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魏宫莲 » 【030】士的剑与马

【030】士的剑与马

    不同于太师府里,喜气洋洋。出了正月,丹阳王府里的事情,便还是被流传了出去。

    或者说,魏宫里的一些风声,自会在京师平城里静静发酵。到了三月里,在京城里的宗亲人家便已是尽知。太师府里的四小姐冯清,也听她的丫鬟石榴在说了。

    起因是年前,博陵公主跟女儿冯清说的彭城公主要驸马丹阳王世子刘承绪守孝的事情。

    但能够让平阳公主低头,甚至恼羞成怒,说出她来替儿子给她兄弟尽孝诸如此类的话来。

    实是因为丹阳王府世子刘承绪身边的医女有了喜。

    却是在天子丧期里。

    如今尘埃落定,喜得长孙女。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冯清记得,宫里的先生说过。中国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贯穿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礼记》中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

    礼起始于冠礼(成年礼),根本是婚礼,最重要的是丧礼和祭礼,朝礼、聘礼是礼讲求敬的体现,乡礼、射礼是礼讲求和气的体现。

    中国人视死如视生,对人死看的十分隆重。当亲人去世之后,都要实行丧礼和葬礼。丧礼和葬礼都体现了对于亲人的敬意。

    古人还有一种特殊的丧服设计,不同的亲属,有不同丧服的要求。不同的丧服,对于服丧者的要求都不同,从而来评价晚辈的孝行。

    首先,在丧服的设计上,中国古代有五服,分别是斩衰(cuī)、齐(zī)衰、大功、小功、缌(sī)麻。五服是指服丧之人所穿的衣服,而其中的区别就是做丧服所用布的精细程度。

    丧服等级越高,其穿的孝服做工越粗糙,丧服等级越低,做工就越精细。

    与自己血缘关系越近,就要服更高等级的丧服,服丧更多时间,穿越粗糙的丧服,来体现自己的哀情。

    五种丧服,又有六种丧期之分,分别是三年(斩衰、齐衰)、一年(齐衰)、九月(大功)、六月(殇大功)、七月(小功)、三月(缌麻)。

    在所有丧期之中,最重的当是三年之丧,也是古人讨论最多,并且关注细节点最多的。

    以一般士人来说,去世三月之后进行安葬。埋葬当天之后,行虞祭之礼。

    次日后行卒哭之礼,以吉祭代替丧祭祀,此时,服丧者的丧服就开始减轻了逐步恢复正常的衣服,以提醒服丧者不要过于悲痛,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情。

    等过了一周年,就可以基本恢复正常的衣服,只要有点提示的装饰就行了。等到三年之丧满之后,就可以完全恢复正常的生活。

    在服丧期间,除了服饰之外,在居住和饮食方面也是有要求的。

    居住的要求是“居庐、寝苫、枕块”,也就是居住在临时搭建的比较简陋的房子中,以草为垫,用土块做枕头,睡觉的时候都是和衣而睡。

    当然,这是在亲人刚刚下葬的时候。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居住环境和饮食等是可以随之改变的。

    相比先秦儒家于这些外在的衣食住等的规定,于平民百姓更像是教导,就算是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更看重的其实是源自内心的真实情感。

    西汉以来,由于国家对于孝悌制度的提倡,朝廷有举孝廉的科目,孝道成为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为父母守丧期的长短。

    甚至一些人为了赢得美誉,不只行三年之丧,而是要为父母守丧更久。当时守丧越久,在社会就会赢得更高的评价。因此有一些人,沽名钓誉。

    东汉后期青州有个叫赵宣的人,号称为父守丧二十余年,李膺作青州太守时,仔细调查,发现此人丧期中生了五个孩子,便大怒将其下狱治罪。

    侧面也说明当时人看重守孝,应发自内心真情实感,远远大于做好了诸如五服、食物和住处等规定的表面文章。

    在服丧期间不提倡婚嫁和生育,是因为守孝的人为逝者悲伤,没有心情。

    现如今,彭城公主还守着父孝,驸马丹阳王府世子身边就有了妾室和长女。北魏宗亲人家,对此多有议论。

    也被视作,不是诚心要结亲。人言可畏。博陵公主如今也有个公主儿媳妇,也曾是魏宫公主,也不得不承认:

    魏宫如今的公主,是真的跟她们那一辈人不同。

    都是不肯吃亏的主儿。或者说,吃了亏是断然不会忍气吞声,踯躅不敢言。

    博陵公主也收到了魏宫的消息,说是如她长子冯思政这样的驸马爷,既然诚心尚主,那么,公主下嫁之前是不能有庶长子的。

    “以前也都知道,谁家结亲不诚心的。”博陵公主也有些不痛快,跟自己女儿絮叨,“平阳公主一开始就想错了,也做错了,不然,不至于此。”

    强扭的瓜不甜。这是家事遇到了国事,太师府四小姐冯清听了出来。

    这门亲,结得不痛快。

    自此,彭城公主何以要在魏宫替其父献文帝守孝三年,总算有了能够服众的说法。

    眼不见,心不烦。

    “说起来,以前也真没出过这等事情。”博陵公主抽空带太师府四小姐冯清去她曾经的公主府里转了转。

    “这里啊,就你哥哥姐姐记得。别说你,你二哥宝业也记不得了。”等太师府三少爷冯宝业记事,一早在郡王府了。

    博陵公主游性一起,带着冯清来了她曾经住的屋子里,又说,“丹阳王是从刘宋过来的,嫁给他的武邑公主,原是驸马家犯了事,耽误了。却也是我们姐妹里唯一在京城有公主府的。”

    丹阳王过来,在宗亲的说法里,现在就跟逃难一样。太师府四小姐冯清也听说了,说他是第一个主动投北魏的南朝刘宋皇族。

    在南朝士大夫里,被骂得不堪。说他数典忘祖。而北逃官员,证实了此类说法。

    刘昶在北魏十余年,历经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拓跋宏两代皇帝,累升至外都坐大官。

    他始终心怀故国,每次提到南朝之事都涕泗横流,其悲戚之情令群臣为之动容。但,他们又看不起他。

    史载,北魏权贵对刘昶极为排斥,甚至当众戏弄乃至侮辱。孝文帝拓跋宏虽对刘昶颇为礼遇,但也无能无力,只能假装不知道。

    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刘昶又升任内都坐大官。

    “说是参照太武帝拓跋焘的元公主。”博陵公主和女儿走到窗前,看着外面,轻声道,“现在,我的儿媳妇又要住进来了。很多事情不能只看一时一事,我也不是不知道太师在长安还有家眷。”

    停了一停,又道,“我只是不知道他敢把人接到京师平城里来。跟我说,是待他恩重如山的乳母。”

    事涉上一辈的恩怨,太师府四小姐冯清便也只是静静地听,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重要的是,太师冯熙这一趟回定州,乐浪王氏也要去。

    亲上做亲。

    “罢了,既如此,你大哥思政那里,我也跟了去。”博陵公主改了口,“还有你二哥宝业。是你姑母跟他说的亲,穆家也近,便都去吧。”

    又说,“我们兄弟姐妹里已经有人走了,都到了这时候,半辈子都过去了。还有什么好赌气的。”

    博陵公主静静地看着窗外的一草一木,目光依稀怀念。

    太和二年(公元478年),夏四月,京师平城大旱。

    四月二十七日,天子于北苑祈求天灾消除,亲自奠礼,撤减饭膳,避居正殿。二十八日,普降及时雨,赦免京师受灾地区。

    五月,魏天子下诏说:

    “婚娉过礼,则嫁娶有失时之弊;厚葬送终,则生者有糜费之苦。圣王知其如此,故申之以礼数,约之以法禁。乃者,民渐奢尚,婚葬越轨,致贫富相高,贵贱无别。又皇族贵戚及士民之家,不惟氏族,高下与非类婚偶。先帝亲发明诏,为之科禁;而百姓习常,仍不肃改。朕今宪章旧典,祗案先制,着之律令,永为定准。犯者以违制论。”

    五月,魏天子下诏说:

    “婚聘财礼索要过多,就会使嫁娶有失去时机的害处;厚葬送终,则会使活着的人因耗费太多而受苦。圣王知道这个道理,能以申明约定一定礼数,并制定法律来禁止,可是,百姓逐渐崇尚奢侈,婚葬超越轨道,以致使贫富相同,贵贱没有区别。而且更有皇族贵戚以及官吏名门之家,不讲门第,同不属于其阶层的人婚配。先帝曾亲自发布明确命令,作为法令禁止,可百姓刁猾,仍然不能严肃对待予以改正。朕现在明令遵照旧典,按照先帝制度,写成律例条令,永为规范律文,违犯者以违法论罪。”

    此诏令一出,也就意味着,魏宫里的公主正式除了孝。而有了婚约的魏宫公主,也将陆续出嫁。

    大概也是想开个好头,太师府二少爷冯思政尚主,因缘际会地排到了前面。

    甚至说是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