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魏宫莲 » 【029】脍不厌细

【029】脍不厌细

    除夕这天的晚饭,说是要团圆,等太师冯熙他们回来,总是吃得晚了。

    冯清看着自己妹妹皱着眉头,将肉片嚼嚼,吞咽下去,然后饮酒。其实,她也不喜欢吃。

    还是生的。回来,也就用酒浸泡了下,分割成肉片。

    但都说,是祖宗神灵赏赐,吃了好的。冯清拿热羊羹汤淋在上面,涮了涮,再蘸些韭菜碎芥。

    也吃了。这么吃,还好。

    次年,太和二年(公元478年)春正月里,魏宫循例赏赐。太师冯熙携妻博陵公主进宫。

    这一日,太师冯熙又进了宫。

    太和二年(公元478年)春正月初九日,魏宫封昌黎王冯熙的第二个儿子冯始兴为北平王。

    初十日,吐谷浑派来使者朝贡。而不管朝廷里的接待事宜,正月十五日,太师府里照例是要庆祝的。

    也是在饭前的庭议里,冯太师说了。

    说了长子冯始兴晋王爵的事情。也是太师府这一辈里,第一个封王爵的。

    说到底,太师冯熙也只是昌黎王,长子冯始兴的王爵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他进宫最早。陪两代魏天子读书,还曾经做过魏天子拓跋宏身边的太子中庶子。

    虽然,现在只是替天子养马。也算魏天子跟前行走的人。

    太师冯熙这次又立了功。所有人都能看出冯太师实在是高兴,长子冯始兴的这个头开得好,正月里,也就不吝夸奖了几句。

    “小姐,真的要把这支犀牛角给大少爷送过去?”丫鬟彩云看了又看,舍不得。

    又说,“大少爷可没送过小姐这等礼物。”在古籍《礼记·曲礼上第一》中记载道: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从这里便可看出中国古人对“礼”的认识,也渐渐从礼仪文化衍生出互送礼物这种形式。

    中国作为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关于送礼的文化当然也是博大精深。

    有来有往,是必须的。

    “让大哥拿去雕个物件。”府上四小姐冯清是要上门说亲。太师府里都知道,府上大少爷冯始兴要上燕地母舅家。

    也就是,乐浪王氏。

    “大少爷可没送过小姐,这等礼物。”丫鬟石榴翻看着册子,在上面勾了。

    接着说,“犀首,寓意好,这只品相完整,拿去雕刻物件可是再好不过。”

    她又看一眼,当真是魏天子上门提亲时,拿来的。说是西域来的。而犀牛角,又称犀首,官名,战国魏置。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犀首,天下之善将也,梁王之臣也。”战国人因以“犀首”称之。

    犀首送礼,寓意好。

    丫鬟彩云帮着清点,又说,“公主让人拿了来给小姐,犀首给了大少爷的话,是不是也要想想二少爷成亲的礼物。”

    博陵公主让人拿了些东西给四小姐,也是因着太师冯熙当众说了吧。

    说大少爷现在可是北魏的王爵,是他们兄弟里头一个了。太师冯熙甚少这么夸儿女一句,尤其是当着府里上上下下。

    府上又有大少爷要亲自前往燕地的乐浪王氏,索要母舅家的女儿做妻子的风声。

    大少爷冯始兴生母乐陵郡君常氏,是自长安来的,平民出身。丫鬟彩云听石榴说了,以她的家底,也没法替大少爷凑几样像样的物品。

    “先把大哥的,拿出来。”冯清凑头去看石榴手里的册子,自母亲那里拿来的物品,石榴都造进了册里。

    而石榴则听博陵公主说了,也把东西都领了回来,不过,也诧异于四小姐的大方。

    她是听公主身边的宫女说的,说魏宫封常氏郡君,乐陵郡君,却是假爵。封地乐陵,乐游原可是魏宫天子家游猎的苑,一年到头,上哪里拿税赋物品。

    只是贵族头衔。

    “这次和往日里不同,说起来,大哥也是头一个上门提亲的。”太师府四小姐冯清听她的公主母亲说了一声,说她父冯熙年后要去一趟定州祭祖,就带着府上大少爷和三少爷一起。

    “也是你二哥冯宝业嫡长子的事情。”博陵公主跟自己女儿提了一下,又说,“也是要跟那边说一声。你二哥还是头一次回燕地。然后,就是你自家大哥二哥上门提亲了。”

    博陵公主这次拿了些好东西出来,太师府四小姐冯清心知肚明,也是她这三个哥哥亲事离得近。

    没得厚此薄彼。“这把佩剑,且留着,给二哥。”

    府上四小姐冯清看一眼,漆鞘青铜短剑,现在北魏正流行。也是扁平短的“肥剑”,造型继承周代礼器风格,又名,君子佩剑。

    “二少爷呵。”二少爷是要上魏天子家。彩云看一眼,是太师冯熙自燕地得的,在自家小姐七岁生辰给了她。

    太师府里也就三少爷冯宝业另得了一柄。只是不及四小姐这柄精美,剑柄玉质。她看石榴勾了,又在一旁写着,注明因何取走。

    “至于三哥。”太师府四小姐冯清沉吟,三哥和她自小一起读书识字,和她的两个哥哥又不同。

    “便拿这对彩陶蜂蜜罐吧。”说是洛州官窑里,新出的。这次太师当做土仪命人运回京城,献给天子等魏宫贵人,聊表心意。

    更多的,是想要放在官府在京城开设的坊市里。或者说,成为天子赏赐大臣乃至番邦的常备物品。

    现在北魏的州官,却也想到了朝廷在西域的商队,走丝绸之路出去总得有些好东西,与当地商贾交易。拿些地方土仪,回京复命,也不乏攀比晒政绩的意思。

    想到这里,冯清笑着补充一句,“给三哥三嫂拿去,摆家里玩儿。”

    这三样东西在册子上都归到一类,也就是差不多价值的好东西。丫鬟彩云看了两眼,这次拿回来的统共也就三两件好东西,自家小姐就这么都送了人。

    还都是自家小姐七岁以后新得的。丫鬟石榴应了一声,在册子上都勾了,又说,“等到我们小姐出阁,三个少爷必然是有更好的,要给小姐。”

    “说的是。”彩云也想到了,自家小姐出阁,可是去魏宫做皇后。府上三个少爷,还有兄妇,自然也是有好东西要给她的。

    冯清却在想,她的哥哥们说是都要上门。

    也都是冯太师带着。而她三哥冯宝业的亲事,却是她母亲的一个公主姐妹想了起来,说是冯太师家里还有一门亲上亲。

    太师冯熙有个妹妹冯氏,嫁到了穆家,也是西宫娘娘的姐妹,平日里年节也是要走动的。

    冯清也去过这个姑母家里。

    也是这个姑母冯氏替她三哥说的这门亲。

    是长乐王穆亮的女儿。太师府四小姐冯清听人说了,长乐王穆亮娶的是中山公主,也是门极好的亲事。

    不同于太师府里,喜气洋洋。出了正月,丹阳王府里的事情,便还是被流传了出去。

    或者说,魏宫里的一些风声。到了三月里,在京城里的宗亲人家便已是皆知,太师府里的四小姐冯清也听她的丫鬟石榴在说了。

    起因是年前,博陵公主跟女儿冯清说的彭城公主要驸马守孝的事情。但能够让平阳公主低头,甚至恼羞成怒,说是她来替儿子给她兄弟尽孝。

    实是因为丹阳王府世子刘承绪身边的医女有了喜。

    却是在天子丧期里。若是寻常王府人家,正值这风声里,可能就偷偷地不要了,但平阳公主舍不得。

    便被彭城公主抓了把柄,这才被逼得低了头。

    如今尘埃落定,喜得长孙女。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冯清记得,宫里的先生说过。在服丧期间,除了服饰之外,在居住和饮食方面也是有要求的。

    一般是要居住的要求是“居庐、寝苫、枕块”,也就是居住在临时搭建的比较简陋的房子中,以草为垫,用土块做枕头,睡觉的时候都是和衣而睡。

    当然这是在亲人刚刚下葬的时候。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居住环境是可以随之改变的。

    烧过一周年之后,就可以在原居住的卧室之外建造一座小居室,这个小居室被叫是“垩室”。

    等到烧过两周年之后,就可以搬回原来的卧室居住了,但是不可以住到床上。只有等到三年期满,禫祭除服以后,一切才能恢复正常。且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是不能夫妻或者与小妾同居的。

    或者说,府上不能添丁进口。另外在饮食方面也是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在死者去世后的三日之内,子女是不允许吃饭的,到了三日大殓后,可以喝粥,但不能吃菜。

    只有在死者埋葬后,才可以吃粗米饭,等到烧过两周年之后,才可以吃蔬菜瓜果。到了烧过两周年之后,可以吃醋酱调料,但是仍然不可以饮酒吃肉。直到烧完三周年,禫祭除服以后,饮食才可恢复正常。

    当然,上面这些都是先秦儒者定制的规矩,在民间恐怕很难有人能够做到的。不过,在服丧期间不能婚嫁,不能添丁进口,应该是任何时候的贵族都必须要执行的。

    更不必说,身为献文帝拓跋弘亲女的彭城公主,和她的驸马,丹阳王府的世子刘承绪。现如今,她这正妻还没进王府,驸马身边就有了妾室和长女。

    “只是如此一来,平阳公主也算是削了彭城公主的颜面。人也是她求来的,守孝三年她也同意了,西宫娘娘都叫她进宫两回了。”博陵公主如今也有个公主儿媳妇,也曾是魏宫公主,也不得不承认:

    魏宫如今的公主,是真的跟她们那一辈人不同。

    都是不肯吃亏的主儿。或者说,吃了亏是断然不会忍气吞声,踯躅不敢言。

    博陵公主也收到了魏宫的消息,说是如她长子冯思政这样的驸马爷,既然诚心尚主,那么,公主下嫁之前是不能有庶长子的。

    有了,也没有爵位继承。

    “以前也都知道,谁家结亲不诚心的。”博陵公主也有些不痛快,跟自己女儿絮叨,“亏得是个女儿,要是儿子,那才有的饥荒打。”

    自此,彭城公主何以要在魏宫替其父献文帝守孝三年,总算有了能够服众的说法。

    眼不见,心不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