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383章 收军心,激情宣讲

第383章 收军心,激情宣讲

    “将士们辛苦了,”朱慈煊学着前世领导人阅兵手势,朝队列整齐的将士一边挥手,一边运气丹田,大声高喊。

    这个时代没有扩音喇叭,要让所有人听清楚,只能全凭嗓门;幸好朱慈煊每次与胡一清在一起,修习吐纳之法,中气十足,场上每个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驱除鞑虏,恢复中原,战无不胜,强我大明!”八千将士齐声高呼回应,声音震破苍穹。

    朱慈煊见他们喊声整齐,宛如一人,显然这几日多有操练,心中颇为满意。

    他又朝下面挥挥手,止住了他们的呐喊,整个操练场一下子安静下来。

    “今日,小王有两件大喜事宣布。”

    朱慈煊笑容灿烂,伸出右手比了个剪刀手势,嚷声道:

    “第一件大喜事,摄政王三日前颁旨,太子詹事府和太子中护军、前护军正式成立。”

    他担心将士听不懂,又大声解释:

    “就是说,以后诸位将士不仅是大明的军队,更是东宫的直属卫队,将来小王登基称帝,你们就是大明天子的直属卫队;你们将享有大明军人最高的荣誉!”

    话音一落,台下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中护军将士还算平静,他们被马宝和吴三省洗了两年脑子,早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

    但前护军就不同了。无论是张煌言的江浙兵,还是朱成功的闽南兵,骤然离开故土,多少都对自己的命运有点茫然,此刻陡然听到这个消息,仿佛在无边大海中看到了指路明灯,禁不住狂呼起来。

    面对如雷喝彩,朱慈煊脑子还算清醒,前世经历告诉他。

    这乱世之中,就算是天子的近卫军也不见得有多少吸引力,君不见弘光、唐王等人的近卫军都是匆匆上任便脖子伸出一副待宰的命;他们之所以现在如此激动,十有八九还是羊群效应的推动。当中护军的欢呼声响起,前护军的将士多少也会感同身受,再加上荷尔蒙的刺激,才有了这个狂欢的效果。

    “肃静,”朱慈煊一挥手,满场安静下来。

    说了一堆虚的,接下来该讲点实在的干货了。这年头,要别人为你卖命,得下血本才行!

    朱慈煊伸出右手,作发誓状,朗声道:

    “大明太子朱慈煊今日在此,向大明太祖皇帝和列祖列宗发誓,从今日开始,在座的所有人,不论是将军还是小兵,都是小王的兄弟,小王的家人!

    小王将对你们的吃穿住行一切负责。

    没有媳妇的,小王保证给你们娶上媳妇;

    有小孩的,小王将帮助你们抚养他们,教他们认字习武;

    如果你们光荣殉国,小王将按期足额的发放抚恤金,抚养你们的小孩,你们的父母,你们的家人!

    如果你们光荣退役,小王承诺,分给你们土地,安排你们一份体面的工作。

    你们在战场上立下的所有功勋都将被记下,在任何时候,他们都将得到大明所有人的最高敬意!”

    讲完这些,整个会场却安静下来,没有半点儿欢呼之声,只有轻微的啜泣之声;渐渐得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人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这也难怪,朱慈煊讲的这些,那可是前世文明社会的福利,是对有功于这个国家军人的福利,在古代社会,那可是想都不能想的事情。

    即使是朱由榔为了笼络大西军推出的分田政策,受益的也是军中高级将领,摊到下层军官和士卒依旧是被奴役的命运!

    当然,所有的一切都需建立在强大的财政基础上,建立在强大的政府体系上,建立在精锐之师上;否则一切都将是过眼云烟,徒增笑料!

    那么,先给翘首以盼的将士们一点看得见摸得着的甜头和激励吧!

    “接下来,小王宣布第二件大喜事,为了庆祝东宫詹事府和前护军成立,小王与晋王、大明兵部尚书张大人商议后,拟在合浦港举办一次军人大比武,但凡成绩优异者,有嘉奖;但凡集体优异者,集体有嘉奖!”

    “誓死追随太子殿下,誓死追随太子殿下,”马宝第一个振臂高呼,紧接着,旁边的前护军将士也发出了同样的呼声,很快整个会场发出了异口同声的呼声。

    朱慈煊听得心潮澎湃,深吸了口气,平复了心绪,挥手止住了呼声,宣布了全军前往广西合浦港口汇集的命令。

    集会结束,朱慈煊留下张煌言,笑道:“先生,这次集会宣讲,你老给慈煊打多少分?”

    张煌言怔了怔,张开大赞:“殿下乃是天生的君王,振臂一呼,便能万众相应,大明重现太祖成祖声威,指日可待。”

    “别竟说没用的,说点干货,”朱慈煊一扬手,呵呵望着对方。

    “殿下适才所言,好是好,”张煌言笑了笑,低声道:“只是微臣以为未免太早,以眼下来看有点不切实际。恕微臣冒昧,太子詹事府初立,并无多少收入可言。”

    “先生考虑周全,还请指教。”朱慈煊躬身一礼。他心如明镜,自己欲成大事,身边下属需实事求是,有一说一;前世创业,他可没少吃那些夸夸其谈、只会溜须拍马的部下亏。

    “殿下客气,谏言君上,乃是为臣之道,”张煌言躬身回礼,沉思道:“微臣刚才粗算了下詹事府的收支,殿下且等会儿,待微臣回去书写整理一番,呈于殿下阅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詹事府的收支乃是重中之重,不可有误;”

    朱慈煊自忖自己理财管理水平不在对方之下,摩拳擦掌道:“要不,不老先生独自费心,我们君臣二人现在就将詹事府的收支好好理一理,免得倒时候捉襟见肘,让兄弟们笑话。”

    “素闻殿下精通算术、账务之法,微臣不胜荣幸,还请殿下多多指正。”张煌言早从朱成功口中得知朱慈煊的理财本事,开始满怀期待起来。

    朱慈煊也不谦让,吩咐一旁的胡一清拿来笔墨纸砚,挥毫画了一张类似前世的简易收支预算表,呈给了张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