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造士 » 第三章(6)

第三章(6)

    “男子到了二十岁成人,要举行冠礼,这标志着本人要出仕,进入社会。女子长大后也要离开母家而许嫁,未许嫁的叫“未字”,亦可叫“待字”。同学们经常听到‘待字闺中’,说的是女子到了十五岁,举行了笄礼,可以出嫁了,但还未出嫁,留在闺房之中,等待许嫁的女子。这个待字就是起了字,等待出嫁的意思。古代女子行成人礼比男子要早几岁,到了十五岁要举行笄礼。笄是古代中国女子用以装饰发耳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把头发盘起来,用笄结住,这叫行笄礼。行完笄礼就要给起字,就可以出嫁了。出嫁前取字,供朋友呼呼。所以《礼记•曲礼上》说:‘女子许嫁,笄而字。’”

    “同学们看中国古人在礼仪上是多么讲究啊。”

    “男子到了二十岁,开始做父亲了,做父亲要有做父亲的样子,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尊严。外人、朋友等不能再叫他的名,再叫就不好听了,不尊重了,所以要取字。咋理解呢?比如同学们都有小名,也叫乳名,也有大名,也叫学名。比如有个同学学校里报名时叫张强生,家里父母兄妹和亲戚亲昵他,在家就叫生生,叫强生,都行。农村里为了孩子好养活,喜欢叫贱名,所以家里人又叫他黑狗蛋,叫狗蛋。同学们分出来没有,一个大名(学名)叫张强生的,家里还有小名(乳名)生生,强生,还有贱名狗蛋,黑狗蛋。可是老师要是在课堂上说黑狗蛋,你来回答问题,行吗?显然不合适了。要是回家,张强生的父母兄妹亲戚动不动叫张强生干这干那,是不是又不亲昵了?显得生分,好像叫了个外人似的。所以古人的名和字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小名(乳名)和大名(学名)。只不过我们现在乳名学名连同古人的字一起给取好了。”

    “简单说,古人在未成年之前只有名,没有字。名有两种,一种叫乳名(小名),一种叫学名(大名)。现代人不再分得那么细了,其实是一种退步,不讲究了呗。现代人连名带字一块取,最多在家里出于亲人的亲昵,有乳名。”

    “说起乳名,历史上有许多有趣的典故。比如,历史上有个叫司马相如的大辞赋家,小时候家里人叫他‘犬子’。那么司马相如的名应该就是司马犬子。犬子我们现在也说,正式场合时介绍自己的儿子给客人说犬子,这是谦虚客气的意思,并不是说他的儿子真的是狗儿子,那不成了骂人的话了?还有个成语,叫虎父无犬子,这里面的犬子就有了贬义了。但司马家的人给司马相如取‘犬子’这个名还真是‘狗儿’的意思。为什么呢?这就是老师上面提到的贱名。做父亲的给儿子或女儿起这个类似小牛、小狗、猪娃之类的贱名,实际上隐含长辈们的愿望:好养活,无病无灾。最有趣的莫过于晋成公的乳名,叫黑臀。啥意思?黑屁股娃儿。晋成公的姓姬,那么他的名就应该叫姬黑臀。堂堂一个晋国的国君,叫姬黑臀。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叫姬黑屁股。是不是不太雅观?可人家就这么给取,就这么叫,至少晋成公他爸爸晋文公叫着舒服。是吧!别人?别人可不能这么叫,大呼小叫姬黑臀是要被杀头的。陶渊明是我们非常敬重的大文学家,可他的小名叫‘溪狗’。杨贵妃的小名就好听多了,毕竟是女子,叫‘玉娘’。”

    “有一点同学们注意一下。老师前面说过不管是男孩儿女孩儿,成人后都要取‘字’。其实‘字’也是名,所谓名字,就是这么来的,为了方便别人称号。古人为什么非要在成人时才取‘字’呢?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国家是有几千年历史传承的礼仪之邦,历来特别讲究礼仪。成人取‘字’反映出了我们古人在称呼他人方面的礼仪讲究。直呼其名,只限于长辈,若同辈或者下属直呼其名,那是一种严重失礼甚至被视为侮辱性行文,所以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所以,对平辈或尊长称字是出于礼仪。其实这一点现在都还存在,我们的乳名(小名)一般只有长辈知道,上学之前无所谓,小名大名随便叫,但入学后,若发小当着同学们的面直呼你的小名,你恐怕就不高兴了。试想,司马相如已经在朝为官,你喊他‘狗儿’,合适吗?

    你不能再把司马相如叫成司马犬子,把陶渊明喊成溪狗,也不能把杨玉环叫成玉娘,除非你是他们的尊长。”

    “同学们注意一下直呼其名这个词语。直呼其名在现代已基本失去了它的本义了。在古代,直接叫人的名,特别是二十岁以后还叫人家的名就是对人家的轻视和侮辱,是看不起人家,不尊重人的表现,是认为他还是个孩子的意思。在古代对年事高的老人别说叫名了,连字也不能随便叫,这叫敬重。比如三国里,马超因为恃宠而骄,直呼刘备的字,关羽怒发冲冠,说出了‘请杀之’,便是这个缘由。因为直呼尊者字也是很不尊重人的表现。”

    “‘字’由谁给取呢?一般说来,是自己给自己取的。其实古人还是挺民主的,成年了,有独立想法了,觉得长辈们取的名不太好,或者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那就再取一个吧,就是‘字’。当然,也可以由长辈代取。取‘字’的方法这里就不跟同学们介绍了,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自己去学习。有一点需要点出来。《颜氏家训》里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取‘字’要体现自己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追求。可见古人处处体现着对修身做人的要求和追求。”

    “古人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咋理解呢?其实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外号、绰号。记住,号是自己给自己起的,所以叫别号,要是别人给起的,就叫外号、绰号了。可别以为咱同学之间给人起外号就一定不好。那为因为咱们同学给人起外号时往往出于对人的嘲笑和捉弄,抓住人的短处和缺陷来起外号,这个当然不好。就像刚才张小娴同学说的,不尊重人。其实起绰号大有学问,在古代可不是一般人都能有的。”

    “古人,特别是那些中上层人物(尤其是文人),觉得名和字是父母给起的,反映的是父母的期望,没有充分表达出他们自己的志趣、追求,就要给自己再起个表达志趣的名号,号就是这么来的。咋起呢?往往以他的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宋代苏轼号东坡居士、明代唐寅号六如居士、清代郑燮号板桥等,都是后人熟知的。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象姓名要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之类就是为了表示使用者鄙视功名利禄的志趣。像咱们很快要学到的《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号濂川先生,已是以号明志了。”

    “古人的‘号’最有趣。如果说‘字’还得严规正板,像个本着脸的老先生,那么‘号’就趣味活泼了,像个充满童趣的小童。可以尽情尽性的把自己标榜一番,美一番。比如苏轼,号‘东坡居士’,他信佛所以叫居士。咱们东河北梁上有个居士林,非常有名,里面住着很多信佛但没有出家的居士,你们没事的时候可以去看看。苏轼去黄州做官,在黄州城东清理过一片荒地,就用东坡做了他的号。苏轼,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死后追谥‘文正’。你们看,名、字、号、谥号,全有了。宋代还有个大文豪,叫欧阳修,写过著名的《醉翁亭记》,留下了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自己很得意,就给自己取了个号,叫‘醉翁’,洒脱得不行不行的。后来又给自己取了个号,叫‘六一居士’。为啥叫‘六一居士’呢?六个一呗。说来有趣,欧阳修自称六一居士,有客人就问他,为啥是六个一,欧阳修说:‘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人数了数说不对呀,只有五个一,哪儿来的六?欧阳修笑着说:‘我一个老汉,总在他们中间,不就六个了吗?’欧阳修,名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所以老师说古人的‘号’非常有意思。虽然是自我标榜,自我美化,但表达自己的志趣,活泼泼,真是有趣。但也有厉害的。最厉害最霸气的当数‘皇帝’这个号了。‘皇’古义是辉煌、光明的意思。意思是说‘皇’像太阳一样光辉灿烂。‘帝’在古代是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了与天地一样并且和天地贯通和谐的地步,这个人就称之为帝。同学们想想,都与天地一样了,这需要多大的智慧和能力。这样的人当然会是社会最高的管理者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先用帝号,再配上皇,大得不能再大了,高得不能再高了,就给自己起了个官号:皇帝。因为历史上只有帝,没有敢用皇的,又因为秦始皇想从自己开始,秦朝的天下万代相传,为始皇帝。开始当皇帝的意思。”

    “古代还有种号叫谥号。专指有德行、受敬重的人死后由后人或黄帝给上的尊号。如晋代陶潜死后他的门生们私谥‘靖节’谥号;宋代包公包拯则由黄帝赐谥号‘孝肃’,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

    “除了上面我们谈到的名、字、号及谥号外,还有绰号。绰号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人的刻画和形容。如《水浒》里梁山上一百○八人个个都有绰号,大都准确地描摹了人物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这些绰号作为姓名的代称,更是人们所熟知的。”

    “同学们今后学习古文时常常会遇到古人的名、字、号。学习阅读文字作品时又常常遇到像《水浒》里的绰号,这些都代表着中国几千年礼仪文化精髓,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明志,斋室寄情。”希望同学们能用心体会,通过古代的名、字、号,充分感受绵延千年的礼仪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