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见唐朝 » 第三十二章 薛延陀汗国的兴衰历程

第三十二章 薛延陀汗国的兴衰历程

    贞观十二年,唐太宗立薛延陀小可汗。

    薛延陀居于漠北。本为匈奴别种铁勒之一部,初与薛族杂居,后灭并延陀族,称为薛延陀,官制和风俗,与突厥大抵相同。

    隋炀帝大业中,东突厥强大,居于漠北的铁勒诸部都臣属于它。

    处罗征税无度,铁勒诸部颇有怨言,处罗大怒,诛杀铁勒酋长一百多人。铁

    勒诸部于是武力反叛,共推契苾首领哥愣为易莫真莫贺可汗,薛延陀首领乙失钵为易咥小可汗,臣属于西突厥。

    唐朝贞观初年,其首领夷男率领部众7万帐归附突厥颉利可汗。

    唐太宗打败颉利以后,转而归附于唐并在郁督军山建立了薛延陀汗国,统治着“东室韦,西金山,南突厥,北瀚海“的广阔地区。

    薛延陀汗国成立后,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霫等少数民族纷纷归附,其境东至靺鞨,西至西突厥,南接沙碛,北至俱伦水,有精兵数万。

    贞观二年,西突厥大乱,乙失钵之孙夷男率领其部帐7万重返漠北鄂尔浑河流域﹐,暂附于东突厥颉利可汗。

    时颉利政乱,薛延陀联合附近九姓铁勒中回纥等部共起反抗,受到突厥北边铁勒诸部落的拥护,共推夷男为首领。

    此年,唐太宗派将间道持诏书、鼓。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夷男受命,遣使入贡。

    次年夷男联合回纥助唐朝攻东突厥,立牙帐于鄂尔浑河南郁督军山,胜兵20万。

    汗国疆域东起大兴安岭,西抵阿尔泰山,南界河套,北至色楞格河。境内包括回纥、仆固、同罗、拔野古、阿跌、霫诸部。

    东突厥破亡后,回纥势力壮大,立牙帐于土拉河上,但仍附属于薛延陀。

    当时,唐朝采取扶助回纥抑制薛延陀的政策。

    贞观十二年,下诏封真珠毗伽可汗二子大度设、突利失为小可汗,各赐鼓,以分其势;翌年立颉利可汗的族人李思摩为可汗,建牙帐于河套南部。

    名义上使其统治内迁河套南的东突厥旧部,实际上是监视薛延陀。

    因此,引起夷男疑惧,于贞观十五年乘唐太宗封泰山之机,命长子大度设率回纥等部追击李思摩,直抵长城,在山西朔州遇唐将李绩大军,大败而归。

    次年,夷男遣使于唐,献马3000匹,谢罪请婚。唐太宗以绝婚挫其势。

    唐太宗贞观三年,唐朝册封薛延陀首领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

    当时,薛延陀的能战之士有20余万,而且同活动在北方的回纥、仆骨、奚族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薛延陀与唐朝之间也建立了联姻关系,唐朝将新兴公主下嫁薛延陀首领。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以前,汗国与唐朝的关系基本保持友好。

    此后,因唐朝将东突厥的部众安置在以“白道川“为中心的漠南地区,与唐朝产生矛盾,举兵进攻驻牧于白道川的东突厥部众。

    唐军数路并出,与突厥、契丹、奚等联合,迫使薛延陀离开白道川,并在“诺真水“一带与其交战,击败了其首领大度设统领的部队。

    此后,薛延陀时叛时和,唐太宗贞观十九年至二十年被唐朝灭掉,薛延陀汗国灭亡。

    其余众有的归于后来的突厥默啜可汗,有的归顺了唐朝。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融合在其他各族之中。

    贞观十九年,夷男死,嫡子拔灼自立为颉利俱利失薛沙多弥可汗。他乘唐太宗东征高句丽未还,引兵攻河南朔方郡,但唐朝有备,引兵北退。

    其内部因多杀贵臣,遂致骚乱。贞观二十年,多弥可汗知大势已去,自行遁去,后被回纥人所杀。国人另立夷男侄咄摩支为伊特勿失可汗。

    咄摩支遣使向唐朝表示“愿保郁督军山“。唐遣将李绩征伐,遂灭其国。

    咄摩支于当年降唐,封后武卫将军。原属薛延陀统治的铁勒各部附唐,“请置唐官“。

    贞观二十一年,唐于其地共置6府7州,各以其部首领为都督、刺史。又设燕然都护府于单于台以统上述6府7州。于是大漠南北均属唐,而回纥于铁勒诸部中始独强。

    在关系融洽时期,薛延陀经常以马、牛、羊、驼、貂皮等进贡唐朝。数量之大,动辄数千,甚至数万。由此可见其畜牧业和狩猎业的发展水平。

    国家的兴衰可能只是一瞬,也可能缓慢死亡,很显然,薛延陀汗国属于后者。

    贞观十五年,薛延陀挑战唐中央威权彻底失败后,遣使朝贡不绝,并请求和亲。

    对于怎样才能安定北方边境,唐太宗有两套方案,征求群臣意见,他说:“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多为中原边患。近来薛延陀崛起,我们应当早早有所准备。我设计了两套方案:一,精选十万大军,灭其国家,俘其首领,可保我边境百年安定;二,答应和亲,采取羁縻,这样足以保证边境三十年安定。不知哪一套方案更好?“

    宰相房玄龄,唐小天支持第二套方案,太宗也倾向于第二套方案,于是答应和亲,决定以宗室女为新兴公主,嫁于夷男。

    后来因为礼节上的琐碎问题,太宗食言,断绝了与薛延陀的婚姻。

    贞观十六年、十七年,薛延陀与东突厥互相寇掠,太宗明显偏袒东突厥,遣使谴责夷男,夷男敢怒不敢言。

    唐太宗决定放弃和亲政策,以武力解决薛延陀问题。

    贞观十九年九月壬申,夷男病亡,太宗在辽东战场为夷男举哀。

    夷男死后,他的嫡子拔灼杀庶长子曳莽,自立为颉利俱利薛沙多弥可汗。拔灼性格暴戾,多杀部下,群情慌慌。

    为了转移矛盾,拔灼趁太宗远在辽东,攻唐夏州,被唐将执失思力打败,拔灼逃走,为回纥所杀。

    拔灼死后,其余众五六万人窜回故土,诸姓酋长相互攻杀。这时,太宗决定彻底消灭薛延陀,安定北部。

    贞观二十年,太宗命江夏王李道宗、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代州都督薛万彻、营州都督张俭,各领所部兵,分道并进,很快战败薛延陀。

    薛延陀部众七万多口,立夷男的侄儿咄摩支为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立,敕勒九姓不服。太宗乃令李绩到塞外统一指挥战事。

    贞观二十年六月,李绩仅率二百骑兵到达敕勒九姓部,招九姓健壮,屯于郁督军山。薛延陀酋长梯真达官率众归降。

    咄摩支南奔荒谷,李绩遣大将萧嗣业前往招慰,咄摩支归顺。

    其余部众犹阴持两端,李绩大怒,纵蕃兵奋击,斩首五千多级,俘虏三万余口。

    七月里,多摩支至京师,拜为右武卫大将军,薛延陀遂灭。

    贞观二十二年,居于漠北的契苾、回纥等部,因薛延陀灭亡,无所依附,相继归附唐朝。

    于是,唐在漠北设置十三州,以归附的少数民族酋长为都督、刺史,又置燕然都护府,来管理这些边州。

    对于薛延陀汗国的灭亡,唐小天在和唐小雅和吕小蒙吕小月三人夜晚闲聊时道:

    “做人还是不能太过贪婪,寄人篱下,那就按照主人的要求办事,不按照要求来,那就要被主人警告甚至驱赶出去。”

    三人点点头,对夷男的身世叹息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