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见唐朝 » 第十六章 从开唐宰相到晚年不保

第十六章 从开唐宰相到晚年不保

    说到裴寂,可能大家不为熟知,他是唐朝开国功臣、宰相,追赠绛州刺史裴瑜之子。他一生的经历还是跌宕起伏的,晚年也是悲惨至极。

    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人。幼年丧父,由兄长抚养成人。眉目清秀,姿容俊伟。十四岁时便被补任为并州主簿。隋朝建立后,历任左亲卫、齐州司户参军、侍御史、驾部承务郎、晋阳宫副监。

    大业十二年,唐国公李渊出任太原留守。裴寂因与李渊有旧交,深受礼遇,经常在一起昼夜饮宴。

    当时,李渊次子李世民打算举兵反隋,但却又不敢对父亲直言。他私下拿出数百万钱财,交给龙山县令高斌廉,让他在赌博时故意输给裴寂。

    裴寂非常高兴,与李世民的关系逐渐亲近。李世民遂以实情相告,裴寂当即应诺。

    后来,裴寂私下挑选晋阳宫宫人服侍李渊。

    他又陪同李渊饮宴,并在酒酣之际对李渊道:“二郎暗中招兵买马,欲行大事。我私自让宫女侍奉您,如果事情泄露,一定会被皇帝诛杀。如今天下大乱,盗贼遍布天下。若守小节,难免一死,若举义兵,必能成事。您意下如何?”

    李渊则道:“我儿既已定计,就这么办吧。”

    义宁元年,李渊起兵太原。

    裴寂进献宫女五百人,并将晋阳宫中的九万斛粮草、五万段杂彩、四十万领甲胄充作军用。

    不久,李渊开大将军府,任命裴寂为长史,赐爵闻喜县公。

    当时,隋朝大将屈突通坚守河东。李渊久攻不下,欲先取长安,又担心腹背受敌,为此犹豫不决。裴寂建议先攻屈突通,再夺长安,避免腹背受敌。

    李世民则坚决反对,认为用兵崇尚权变,权变在于神速,应该速取长安。李渊认为双方都有道理,于是留兵围攻河东,同时命李世民率军入关。

    同年十一月,李渊攻取长安,立代王杨侑为帝,自任大丞相,任命裴寂为大丞相府长史,进封魏国公,食邑三百户,并赐其田地千顷、甲第一所、织品四万段。

    武德元年,杨侑欲禅位于李渊,李渊推辞不受。

    裴寂率众劝进,又被李渊拒绝。

    他进言道:“夏桀、商纣皆有后代,但成汤、周武却没有辅佐他们。我裴寂的爵位、官职,都是唐国所封。陛下若不称帝,臣当辞官。”李渊这才同意。

    裴寂辞出后,命太常寺准备礼仪,择取吉日。

    同年五月,李渊受禅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裴寂因功被拜为尚书右仆射,成为宰相,每日还获赐御膳。

    当时,唐高祖每有临朝,必请裴寂同坐,散朝之后也把他留在宫中,对他言听计从,只称“裴监”,从不直呼其名。裴寂所享有的待遇,满朝文武无人能及。

    都以为唐小天作为唐高祖的老师,那必然得到抬举,成为宰相一职。

    唐高祖当然也提议唐小天当宰相,被唐小天一口回绝:

    “陛下,臣无法胜任这一职位,臣年岁小,判断大事还不够果断,也会意气用事,还请陛下三思。”

    “陛下,臣有一个合适人选。”唐小天道,“裴寂做宰相最为合适,他与陛下交识最深,懂陛下的心思,可以为陛下分担。臣可以为你们出谋划策,商讨要事。”

    于是,唐相裴寂走马上任。

    但是,在武德二年,裴寂遭遇人生的滑铁卢。

    武德二年,刘武周部将黄子英、宋金刚入侵太原,行军总管姜宝谊、李仲文相继战死,唐高祖为此忧虑不已。

    裴寂主动请缨,要求率军征讨,被任命为晋州道行军总管,还得到便宜行事的特权。

    他于九月兵至介休,因宋金刚据城抵御,遂驻军度索原。当时唐军营地缺水,山涧水路又被敌军掘断。裴寂只好移营,以寻求水源,宋金刚却趁机出兵。唐军大败,死伤惨重。

    裴寂疾驰一昼夜,方才逃回晋州,而晋州以东的城镇则全部丢失。宋金刚又进逼绛州,裴寂只得上表请罪。唐高祖下诏慰谕,又让他镇抚河东。

    同年十月,宋金刚攻陷浍州,军威大振。

    裴寂生性怯懦,没有将帅之才,缺乏捍御之策,只是命虞泰二州百姓进入城堡,又将他们的积蓄焚毁,结果却使百姓不安,人心思乱。

    夏县百姓吕崇茂趁机叛乱,杀死县令,响应刘武周,还将前来征讨的裴寂击败。

    不久,唐高祖将裴寂召回朝中,指责道:“起兵初期,你有辅佐之功,官爵已到极点。此番抵御刘武周,兵力足以破敌,却败亡至此,难道你就不感到有愧吗?”将他下狱,但不久便将他释放,对他更加优宠。

    此后,唐高祖每逢出巡,都要命裴寂留守长安。

    裴寂的第二春,在四年后他又获得重任。

    武德四年,麟州刺史韦云起告发裴寂谋反。

    唐高祖命有司调查,但却查无实据。

    他抚慰裴寂道:“朕能取得天下,本就是您所促成的,您又岂会怀有贰心。朕之所以将您交付吏议,是想让天下之人相信您不会谋反。”

    他还命三位贵妃携带美食宝器到裴寂家中饮宴,至次日方回,以示恩宠。

    后来,唐高祖改铸钱币,又赐裴寂自行铸钱的特权,并特聘娶其女儿为赵王李元景之妃。

    武德六年,唐高祖擢升裴寂为尚书左仆射,并在含章殿赐宴。

    裴寂趁机请求道:“当初起兵太原,臣曾与陛下约好,天下平定之后准臣辞职归田。如今四海太平,请陛下准臣退休。”

    唐高祖极力挽留,泪下沾襟,表示要与裴寂相偕终老。

    武德九年,唐高祖册拜裴寂为司空,赐实封五百户,命尚书员外郎每日到他府中值守。

    同年八月,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

    贞观元年,裴寂的食邑被加至一千五百户。

    贞观二年,唐太宗到南郊祭祀,命裴寂与长孙无忌同乘御辇。裴寂推辞,唐太宗道:“您有佐命之勋,无忌也效力于我,能够和我同乘一车的,除了你们二人还有谁呢?”于是同车而回。

    正当都以为裴寂如日中天,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一个惊天炸雷惊醒了裴寂的美梦。

    贞观三年,僧人法雅因妖言获罪,裴寂也受到牵连。

    唐太宗免去裴寂的官职,削去他一半的食邑,让他返回故里。

    裴寂请求留居长安,唐太宗斥责道:“你的功劳、才学,都不足以拥有如今的地位,只是由于太上皇对你的恩宠,才位居第一。武德年间,政法方面纰漏谬误极多,地方官吏施政紊乱,你对此也应担负责任!我念及旧情,不对你施以极刑,让你回归故里,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裴寂只得返回蒲州。

    当时,狂人信行客居汾阴,常对裴寂的家僮道:“裴公有天分。”

    信行死后,家奴恭命将此事告诉裴寂。

    裴寂大惊,不敢奏明皇帝,暗中命恭命将知情的家僮杀死。恭命却背着裴寂,将家僮放走。

    后来,恭命因贪赃被裴寂追捕,遂向朝廷告发裴寂。

    唐太宗大怒,对侍臣道:“裴寂犯了四条死罪。第一,官居三公却结交妖人;第二,事发之后,愤称国家之兴是其所谋;第三,妖人称其有天分,却匿而不奏;第四,杀人灭口。”最终将他流放静州。

    后来,静州山羌作乱,有传言认为乱军已劫持裴寂为主。

    唐太宗对此丝毫不信,道:“国家对裴寂有性命之恩,裴寂定不会如此。”

    不久果有裴寂率家僮破贼的奏报传来。

    他思及裴寂佐命之功,便召其回朝。但这时裴寂却已病逝,终年六十岁,后被追赠为相州刺史、工部尚书、魏国公。

    裴寂的一生,大起大落,连最后太宗感他用功召回朝廷,也因疾病去世未能得到太宗亲自的感恩,属实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