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魏宫莲 » 【036】吐谷浑牦牛

【036】吐谷浑牦牛

    北魏太和五年(公元481年,南齐建元二年)五月,北魏青州主簿崔次恩也聚众反叛,北魏州军讨伐,崔次恩逃往郁州。

    齐高帝萧道成命令李安民发兵救援,但显然,李安民分不出更多的兵深入敌境。因为,魏军就在眼前,岂容他远救?

    北魏朝廷派遣前徐州刺史、淮阳王尉元、枋头镇将薛虎子等人分头讨伐变民。

    尉元在担任徐州刺史期间,推行仁政,百姓中口碑好。也可能他的家族就是当地大户,有影响力。北魏朝廷企图利用尉元的影响力,来迅速扑灭暴动。

    也许是边民的暴动,打乱了魏军原有的部署。从闰九月朐山之战后一直到年底,双方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斗,而且西线魏军首先退去。

    据北史说,西部都督冯熙本无将才,仗恃自己国舅身份,是魏宫太皇太后冯氏的哥哥,在洛州期间贪婪骄纵。

    这次发兵,他本身就不十分情愿,只是桓诞说∶“魏军南下以后,各地山蛮都会纷纷响应。”

    谁知,等到冯熙屯兵在清丘(河南省淮阳县北),南部尚书安拔驻扎在汝南之后,却发现齐军早已严阵以待。

    齐豫章王萧嶷又派遣宁朔将军王僧炳、前军将军王应之、龙骧将军庄明率领三千人驻扎在义阳关外,为司州刺史萧景先的声援,并且,在齐军的严密控制下,山蛮却并没有行动。

    冯熙大怒,率军在淮河沿岸打打猎,向齐军示威一下,就匆匆北撤了。

    十一月,齐高帝萧道成调南兖州刺史陈显达接替文士傅琰担任益州刺史,又改任原南豫州刺史柳世隆为南兖州刺史。

    他给柳世隆写信说∶“刚有北面的消息说,敌人仍然在彭城集结军队,已经到了年底,敌人大约不会前来,可是,对于狼子野心不能按常理去推断,戒备不可松懈。男工多而妇儒少的百姓,全部征召,不要有什么疑虑。“萧道成还想让没有实职的百官都参军。

    褚渊认为这容易引起骚动,却带不来多少益处,得不偿失。萧道成这才作罢。

    果然,到建元三年年初,魏军就集中兵力向淮阳(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西南)发起了进攻,包围了角城。角城的新任城主,名叫成买。

    成买被任命为城主时,就对别人说∶“这次我被任命为角城城主,我的儿子将会得一个儿子。“

    别人问为什么,他幽默地回答∶“角城与敌人同在淮河北岸,非常危险,我哪有本事不让魏军南下?魏军南下后,要么我被魏军杀死,要么我就击败魏军,我的孩子不当孝子(指自己被杀),就会做世子(指自己封侯)。“

    魏军南下,角城首当其冲,魏军将其包围了里三层,外三层。

    萧道成命令领军将军李安民、左军将军孙文显出兵救援,并命令周盘龙;“角城和连口遭到攻击,西路就没有了敌军,你可以率领步骑兵东下加入李安民的部队。钟离船少,只能运送军衣、武器和能吃数日的粮食,部队可以沿着淮河徒步行进。“

    魏军以战为幌子,其实在淮北有了迁民的部署,战时遂传成了烧杀抢掠,引起边地百姓恐慌。

    淮北百姓惊慌南逃,引发长江以北的百姓也惊慌失措,纷纷南逃,无法禁止。

    齐高帝在梁山(安徽省和县南、长江西岸西梁山)设置一军,南州设置三军,慈姥(安徽省马鞍山市东北)设置一军,溯州(江苏省南京市江宁镇西长江中)设置二军,三山(江苏省镇江市境长江中)设置二军,白沙洲(江苏省仪征市长江中)设置一军,蔡州(江苏省南京市西南)设置五军,长芦(今地不详)设置三军,蒸浦(今地不详)设置二军,徐浦(今地不详)设置一军,一方面防御魏军,一方面稳定秩序,防止出现民变。

    萧道成又给柳世隆写信道∶“昨夜得到消息说钟离之间的敌人已经渡过了淮河,既然敌人自投罗网,就当予以剪灭。你要妥善处理,命令各个小堡垒的部队全部撤离,回到大城,不能掉以轻心,敌人来了还没有察觉。如果敌人真的渡过淮河,肯定会去寿阳送死,我将再派援军。“又增派给柳世隆一些部队。

    前线南齐汝南太守常元真、龙骧将军胡青苟投降北魏,但成买在与魏军激战中,亲手杀死杀伤无数敌人,当天即战死沙场。

    齐军李安民、孙文显、周盘龙所部从水陆两路及时赶到了战场。

    周盘龙的儿子周奉叔也是一员猛将,他率领二百多人率先杀入魏军之中,魏军一万多骑兵将他们包围了起来。激战未明,一个骑兵从重围中杀出,向周盘龙报告说周奉叔已经战死。

    当时,周盘龙正在吃饭,听罢,当即将筷子扔掉,跨马挺枪,高呼着∶“周公来也!“直奔敌阵。

    魏军见齐军又来了人马,唯恐腹背受敌,当即纷纷退后。此时,周奉叔率精骑已经杀出一条血路,闯了出来,不过与前去救援的他父周盘龙错过。

    周奉叔到了营地,见父亲一直未能杀出敌阵,再次掉转马头,重新杀入敌阵。齐将周盘龙俩父子阴差阳错,率众打先锋。

    齐军主力已到,趁势猛攻,魏军大败,被杀伤上万人。

    魏军退去,李安民等将乘胜追击。但魏军骑兵多,齐军骑兵少,难以赶上,且这等交战,魏军必有伏兵断后。

    李安民追不上魏军主力,遂派遣族弟、骑兵队长李长文率领二百骑兵为先锋,诱使敌人上当。

    他与军副周盘龙、崔文仲率军跟在后面,将部队藏匿于密林之中。

    李长文进至宿豫(江苏省宿迁市东南),魏军看到齐军人数不多,即派出数千骑兵前来。

    李长文边打边退,将敌人引到大军的伏击圈。李安民等人前来接应,与魏军在孙溪渚(江苏省淮安市清江区)会战,魏军再次大败,投入清水中淹死的魏军数不胜数。

    魏军菟头公将攻城器械送至布丘(今地不详),左军将军孙文显将其击退,把器械焚毁。

    在参战将领中还有萧道成的亲随部将桓康,萧道成在派遣桓康之前鼓励他说;“你一直追随着我,还没有被晋升为方镇大员,你肯定不知我的心思,只是想让爱卿先灭了敌人,建功立业罢了。“

    桓康被晋升为冠军将军,假节,淮阳之战后,他率军乘胜进击,又攻下了魏军的樊谐城(江苏省宿迁市西北)。

    淮北义民桓磊魂在抱犊固(山东省枣庄市东北抱犊山)与魏军交战,大破魏军。

    萧道成命令李安民等各军继续向北接应义民。他派遣曹虎率领六千人进入涡水北上,曹虎一直没有等到义民前来。

    他进攻魏军军营,并一举将其攻占。但齐军将士贪取财物,遭到魏军的反攻,被击败,死伤两千多人。

    萧道成还命令周山图从淮河进入清水,倍道兼行,北上接应义军。但齐军解救义军的行动进展得并不顺利,周山图仅仅从魏境迁回了三百多家。

    齐军无果而返的主要原因,事后被认为是,李安民行动迟缓。

    不过,作为前敌总指挥的李安民毕竟是要真刀真枪地与魏军作战,与齐高帝萧道成在后方看图,指点江山,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前线魏军虽然受到重创,但齐军以劣势兵力要想深入敌人的大后方,也是非常困难的。

    到了四月,桓标之等人全部被魏军击灭,魏军将三万多人迁回平城。

    淮北义民被尉元平定后,萧道成大怒,狠狠地斥责了李安民一通。

    魏齐间的这场持续了一年多的较量,就这样以魏军的惨败而告终。

    到北魏太和五年(公元482年,宋建元三年)夏四月,由于齐军无力越过魏军驻防的彭城,接应暴动的边民。

    魏军顺利平定了兖州青州地区的民变,而齐国百姓也已经难以承受繁重的徭役。

    齐军也无力变守为攻,扩大战果,双方之间的战事就此停了下来。而驻守在五固的司马朗之,一直到七月份才最终被魏军消灭。

    战事渐停。

    太和六年(公元483年),萧道成病逝,齐武帝萧赜即位,并遣使与北魏通好。

    魏齐两国自此进入十余年的和平期,各自息兵养民,基本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刘昶在此期间,被进拜为仪同三司,领仪曹尚书。

    他始终不忘灭国亡家之仇,声称“大耻未雪,痛愧缠心”,数次请求出镇边州召集遗民,但都被魏天子拓跋宏婉拒。后来,刘昶又升任中书监。

    魏天子拓跋宏执政时期,南齐仅有一次主动攻魏,却引得拓跋弘亲征。

    不过,此战已经是十余年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