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334章 初见张煌言

第334章 初见张煌言

    “海上的日落真美!”

    朱慈煊从柳如是房间出来,回房又念了一个时辰经文。这时候天气转好,夕阳西下,天边突然喷出一道灿烂无比的霞光,刹那间将整片海域都被染成了红色,引得他放下经文,奔出了船舱。他望着海的尽头—火红火红的江南大地,情不自禁发出一声赞叹!

    “可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一句很美很应称的诗句,在这时候吟诵出来,对于正在欣赏日落的朱慈煊来说,实在是扫兴得很。

    但偏偏说话的声音柔和动听,像百灵鸟一般沁人心脾,使得他又生不出气来。

    朱慈煊侧过头,见柳如是不知何时也走出了船舱,与自己并肩站在一起,望向被红霞染红的半边天空——那是她心中最美的江南,可惜偏偏落在了满人手里!

    她口中的夕阳,不知是感叹昔日的锦绣江南,还是诅咒如今势头正浓的满清。

    “钱夫人,大明的确曾如高高在上的艳阳,光耀大地,令四海臣服;可惜再强大王朝终将走向衰落,就像这颗火红的太阳一般,终究是要落下的。”

    不管她话中的夕阳指的是谁?但朱慈煊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一个满清的说客,前来游说‘扶明灭清’的张煌言弃戈止兵的说客。

    柳如是并没有生气,她的脸上流露出自信的笑容,转身指着东方方向——不远处的岛屿和迎接自己的船只已经清晰可见,她平静得说出每一个字:“不管大师怎么认为,这座岛屿的每个人,在他们的心中,日落的一定是满清,而大明将在明早冉冉升起。”

    “这也正是小僧此行想要求取的答案,”朱慈煊望着这座岛屿,眼神变得庄重起来,顺着东方深深合十:“苍水先生和他的追随者都是了不起的人;他们明知不可为而行之,他们每个人都堪破了生死之道,都有资格做小僧的老师。”

    “希望大师不虚此行,”柳如是朝他微微一福,转身离开,只留下淡淡的梅花香味,萦绕左右。

    朱慈煊转过头,望向越来越近的岛屿,心里莫名激动起来。

    鼎鼎大名的苍水先生,自己心目中,这个时代第二个顶礼膜拜的人物,终于要见面了!

    …

    “慈叶大师,再过一刻钟,船就要靠岸了,”吕留良接替了柳如是的位置,朝他合十深深一揖:“此次运送物资一路顺利,庄生拜谢大师。”

    “彼此彼此,”朱慈煊双手合十回礼:“希望吕先生为小僧引见苍水先生。”

    “慈叶大师乃是得道高僧,从西南千里迢迢而来,苍水先生一定不亦乐乎,”吕留良又作了一揖,转身返回了船舱。

    “圣僧,前面就是贼兵老巢了,接下来怎么办?”总督府的护卫头领赵三见四下没了反贼的人,走上前来,神色有点紧张。

    “苍水先生乃是君子中的君子,不会为难我们的,”朱慈煊瞧了瞧赵三,心中嘀咕了一下:“赵三毕竟不是赵四,这胆量和心态差了可不止十万八千里。”但他并不觉奇怪,这世界里,英雄毕竟凤毛麟角,大多数人,只想苟且活着。

    “贼人就是贼人,大师可不能偏信他们,”赵三小心翼翼得提醒。

    “小僧领了总督大人的使命而来,岂能半途而废?”朱慈煊反问一句。

    赵三忙闭上了嘴。

    “不碍事,上岸之后一切听小僧便是,”朱慈煊本来还担心上岛屿之后如何避开赵三的耳目,如今见他心里恐惧,心中反觉轻松,便趁机掌控了主导之权。

    他拍了拍赵三肩膀,安抚道:“佛祖说了,这次小僧带来多少兄弟,自会让多少兄弟回去。”

    “多谢大师,”赵三脸上带着感激,朝朱慈煊拜倒。

    “走吧,”朱慈煊呵呵笑了笑,拉住赵三,提高了声调:“随小僧去瞧瞧总督大人心目中的江南第一名士!”

    不久之后,大船靠岸,吕留良引着朱慈煊走在最前头,后面跟着的才是柳如是;接着是顾炎武等人。

    朱慈煊在甲板上没走几步,便见码头两侧站着两队明军官兵,见码头上一位中年书生领着一个书童,大踏步向大船奔来。

    他抬头凝视而望,见这中年书生头戴方巾,身穿葛布长衫,一身明朝衣冠,与旁边赵三等人留着的鼠尾辫子相比,真是说不出的风流潇洒,料想这人就是张煌言了。

    而跟在他后面的少年,比自己略小一两岁,应该就是历史中舍弃生命,与张煌言共赴国难的书童杨冠玉了。

    “慈叶大师大驾光临,真是令鄙地蓬荜生辉!”

    张煌言轻轻一跃,跳到了甲板上,踏步而来,朝朱慈煊一揖到地。

    “小僧慈叶拜见苍水先生,”朱慈煊如何敢受他的大礼,也合十到地,作为回礼。

    礼毕之后,朱慈煊抬起头,望向张煌言,恰好张煌言也望向自己。

    四目相触,电光火石之间,这两个,将在接下来三十年里,一起并肩缔结大明帝国的大人物都在尽量给对方留下一个完美的印象,同时也飞快得凭借自己的人生阅历给对方的为人作出判断。w&#

    宁静,温暖,干净!

    这便是张煌言第一次给朱慈煊留下的印象!

    他不过瞧了张煌言一眼,心便莫名的宁静下来。

    再看第二眼,心头涌出一股温暖的感觉;

    再看第三眼,觉得对方整个人仿佛透明一般,不需要猜测,便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这三种感觉,朱慈煊多少也可以在自己的几位老师身上得道;但却大相径庭。

    沐天波让他宁静、温暖、干净,是因为多年陪伴产生的如父亲般的精神依赖;

    李定国让他宁静、温暖、干净,是因为李定国拥有着最强大的力量,最忠诚的品德;

    但张煌言带给他的宁静、温暖、干净是他自己,与陪伴无关、与力量无关、也与忠诚无关。

    这个时候,朱慈煊脑海中只有四个字,上善若水,张苍水,真的是人如其名呀!

    同一时刻,朱慈煊也给张煌言留下了深刻、不可磨灭的印象。

    空灵!

    这是后来张煌言回忆第一次见到朱慈煊的印象。

    陛下的眼神明明一片空净、透彻;但却令人不可捉摸,高不可测。

    陛下的目光中透露出的坚毅可以将不同已见的人拒之千里,却有着莫名的亲和力!

    陛下明明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目光却深邃如渊,仿佛可以看透数百年的岁月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