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295章 沐天波重归缅地

第295章 沐天波重归缅地

    天一亮,朱慈煊便匆匆去拜访老师沫天波,将自己梦里的事情告诉了沐天波,并表述了自己的观点:自己不想在永昌虚度光阴。他还将李定国对他的期望“五年之内变得比他手下的任何一位将军都要强”也道了出来。

    沐天波笑了笑,没有直接发表自己观点,而是建议:“殿下,许久没有爬山了,不如我们今日去登山吧。”

    “爬山,好。”朱慈煊昔日曾经借着爬山成功化解了刘文秀的心病,所以听到老师的提议,欣然应允。

    永昌属于山区,到处都是山峰。朱慈煊与沫天波刚爬上一座山峰,却发现前面还有一座更高的;而最高的一座山峰,又在几座山峰之外。

    沐天波指着前面最高的山峰道:“殿下想穷尽天下,需登上最高的山顶才行。”

    说着叹气道:“晋王便是那座山峰,他庇佑了殿下;却也束缚了殿下的成长。殿下若想一览天下,须得登山他的肩膀。”

    朱慈煊一听豪气顿生,指着更高的一座山峰,喊道:“老师,我们去爬那座最高的山峰。”

    沫天波摇头道:“殿下,时辰不早了,还是待明日吧。”

    朱慈煊点了点头,侧首见不远处有座寺庙,很是奇怪。

    刘文秀道:“殿下也是礼佛之人,这次能逃出来,多亏了佛祖庇佑,我们去拜拜佛祖。”

    “学生正有此意。”

    朱慈煊随着沐天波走了片刻便进了寺庙,见庙外颇为热闹,有许多小鸟在唱歌跳舞,庙中却冷清得很,只有孤零零一个和尚,这和尚约莫四十来岁,身材魁梧,长期修行佛法缘故,面相慈祥,偶尔不经意间,却也有金刚之怒。

    他见有人进来,也不答话。

    朱慈煊和刘文秀先礼拜了佛祖,然后向对方合十行礼,这和尚也不答话,径直在敲着木鱼,似乎不曾见到他们一般。

    ---

    朱慈煊和刘文秀也不生气;他们两人都有在寺庙中修行的经历,各自盘膝而坐,默默思考起来。

    在这乱糟糟的世道,寺庙倒是一方净土;尤其是山中的古寺很是宁静,宁静得让朱慈煊

    又思考起了昨晚自己的梦境。

    “老师,学生该怎么办?”

    “其实为师也不晓得,兴许等待,耐心等待,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你还年轻..”

    刘文秀说到这里,那和尚却是抬起头,瞧了瞧沫天波一眼,眼神却带着不屑,但一瞬而过,又垂下头,敲打起来木鱼。

    等待吗?眼下自己被圣旨束缚,也出不了永昌,兴许只能如此了。

    “学生明白,谢谢老师。”

    “那就好,老师明日就回去了,”刘文秀起了身,拉起了朱慈煊,与他并肩出了古寺。

    走了百步距离,朱慈煊忍不住道:“老师,可以不走吗?学生舍不得你!”

    朱慈煊自重生以来,从未离开过沐天波,内心对他依赖极大;此刻突然要与他分开,心中却是万分割舍不下;加上脑海里老是浮现出咒水之难的场景,心里不免惴惴不安。

    “哈哈哈,”沐天波会心一笑,双眼却湿润起来,拍了拍朱慈煊的肩膀:“殿下长大了,长大了。”

    朱慈煊知道劝阻也是徒劳,便不再说话,挽住老师的手,缓缓走下山去。本来下山要比上山快得多,但因为朱慈煊走得很慢,两人走到山脚,天色已经很晚。

    朱慈煊送了老师,这才回屋就寝。

    第二日,沐天波离开永昌,朱慈煊与沐忠显前去送别。

    沫天波临别之时再三叮嘱,殿下这几年要谨言慎行,以免朝中有些小人抓了把柄,会兴风作浪;待殿下弱冠之时,为师一定说服陛下,让殿下行使监国职权。

    朱慈煊送走沐天波,第二日,又想起去爬那座山峰,便领着沐忠显和沐忠亮等人出发。待到午时,又经过前日经过的寺庙,便旧地重游。

    他入了寺庙礼佛,见那和尚还是呆在原来位置瞧着木鱼,一动不动,也不正眼瞧他一眼。朱慈煊同前日一般,盘膝而坐,缓缓闭上双眼,默默休憩。

    忽然,耳边传来和尚的叹息声:“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这些小鸟有父母兄长看着,还小僧这寺庙庇佑,不怕风吹雨大,也不怕妖魔鬼怪,本以为平平安安,可如今诸位施主一时兴起,便要了他们的命。”

    “糟了,莫非阿亮他们抓了寺庙外的小鸟?”朱慈煊睁开双眼,忙朝和尚合十道:“大师莫急,外面都是弟子的朋友,待弟子劝说他们放了这些鸟儿。”说着起身往寺庙外走去。

    朱慈煊才走几步,便听到和尚又叹息道:“小施主且留步,外面那几个施主看着也是心善之人,这小鸟能被你们吃了,那也是他们的福气,总比被坏人吃了强。”

    朱慈煊一时语噎,不知如何应答。

    马宝见这和尚神神叨叨的,怒道:“你这和尚,说什么呢?吃了就吃了,不吃就不吃,哪来这么多废话?”

    和尚合十道:“阿弥陀佛,千错万错,都是小鸟自己的错,哎,你们若是会展翅高飞,何必会遭这罪受?”

    朱慈煊听得怦然心动,寻思:“自己不也是这小鸟吗?只是如今自己有晋王和蜀王两位老师庇佑,平安无事。但自己若是不能展翅高飞,他们总是要吃自己的。”

    思绪至此,他的脑海里又浮现出腾冲骚乱的场景,心里禁不住一紧,转身朝和尚合十道:“大师话中有话,还请指点迷津。”

    那和尚笑了笑:“公子每日出行,都是成群结队的,自然是贵不可攀之人,我这和尚只是一个粗鄙之人,不敢与贵人说话。”说完合上嘴巴,不管朱慈煊如何说,就是不作回应。

    朱慈煊无奈之下,只得带人离开。回到屋中反复想着和尚的话,越想越觉得这和尚不简单。难道自己遇到了世外高人,但这可是武侠小说才有的桥断,这可是严谨的历史呀,哪来什么世外高人?

    唯一的合理解释就是,这和尚先前也是一个知书达理之人,迫于无奈才当了和尚。自从满清推行留头不留发的政策,许多文化人都当了和尚,想来他也是其中之一。瞧这和尚言行举止,颇有得道高僧的范儿,应该是真正入了僧门。这样的僧人对自己哪会有不良居心?既然这和尚对自己没有恶意,自己何必何必带这么多人?

    朱慈煊忽的对这和尚产生了兴趣,便放弃了登山,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