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见唐朝 » 第三十章 房玄龄修律令定新礼,太宗以武氏为人才

第三十章 房玄龄修律令定新礼,太宗以武氏为人才

    贞观十一年,房玄龄等人修订律令。

    房玄龄出生于官宦之家,其曾祖房翼,后魏镇远将军、宋安郡守,袭壮武伯。祖房熊,字子,释褐州主簿。父房彦谦,好学,通涉《五经》,富有辩才,是魏、齐间的山东学者。

    房玄龄自幼耳濡目染,颇承其父遗风。自幼聪慧,善诗能文,博览经史,精通儒家经书,又向父亲学得一手好书法,工草隶。18岁时本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记室。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首先为秦王幕府收罗人才。

    房玄龄为报李世民知遇之恩,竭尽心力筹谋军政事务。每攻灭一方割据势力,军中诸人都全力搜求珍宝异物,只有房玄龄首先收拢人才,将富有谋略和骁勇善战的人安置在他的幕府中,私下与他们结为朋友,共同为李世民效力,在击破王世充后,玄龄认为张亮“倜傥有智谋”,遂推荐给李世民,任秦王府车骑将军,“委以心膂”。其他诸如才思敏捷的薛收,有“王陵、周勃节,可倚大事”的李大亮,“聪明识达,王佐之才”的杜如晦等都是经房玄龄举荐以后才受到李世民重用的,后都位至卿相。

    房玄龄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一直掌管军谋大事,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一开始就不用草稿。

    高祖李渊也对房玄龄深加叹赏,对侍臣讲:“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

    后来太子李建成斥逐秦王府官属,房玄龄与杜如晦一并被驱斥于外任。

    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方,削平群雄,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帮助李世民谋得帝王之位,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

    太宗论功行赏,以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功为一等,进爵邢国公。

    房玄龄追随唐太宗平定天下,出入生死,备尝创国立业之艰辛。他时刻不忘创业之难,警钟长鸣,力戒骄奢淫逸,以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贞观元年,房玄龄重视吏治,认为吏治问题是求治的根本,而官吏的公平正直又是治国之要道。在选举官吏的问题上,唐太宗主张“量才授职,务省官员”,“现在应当审查官吏,让他们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那么国家就可以无为而治了。”

    房玄龄忠实地贯彻了他这一思想,大力简政,并省官吏,“于是所配置的文武官员总六百四十员”。

    房玄龄精减官吏的做法,对经隋末大乱、人口锐减的唐初来说,既裁去冗官滥职,避免十羊九牧,提高朝廷各部门办事效率,同时也节省国家财政开支,减轻人民负担。

    房玄龄精通典制政令。

    贞观初年,时值天下初定,朝章国典还很不完备,他与尚书右仆射杜如晦共掌朝政,亭台楼阁等建筑物的规模以及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他们二人所制定,在当时获得美誉。

    在修定律令方面,房玄龄秉持“审查并确定法律和命令,将宽厚平做为宗旨”的思想,简化律令,又除去了隋朝的苛酷刑法。

    玄龄等定祖孙与兄弟连坐都配役,并确定律条五百,定立刑名二十等,比隋律削减大辟九十二条,减流刑为徒的有七十一条,而削繁为简、变重为轻的条目不可胜数,定令一千五百九十多条。删除武德以来的敕格,保留七百条,并确定刑具枷、杻、钳、剿、杖、笞的长短、宽窄。到贞观十一年正月实行。

    自房玄龄等更定律、令、格、式以后有唐一代都没有发生过多大变动。

    同年,宗令中书令房玄龄、秘书监魏征等礼官学士修改旧礼,制订出《新礼》一百三十八篇,其中《吉礼》六十一篇,《宾礼》四篇,《军礼)二十篇,《嘉礼》四十二篇,《凶礼》六篇,《国恤》五篇,分为一百卷。于贞观十一年三月颁行天下。

    贞观十一年,一位即将影响唐朝几十年历史的女子召入宫中,这个女子就是幼年时的武则天。

    武则天为何被选入宫中,也是众说纷纭。

    据说,武则天的美丽和才华首先是在长安城传开,有着成千上万的“粉丝”。

    其中,有个无聊文人,还编了一首赞美武则天的歌谣,在长安的大街小巷传唱,歌词是:“十年寒窗前,读书破万卷。不羡状元郎,要娶武媚娘。仙容销人魂,秀色更可餐。一夜百日思,暴死也心甘。”这首赞美武则天的歌谣,使武则天在长安城红极一时。

    民间的传唱必然会传到宫中。据称,这首浬曲传到了唐太宗耳中,于是李世民便宣“武媚娘”进宫,并让她做了自己的才人。

    这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是太宗选美,选中了武则天。

    唐太宗向民间选美,武则天“自投罗网”,被选入宫中的。

    武则天14岁那年,唐太宗的爱妻、史上美丽而又著名贤良的长孙皇后死去了。

    太宗李世民太爱长孙皇后了,皇后活着时太宗就不大选美入宫,长孙氏故去,后宫空虚,皇后虚位,内侍省向太宗上奏选宫女充实后宫。

    恰在此时,杨妃通过桂阳公主向太宗介绍武则天的美艳和有才华,太宗就直接下旨,内侍省向杨家宣召,把武则天宣进宫的。

    武则天进宫那天,唐小雅吕小月两个人早早地等在迎接队伍的前头,想要一睹武则天的芳容。

    当八人大轿抵达皇宫门口,车帷缓缓拉开,一只精致的布画鞋小心翼翼地探出车外,随即那芊芊细扶住丫鬟的肩,轻轻走下来。

    唐小雅和吕小月这才看见了武则天的美貌:

    翩如浮云,矫若惊龙。面如凝脂,眼如点漆。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素尺,齿如含贝。梦笑开娇靥,眼鬟压落花;簟生玉腕,香汗浸红纱。

    果然体现出一个“媚”字。

    唐小雅和吕小月上前去自我介绍了一番,拉住武则天去玩了。

    武则天本就和唐小雅吕小月一个年纪,比她们小两岁,叫她们姐姐。

    虽然一开始武则天有些害羞,但玩的熟了也逐渐放开,天天和两个姐姐玩在一起。

    这或许是武则天最为快乐的时候了吧,在长大之后她收起了天真无邪的笑容,取而代之的是坚韧果敢,眼神犀利,不苟言笑的女帝。

    此乃后话,暂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