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见唐朝 » 第二十三章 太宗以心感人人心归,长孙后贺太宗喜得谏臣

第二十三章 太宗以心感人人心归,长孙后贺太宗喜得谏臣

    在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一批犯人因罪获刑,要在秋后问斩,而唐太宗在复审的时候,体恤这些死刑犯,让他们回家和家人告别,到秋天再来归案。

    贞观六年,他把死刑都调上来,唐朝判死刑是很严格的,判了死刑还要多次审核,所以唐太宗来审了,他审了以后,他就感觉这些判死刑的人,唐太宗起了一种怜悯之心,说着一些人马上就要处死了,但是他关在牢里面,他家里,家人还想着他,可能他上面还有父母亲,下面还有孩子,家里也靠着他,把他处斩了,家人都看不见,这不好,能不能在处死他之前,尽一个人情。

    所以,唐太宗把这些死刑犯找来了,跟他们约好说:“现在我放你们回家去,你们还有什么事没做完的,回去做,给你们一个机会,回去把你没做完的事,都给做了。

    古代杀人都在秋天,春天是生长的季节,所以春天不能杀人,放你回去,你去料理你的事情,到秋天,你们自己到京城来归案,到秋天来执行死刑。”

    唐太宗秋天一看,一个不漏回来,唐太宗也感动了,唐太宗觉得,这些人他现在懂得守信,那说明他改了,他心里善良之心已经起来了,一个懂得信义,懂得廉耻的人,还需要杀他吗,所以他们回来了,唐太宗对他们宽大处理。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功成立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死囚四百来归狱,以心感人人心归”。

    唐太宗的诚信,就表现在他是用心,以心感人,用心感人,所以天下归心,人心归。

    这便是唐太宗成功的原因。

    在唐太宗执政时期,要说谁怼得太宗说不出话,那恐怕只有魏徵。李世民多次想杀了他,但都打消了念头。

    有一次,唐太宗在玩小鸟,哦,不是小鸟,是鹞子。

    这个鹞子是很漂亮的那种,唐太宗非常喜欢,没事就喜欢去溜溜鹞子,有一次不小心大老远的遇到了魏征,李世民不想他唧唧喳喳,于是就把这个宠物放进了怀里,估计这个魏征也是听说了这个事,拉着唐太宗就说长道短,汇报这个汇报那个,等他说完了离开之后,李世民赶紧把这个鹞子拿出来,一看已经死掉了。

    又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终南山玩,在大家都准备的差不多了后,李世民又说不去了,而魏征也听闻就急忙忙的赶来了,“陛下,听说你要去终南山玩,后来又不去了,是真的嘛。”

    李世民说:“是的,当时是有这个意思,不过一想到你,你肯定得为这事唠唠叨叨的,我还是不去了。”

    有一次唐太宗打听到这个魏征非常喜欢吃醋芹,次日,太宗召魏征一起吃饭,还准备了几蝶醋芹,魏征看到之后非常高兴,开怀大吃。

    唐太宗于是就说:“你总说我不能有嗜好,那你不也有嗜好。魏征说:您是一把手,国家最高的领导人,应该无为而治,最好是什么嗜好都不要有,最起码是不能让别人知道你有,而我只是下面一个办事的,有点嗜好并不重要。有句话说的好,上有所好,下必盛焉。帝王的一举一动都在很多人的眼里。这也许是身为帝王的悲哀吧!”

    唐太宗哑口无言,暗自生闷气。

    唐小雅等人都捂着嘴笑,原来太宗也有害怕的人啊,他面对魏徵属实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就连唐小天也不经意地笑了。

    李世民又一次上完朝之后,因魏徵力阻春猎,怒气冲冲的就回到了后宫,见到长孙皇后就说:“我一定要杀了这个他!”

    皇后见他怒火大,轻轻安慰他不要生气,随即便问:

    “又是谁惹你生气啊?”

    李世民说:“还不是那个魏征。老跟我过不起,给我难堪,让我下不来台,神经病,我不要面子啊。”

    长孙皇后听了之后就回去换了一身朝服,李世民问她几个意思啊,长孙皇后回答:“我听说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让手底下的人忠心,魏征敢直言进谏,这不就表示你是圣明之君嘛,我怎么不祝贺?”

    唐太宗听了心中一怔,觉得皇后说的甚是在理,于是满脸阴云随之而消,不久之后反倒擢升魏征当宰相。也正因为有魏征这样一位赤胆忠心的谏臣,才使唐太宗避免了许多过失,成为一代明君,说到底,这中间实际上还有长孙皇后的一份功劳。

    魏征此人是李世民亲自留下来的人才,而魏征后面的表现也却是没有辜负他的职位,更没有辜负李世民对他的托付,每次李世民犯浑的时候,都是魏征一言惊醒,虽然说话不好听,李世民每次也都生气的想要杀了他,但是两个人就这么又爱又恨的过了一辈子,魏征死时,唐太宗痛哭不已,亲自前去魏征家祭拜。

    如果说李世民是千古一帝,那么魏征就应该是千古一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