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第三波 » 第三百八十章 散万金过客 享善意新年

第三百八十章 散万金过客 享善意新年

    三九天给了应有的冷,零下17-18度。

    不得不在这两天里奔波,是为了18号要扣的社保费而东拼西凑,把散落在各家银行中的小钱全部搜罗了一番,还有2件事,过年给下一代的600元红包和小窝的月供800,就可以了。

    把这一年过得如何干净,净身而过。

    万金散去还复来。

    刚刚到账的钱还没有在账户里呆够20分钟,就被我散给了余大姐和KS乌市的两个会计,只给自己留了2000元不到。

    我尽力了。

    安心不已,于是新年的第一天,初一大早上,精神得比鸡起得还早,才5点多,就精神得不行,一边补看《春晚》,一边给好友们发了个100元的大红包。

    看着祖国的大好风光、美食无限,十分自豪!幸福感很高,一激动,画了个大公鸡的地图,开始盘点自己去过的省有16个,还创作了分省歌的“三字经”

    京津冀黑吉辽

    鲁晋蒙沪苏浙

    皖闽粤湘桂滇

    川藏渝豫鄂陕

    甘宁青黔钓赣

    新鹏琼港澳台

    整整一年里,这是唯一没有任何压力的一天:大年初一,世界是满满的爱意!我知道这一天可以放纵。

    太于珍惜,于是初一从5点开始,一直到晚上1点多,惬意慵懒之极!

    其实“散光”的传统,是有遗传的,老爸也是这样的一款。

    对于金钱的态度,老爸总说,一生中,总有过不去的坎,真正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二姐和大姐,在小时候,因为邻居只给了一根冰棒,当时还小的二姐不懂事,一个人独霸占,大姐不愿意,就两手扣吊在门把手上一直哭闹,也要吃,急得老爸把全家翻了一个遍,也只找到三分钱,当时最便宜的水果白冰棒,也要5分钱一支,不够。当时,他说,看到大姐的嘴巴都咬紫了,他心痛得不行,又没有办法。

    在他的自传里,是这样说的:

    “就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我的家庭是什么情况?我已有两个孩子,女儿都很小,大的才四岁,小的两岁多,老婆上班,家里无人照管,我岳母去阜康,大的带小的。

    钱又省,连买菜的时间都没有,还要给我送饭,惊天动地,有时刮风或下大雪,在XJ来讲不足为奇的,又是一个春节来临了,家里什么都没有,不要讲给孩子买东西吃喝用什么也没有,更谈不上肉类,本当乌市的职工250公分就是大量供应的话,我也没钱去买,只好穷有穷过的办法。

    就在这个时候,大概是快大年三十夜,我的师傅两口子来我家,从河南带来的大肉,估计3到4公斤的样子,更想不到为我的孩子每人一套新衣服。

    是我师傅老伴亲手做的,我心里不知说什么好,这件事儿是我终生难忘的事,另外还有一件也是我终身永不忘:我的二女儿在孙启震家玩,他妈妈买了一根冰棒拿回来,老大看到后要吃,老二不给,这时我满屋子满口袋翻,只翻到了三分钱,缺两分,问别人家借两分钱都没有,毫无办法,老大也就六岁左右吧,手抓房门拼死哭,这情景怎么都忘不掉。

    房间没有洞钻,要是有,我可能急的往地里钻,而老二快吃完了,但老大还在大哭。

    当爸爸的心里是什么味道呢?只要有儿女们的爸爸妈妈,可以理解此时此刻心情了。”

    后来我们给爸说,为什么不切成两半,两人一人一半呢?可是当时老二霸着不给,大人们急了,也没想出这种切两半的方法。

    老二提起这事,也是毫无愧色地大笑:“我那时懂个啥?也没人好好教育下我。”老大更是摸一摸头:“啊?有这事?我咋没印象。”

    搞半天,最受教育的是老爸。

    “我与老婆结婚,现在想起来非常委屈了她。一句话:‘什么都没有’。床是厂子桌子,公家办公室就是屋顶,我也不会弄,两张桌子,东一张、西一张拼。人的一生中终身大事很简单:一把瓜子、几斤糖,现在想一想,在我们厂里还是首例,在过年的六零年的时候,不许搞这样,也不许搞那样,就拿亲戚朋友好处送来贺礼,班里一人拿5元1角合并买一茶壶或钢铸锅刚煮过,因条件、时间、经济都不够,大部分送一张画,或是***语录选集。

    最主要的一句话没有钱,现在讲起来最窝囊,最羞耻的一件‘大事’,心里想就是自己的终身大事吧!”

    对于老爸老妈的这一生来讲,几乎就没有过过金钱丰足的生活。

    最难受的时候,他就写了这么四段认真极了的人生留言:

    “历史谁也改变不了,只有干出来。辛勤劳动,流血流汗,才能改造历史,改造世界,为人类谋幸福,教育后代,千万不要忘掉祖宗,更不能忘掉您是一个中国人,汉族,无论社会怎么改革或动乱,您要信任,只要中国共产党存在,任何敌人都不怕,或虽受到一点错误,只要坚持克服,最终胜利是您的。人的一生难啊,你们的父亲留言,切记勿忘!2002年春节晚0点

    父亲的留言之一:人的生命是有限,今年73岁,古人传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要自己去,我不信,我回忆子孙你们都笑,无论从生活、身体、经济、生病,我家子孙没有金银财宝、高楼大厦,一寸土地移交后代,祖祖辈辈都是无产阶级,靠自己双手创业,为了家庭平安生活,父亲留言之一写2013年12月8日

    父亲留言之二:做人很难,中国古老文化就是人字最难写,人的一生就要清清白白,就要像一张纸,不可以有一点脏,父亲留言之一于2013年12月8日

    父亲留言之三:你们的后代要向奶奶学习,为人厚道,为家庭勤勤恳恳。奶奶朴素艰苦朴素,从不乱花一分钱,奶奶的好品德,为什么奶奶家庭穷,为了穷奋斗了一生,父亲留言之三于2013年12月8日12点写”

    四段文字,三段都写到了“钱”:可见钱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力之大,真得是难以改变。

    对于我,就在92年高考出成绩的那一次,我的分数,据说是可以上得了BJ一所大学的,但“钱”题是要一次性把四年的学费交上,4800元吧,我不记得是多少了,当时问老爸,他说了一句:“你看看我这身上的骨头能卖多少钱吧!”

    我就明白了,直接默默地接受了去上一年只需要800元的,据说可以“包分配”的财会中专去了。

    如果不是因为钱,我走的路,也和今天大不一样;老爸说我们不要忘了是汉族,就是没有忘掉,同样分数的同桌就去了北师大,她是锡伯族。

    更难以改变的一个事实就是,我们的这一代,应该要比他们好多了,可一样还是困在“钱”里,简直就是祖传的“和钱无缘”啊!

    大修厂倒闭,接了老妈岗位的大姐也光荣“下岗”了,一直做着各种“不动脑”的体力工作,只要福利性地安排4050人员,他们还都不至于失业,起码也还在房产上有优势;她的钱不多,但够花;再加上她和妈一样,本来手就紧,懂得过日子;

    二姐从一出校门就失业,也是幸亏小学里的好友的弟弟,我的青梅竹马之一的孔令刚的服装生意果然如他所发的誓言,做成了全疆首屈一指的,足以让二姐一世有碗饭吃的职业,一直在他的公司,可以做到退休,收入不高,手脚不小,月光族的祖宗,至今女儿都成年了,还是租住在政府的廉租房里,她也和钱有仇;

    哥16岁就去当了锅炉厂的工人,因为一段不错的姻缘,嫂子不错,又漂亮又能干,他至少把自己的生活过好了,侄子也上了大学,虽然到今天为止,还是辛苦经营着一家小型钢结构加工厂,但也绝不是中产的那种,一年365天,几乎没有可以真正休息的时候,整个人在这几年又要操心老爸,又要操心公司的几重夹缝中,比前几年精神差了许多,人都累瘦了,也变老了一些,更何况他总是那么心善,还一直无私地接济着我的创业,从无怨言。

    我自己就更不用说了,除了有房以外,无婚,无子,无钱,有债。

    可能我们一大家子人,都和“钱”有“世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