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魏宫莲 » 【032】氐国仇池

【032】氐国仇池

    北魏太和二年(公元478年)秋七月,南朝刘宋派将侵犯仇池,阴平太守杨广香将之击败。

    杨广香,前仇池国第二任君主杨难敌的四世孙,后仇池国第五任君主杨难当的族弟,阴平国的建立者,公元477年12月至481年7月在位。

    公元477年12月,北魏魏将皮欢喜攻陷葭芦城(甘肃陇南市武都区东南外纳镇),之前投奔北魏的杨广香协助北魏斩杀武都国第四任国君(也是后仇池国十一国君)杨文度,杨广香被北魏加封为阴平公、葭芦戍主(镇守大将)。

    公元478年7月,南朝宋进攻仇池,被北魏阴平太守杨广香击退。

    公元479年7月,北魏阴平公、葭芦镇主杨广香向南齐请降。当时齐高帝萧道成刚刚称帝,想要安抚各方,于是在479年下诏说:

    “以前遥远的国家来朝贡,美名被之前的史书所称道,不同风俗的人归附,声名也流传在之前的记载中。伪朝北魏的葭芦镇主、阴平郡公杨广香,和同族结怨,祸殃起自亲属乡党,在南朝宋的时候,竟然献出土地投降敌人。葭芦城失守,华山以南都暂时受到惊扰。近来派遣使者过去,宣扬我朝声威,杨广香等人追念前代的忠诚,仰慕我朝革新与教化,肉袒请求归附,能为我朝收复一千里土地,氐族羌族都一同归顺。应该及时接纳,厚加抚恤和优待。部族的头领们,应该随各自的名位加以酬劳赏赐。”

    于是南齐高帝萧道成任命杨广香为督沙州诸军事、平羌校尉、沙州(沙洲州治为平兴,在今四川广元市青川县东北的沙州镇易家湾)刺史,不久晋升军号为征虏将军。

    公元480年11月,齐高帝萧道成因武兴国开国国君杨文弘背叛南齐,加封杨广香为持节(使持节>持节>假节,持节为第二等)、都督沙州诸军事(都督某州诸军事>督某州诸军事>监某州诸军事,都督为第一等)、西秦州刺史,任命杨广香的儿子杨炅为征虏将军、武都太守。

    公元481年7月,杨广香去世,阴平国的部众有一半归附武兴王杨文弘,另一半则投靠南齐梁州刺史崔慧景。

    杨广香死后,儿子杨炅继位。

    不过,对于此时的太师府四小姐冯清来说,则是太师府里有了骆驼。

    说是这一年,北魏太和二年(公元478年)秋七月,龟兹国派来使者献上名贵骆驼七十头。

    也就是,明驼。明驼,是北魏鲜卑民族文化传说中一种神骏灵异的骆驼。

    它的出处,是北魏乐府民歌《木兰诗》。《木兰诗》产自北魏,而历代文学作品,则多以白骆驼为明驼意象。

    魏晋以来各游牧部族向内地迁移,并且继续以放牧牲畜作为其主要的生产方式。

    此时骆驼不仅可供驾乘,也可用于农耕,就跟南方常见的牛耕田仿佛。北朝时官方对骆驼的合理养殖和规范管理,使其数量大幅增加。

    养殖地逐渐由西北地区向中原转移,并州(今山西北部)已经出现了官方用来养殖骆驼的牧场。《唐国史补》中记载开元年间每天使用数十匹骆驼将御井中的水驮运至宫中。

    除去官方养殖的骆驼外,唐代骆驼的“私牧”数目也很庞大,在山西长治王休泰墓中,骆驼俑与马俑、陶质生活用具一同随葬在陶屋旁。这种随葬形式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体现出当时私人养殖骆驼的普遍性。

    故京城平城里,骆驼也不算稀罕物,推断是北魏人偏爱的明驼,一种能够日行千里的骆驼。

    这里,也就是龟兹国送来脚程好的骆驼七十匹,属于北魏时候的名贵骆驼。就像三国时期东吴送去曹魏的大象。

    魏天子拓跋宏唤了宗亲去看。

    太师府二少爷冯思政等一干尚了公主的魏宫驸马将军等,应诏附诗,五言诗。

    驸马冯思政才华不显,泯然众人。几乎退到了角落里。回头,魏天子拓跋宏还是让人送了两对白骆驼去太师府。

    博陵公主命人送了一对去公主府,府里的少爷小姐便得了消息。还有一对,养在了马棚。

    太师府四小姐冯清也只是看看,看个新鲜。听说,洛州官窑上贡的陶马拔了头筹,是要照着这批骆驼再烧制一批出来。

    回赠龟池国。还有北魏肥马良驹,太师冯熙刚刚回了京城,又领命。

    关于这批官窑烧制的陶骆驼。可参看,北魏司马金龙墓陶骆驼,栩栩如生。

    此展品为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文物。座长17.8厘米,宽10.7厘米;骆驼宽29.5厘米,通高31.5厘米。

    司马金龙是北魏重臣、西晋皇室后裔,官居侍中、镇西大将军、吏部尚书,太和八年卒,葬于平城,谥琅琊康王。1965年于城东石家寨发现该墓。

    骆驼昂首曲颈,目视前方,双峰高耸,器物高大雄健,呈站立状,宛若整装待发。现收藏于大同市博物馆。

    没准就是北魏官窑里这一批烧制出来的。

    且不说,北魏朝臣廷议回赠龟池等国礼物事宜。太师府三少爷冯宝业已经叫了府里马夫和裁缝,为他量身定制白骆驼的驼鞍。

    隔日,她三哥冯宝业就骑着白骆驼出了门。

    还叫人牵着另一头。

    走在时年京师平城的大街上,就和三国时期曹魏的大象差不多吧。只是那时的人,还没有想到大象原也是坐骑。

    想的是它有多重了。三国时期,还没有人拿大象做坐骑。

    但到了北魏,这时候的京师贵公子们想到了,白骆驼就和白马一样嘛。

    只是驼着背。骑骆驼,在他们看来,比骑马还稳当些。

    走在京城长街上,回头率也破百,那叫一个引人瞩目。掷果盈车的南北朝时期。

    不多时,太师府里也收到消息,而传到府上四小姐冯清的耳朵里,却是府上三少爷好事将近了。

    “大少爷和二少爷都成了亲。”太师府四小姐冯清听丫鬟石榴在说,“原也是要准备三少爷的亲事。”

    又说,“小姐,说是魏宫才人,乐安公主都来了府上。也就不用去宫里陪公主读书了。”

    冯清微微一怔,说起来,现在魏宫定了亲又还没有出嫁的,也就彭城公主了。

    说是婚期八月。这一次,丹阳王府也得了两对白骆驼。其中一对,也送去了彭城公主新修的公主府里。

    说是公主府,刚刚修缮好。婚期便不得不延后了些。

    而这一年冬,似乎比往日里要冷些。许是因为太师冯熙回了京城,赶在下雪前,而太师府四小姐冯清又得了一匹陶骆驼。

    栩栩如生的。得了魏宫里的天子和朝臣的嘉许,但据冯太师跟门客说,提到改进的地方,也不少。

    便也问了自己儿女几句。就像是,“这一批陶骆驼,不够神骏昂然?”

    “眼睛不够明锐?”

    “体态不够肥?”

    说得一众人都跑去看府上养着的白骆驼。

    对照烧制而成的陶骆驼,指指点点的。

    挑剔着。

    太师府四小姐冯清不管那些,看着新得的陶骆驼,想的却是她三哥冯宝业也得了一匹,说是现在的东西有人收着了。

    八月里,她的三嫂进了门。正是长乐王穆亮和中山公主的女儿穆氏,时年不过十一岁,如今跟着她母亲博陵公主管着太师府里的事情。

    年底,太师府里便又忙碌了起来。和以往一样,过了十二月初八的腊日佛节,便又奔着除夕祭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