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魏宫莲 » 【042】南北赛马

【042】南北赛马

    这天午后,女眷们都在风和日丽的临水楼上看戏。

    府里来的人多,便也请了人进府来玩杂耍,她们坐在楼上听得下面敲着锣地耍猴戏。

    热闹非常。

    看那两只猴子翻筋斗,伴着锣鼓声声。才停下来,便有一老一少走了过来,说书。

    说的便是这时候平城流行的长篇叙事诗《木兰辞》的故事演绎。

    故事里的花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请的便是此次南征将领家的夫人女眷。

    也有的带了孩子过来。自楼上看耍猴人递个枣糕给猴子,两猴子捧着,蹲坐木台下兀自吃得津津有味。

    “猴子吃枣糕。”

    府上四小姐冯清闻声,便也看了一眼。孩子的母亲正在跟她三嫂说着话,听到了,顺手递了一块鲜羊奶酥给自己孩子。

    又跟太师府的三少夫人说,“听说,长乐王又得了几匹西域来的天马?”

    “还是原来的,养在庄子上,宝贝成什么样子。”太师府三少夫人穆氏也想到了,是她成亲时候,背负嫁妆的良驹。

    原是说的世子妃,嫁的又是太师府嫡长子,她父才额外给了她骏马良驹。

    落选驸马,便是要上沙场,建功立业。她父原是说,男儿自当如此,现在却看低了他。说原本看他父熙还不失光明磊落。

    穆氏遂笑着说,“那等好马也不是总能遇到。天子说要赛马,说是每人出三匹马,才叫人拿了出来。”

    来这里的女眷,此刻在太师府水阁之上看猴戏,自然是当家男人应邀来了太师府里赛马。

    也有好马,还说要赢了天子的异邦贡马回去。那妇人接着说,“可惜离得远了点,赛马可比这猴戏好看多了。”

    孩子和老人喜欢,喜欢这等滑稽热闹。府上的老夫人也看得目不转睛,跟前也坐着孩子,一男一女,倒是眼生。

    停了停,又说,“我陪嫁的马都叫他拿了去,却是蠕蠕国过来的。说是冲刺速度差了些,胜在耐力好。”

    蠕蠕国,柔然国,马种应该是后世的蒙古马。以耐力见长。

    太师府四小姐冯清身侧的丫鬟彩云,却是知道,府上都有,说是生得威武矫健的还是西域来的马。

    魏天子出巡,便多是用的西域的高头大马,一派天家气象。还有吐谷浑的马。

    然后,听这些出身或者嫁到文官武将家的女眷,说起氐人建立的前秦国与南朝东晋一战,公元383年淝水之战,战败。

    被东晋趁势追到了黄河流域。而南朝众所周知原是西晋皇族,琅琊王司马睿南迁后,于公元317年建立起来的王朝。

    简单来说,开荒,重建北方的家园。因高举“匡扶神州,讨伐胡虏”的光复汉地旗帜,这里原本是他们的,名正而吸引不少北地汉人大族前去投奔。

    且不说原本的晋的官员和家眷。把官服一脱,南去得理直气壮。现在,来了北地的商队说的,他们走南闯北,是说的南朝有战马。

    也有辽阔草原放牧,牛马羊都有。丫鬟彩云听她们中也有出身商贾的人说,“非得说的话,他们喜欢用牛耕地,不用骆驼。商队便也不要。”

    “是说的,他们的马不走我们这里也没有关系。吐谷浑给他们马,他们给牛羊,还有孔雀。”

    也就是说,南方也有好马。太师府四小姐身边的丫鬟也是知道的,一开始怀疑是吐谷浑,说是,那时原是不许将马等军用物资运到长江以南的。

    现在,吐谷浑仍然不认。

    事实上,他们追了上来,追到了黄河流域。五万人,就有五千匹战马。可不就是兵败如山倒。

    然后,听她们接着说,“并不差的。说是他们更加训练有素,射杀了马,两人骑一匹马,速度也没有慢下来。”

    负重和耐力出众。太师府四小姐冯清也听说了。

    来了北地的商队说,南朝也有丝绸之路,秦朝就在修了。就得用牛用马负重。

    南方丝绸之路并不像西北丝绸之路那样被世人熟知。南方丝绸之路,也称蜀身毒道,是一条起于蜀地(今四川),经滇(云南),到达印度的通商孔道,总长约2000公里,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正式由官方开凿始于秦代。

    《史记》所言:“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这是关于南方丝绸之路最早的官方权威书籍记载。

    历史上的云南马在南方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就是秦朝时期就得在南方畜牧。

    我国是最早开始驯化牛马犬等的国家之一,从大汶口文化时期及仰韶文化时期遗址的遗物中,都证明距今6000年左右已有驯化的马匹。

    据考古发现,在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间,西南地区没有驯化马的历史,南方地区主要以农耕为主,在一系列考证中,人们最终认为西南马是随古羌人南迁来的,即由北(陕南、四川)往南(云南),再往东(贵州、广西)进行分布。

    古羌人是上古时期,生活在现今中国陇山山脉以西的地区上一个重要的群体。

    古羌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对西部许多不同族群的统称。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习俗、服饰、语言等等。唯一的相同之处就是涿水草而居,以迁徙农牧业为主,所以古羌人与羌族不是同一个概念。

    商朝时,殷人就把中国西方的许多部落统称为“羌方”。是我国古代民族中极其重要的群体,分布范围广,部落支系繁多,对中国历史和民族发展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古羌族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成功驯养动物的族群,至少亚洲牛、羊、犬均由他们驯化而来。印度的牛羊犬可能从古羌族过去的,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朝可能通过印度购买阿拉伯的马种,还有波斯马,马其顿马等。

    阿拉伯国建立在我国唐朝时期,区域政权林立,而这时期的印度也是个松散的多政权区域,南朝商队可以途径列国到达波斯等地。

    “他们的马种繁育也早。也就是说,如果南朝的宋来和我们赛马的话,可能不会输。”冯清听这些见多识广的将军夫人如是说。

    而她的三嫂穆氏也是这么说的。据南来北往的船队和商队说,南朝的马负重好,耐力好,比骆驼划算。

    “是说的,他们商队偏爱南朝的马,性情温顺。也不怕水,水势平缓,南马能游过洛水宽的河。”

    他们说,马是会游泳的。它们甚至背上驮着人也可以游起来,但是马游泳的时间比较短,距离也不长。

    在水流湍急的河中,马会因为失去平衡,而被水流卷翻丧生。

    “相对在深水中的游泳,马更喜欢在浅水区奔跑追逐。是说的,他们平日里就这么驯马。”

    又说,“有四肢伤病的马,还会在水中进行康复训练,但是水不会很深,马蹄可踏在水底的地面上。”

    听得更多的人恍然,南朝的马确实一战下来,折损更少,其实是他们会给马治腿伤。汉人的很多医者也是世代相传,他们带走了医书,而吐谷浑证实了,马可以在浅水里养伤。

    吐谷浑,《金壶字考》谓其音读为“突浴魂”,“谷”读为“浴”,是从吐谷浑语原音。

    据《宋书》记载,吐谷浑控制的势力范围大致在现在的青海东南部、甘肃兰州西南和四川西北部分地区。

    吐谷浑从事畜牧业,尤善养马,故其国以产良马知名。那时吐谷浑有方圆千里的湖泊,湖内有小山。

    每到冬天结冰,吐谷浑把一批优良的本地牡马(雄马)放进小山上,然后放入从波斯引进的牝马(母马)。到了第二年春天,母马们就都“有喜”了。

    由于两类都是选出来的优良品种,生下来的马长大后高大神骏,耐劳耐寒,这就是青海骢。史籍上说:“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骢者是也”。

    还有一种是“蜀马”,体型小,善于走山地。吐谷浑兼有两种良马,既可在草原上驰骋,又可在山地上奔跑。因此拥有一支无比强大的骑兵,周围列强纷争不休,云起云灭,他却能从容周旋于各国之间,过着安宁祥和的生活。

    直到唐朝时期,吐谷浑跟唐朝又和亲又打仗的,终于在一次南下抢夺彻底惹怒唐朝,被派出的名将李靖侯君集等彻底打败,臣服唐朝成了一个藩国。

    唐高宗时,崛起的吐蕃打败吐谷浑并灭亡,吐谷浑的王带领残部投奔唐朝。唐朝庇护扶持吐谷浑政权,与吐蕃抗争,但吐蕃正值强盛时期,吐谷浑抢不回地盘和牦牛,随战争融合散落各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吐谷浑与汉、藏等民族不断融合,形成了今天的土族。

    这里提到的“蜀马”,肯定是原产蜀地的马,可能是三国时期蜀汉运粮的木牛牛马所用到的马。以速度推断,可能做了个木头套,方便拉车,也不容易被射杀。

    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并不缺马,西南有蜀马,南迁的西北马种(青海马)随着自然选择、风土驯化和人工选择,逐渐适应西南自然环境,形成了体形小巧、刀状肢势、抗逆性强、善走山路等特点的云南马。

    云南马,也称“滇马”,是中国历史上优良的马种,大理马、乌蒙马、腾冲马都属于云南马。

    在旧时的南方古丝绸之路和滇藏茶马古道上随处可见云南马的身影,这种马以肌腱发达、性格机敏、善于爬山越岭,长途持久劳役、耐粗饲等特点见长。据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蛮马出西南诸番……大理马为西南番之最。”

    蛮马和大理马都是当时滇马的别称。明代设军马场于永胜县,宋代以来,滇马仍不断向省外输出。故而南北朝时期,北朝和南朝僵持很多年,骑兵各有侧重而已。北朝以铁骑为主。

    南朝的兵种,有步兵、水兵和骑兵,进而在宋王刘裕时演化多兵种联合作战成型。南北朝时期的均势,说明各有优劣,难以压倒对方。

    正说着,楼下锣鼓声声,猴子离了绳索。

    便被耍猴人召唤过去。

    然后,便换了一男一女,彩衣鲜明,上了绳索。

    离地面可有这层楼这么高了。

    年纪也不大。姚氏魏母爱热闹,看得一眨不眨的。然后说,“这两孩子,也就我孙子孙女的年纪。”说着,她跟前坐着的女孩回头,笑得灿烂。

    姚氏魏母,太师冯熙的乳母,却是成过家的。当年他们两口子跟着辽西郡王冯朗的儿子冯熙,去了乐陵王冯邈府上,去了燕地,又跟着去了蠕蠕国。

    而冯熙被乐陵王冯邈疏远,他们便也跟着搬去了羌氐中。

    一开始,也以为是乐陵王冯邈又娶了蠕蠕国出身的夫人。夫人得宠,乐陵王跟前原来的子女便嫁人的嫁人,走的走。

    她男人只会驾马车,伺候牛羊,而她带着孩子洗衣做饭,便始终跟着冯熙左右。

    又回了长安。来了长安才知道冯熙生父辽西郡王冯朗,已经坐罪诛。算下来,也正是乐陵王疏远养子冯熙的时候。

    她男人姓姚,病死在长安,跟前有两个儿子送终。

    冯熙当着养父的面,说了。“姚卫,以后就是我从兄弟。”

    姚卫是姚氏魏母所生,成了冯熙的兄弟。那么,姚氏魏母,冯熙也就视同生母。现在在太师府里,姚卫也管着太师冯熙出去的车马,又娶了博陵公主身边一个放出来的宫女。

    原是替公主梳头的,育有一双儿女。还在进学。太师府四小姐冯清也听母亲提了提,收回视线。

    也是看今天热闹,姚氏魏母便叫媳妇早早将孙子孙女送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