。

    朱慈煊仿佛没事情一般,继续诵经念佛。

    他虽然脸上古井无波,心里已经激动地翻江倒海。眼看一切的发生正按照自己的计划发展,他如何能不感到兴奋?

    只是,他的心里依然有个担忧,就是朱有榔和马吉翔为了防止刘文秀在渡江那日接应自己,可能会狠下心来阻止自己的渡江计划。

    不过,令他欣慰的是,到了第三日,就有消息传来,刘文秀从了朱由榔的旨意,下令大军后撤三十里,在远离阿瓦皇城五十里处驻扎下来。他心中明了,刘文秀主动后撤,是让朱有榔和马吉翔放心,好让他们不会干预自己的渡江计划。

    这一下,所有的障碍都没有了,三月七日,这天,赶快到来吧,我朱慈煊这样的苟且生活真是一分一秒也不想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