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综穿之吾愿有涯 » 青玉桉(12)

青玉桉(12)

    李氏女虽然初时为了守节,也曾抵死不从,但终究李家重回朝堂、底蕴不足,父兄又都是心思简单的武将,身家性命被捏在皇帝手里,还是做了承启帝的妃嫔。

    当时看来,承启帝昏招频出。

    但若站在承启帝的角度去看,他自身得位不正,自然没有从前大秦历代君王的磊落。

    他提防着自己的儿子。

    懿仁太子素有贤名,母家是文臣领袖箫氏,妻族有武将新贵李家,又都和他想要扳倒的云中姜氏交好。或许在他看来,懿仁太子一旦成婚,想要登上皇位会比当初的他容易的多。

    于是釜底抽薪成了他自以为的妙计。

    他除掉太子。将太子之位作为诱饵,挑动其余诸子和当初的他一样,为了储位和他们背后的势力互相攻伐,在一番浑水中,达到他想要的平衡。

    但是武将死守,用鲜血换来的边境十几年的太平,让他忘了大秦的周边一直有豺狼在虎视眈眈。

    萧皇后之子死了,大秦没有嫡子。嫡女年幼且体弱,又因皇后早逝,缺少教导而性格软糯,整日闭门不出,没有人将她看在眼里。

    承启帝故意不立长子,又刻意的不时给那些年岁相当已经长成的皇子希望,引着他们和他们背后的人开始互相争斗。

    朝堂正乱,承启帝却心满意足,不时的给姜绮年添添麻烦,比如停止军粮供应,比如增税,比如派人分权。

    于是当姜绮年得到‘预示梦’的启示,八百里加急求助的时候。

    承启帝只当是她的计谋、反击。

    之后的一切,就和历史重合了。

    云中城告急,承启帝却依旧为了对付姜绮年,坚持漠视战报,逼着她上京为质。于是为了云中城的百姓,身怀六甲的姜绮年把城池托付给刘璧君和姜氏族人,便只身带着亲卫赶赴都城。

    而后发生的一切真相,便在承启帝连杀了十二位史官后,便掩盖了。

    姜绮年到了都城,入了宫,但消息却被提前在城外劫到她的承启帝给隐瞒了。承启帝杀了姜绮年的亲卫,将她偷绑入宫,企图凌辱于她,以报复当初云中公主不肯为他造势。甚至想要将她囚于宫中作为禁脔,以此毁掉云中姜氏的根基。

    可他低估了姜绮年的身手和刚烈的性格。

    姜绮年挣脱了束缚,却发现自己逃不出宫城,于是为了保住姜氏清名,绝望之下她做好了鱼死网破的准备。

    关键时候,她遇见了李妃。

    两人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李氏女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姜绮年的身份,她冒着风险把姜绮年藏在了自己的宫里。

    皇帝以宫中有刺客为名,让人搜查各宫。

    姜绮年怕连累李妃,用药强行催产之后,将孩子托付给李妃,自己则跑上城楼,在众目睽睽之下说完军报和皇帝的龌龊行为后,坠楼而亡。

    承启帝封锁宫禁,封锁消息。让人把姜绮年的时候毁容之后,以刺客身份丢入乱葬岗。

    毕竟是自己的江山,姜绮年临死前所说的战报终于还是让他重视了几分。

    于是,派兵前往云中支援的同时,又让人四处传播姜绮年弃城逃亡的消息。

    朝中不是没有消息灵通的人,知道宫里发生了什么,但那时候因为承启帝用储位当诱饵引发争斗,各方势力都损失不小。

    姜绮年若在,或许还有人会冒险救她,但姜绮年已死,她的孩子比她当年还小,姜家又被皇帝记恨,数百年云中姜氏的辉煌恐怕就要到此为止了。

    除了萧丞相私下收敛了姜绮年的尸首,简单掩埋,朝中其他人都默不作声。

    何况,几乎在姜绮年身死后不久,云中城便又传来战报。胡人二十万大军兵临云中城,云中城只有三万兵马,原本姜氏守城经验丰富,还能抵挡一阵。但皇帝派去分权的将军却以虎符屡屡干涉军令,造成多次失误。姜氏子弟为了守城,尽数折损。

    刘璧君杀了将军,亲自驻守城头,发动城中百姓拿起武器和士卒共进退。不顾病体,出谋划策、殚精竭虑,数次吐血,引发了旧疾,每日昏迷的时候比清醒的时候多,云中城兵士已不足三千,云中城告急.......

    承启帝派出的第一批人还没赶到云中城便被打散,云中城就已经破了,刘璧君战死。胡人直抵雁门关。

    李家父子六人,临危受命,领十万大军将胡人重新逐出疆外。

    此战代价惨烈,十万大军损失过半,李家父子六人出,两人回。其中李妃之父身受重伤,回来后也没过多久便不治而亡。

    李家满门因为此战,只剩下了李妃和她的三哥。

    李妃承受不住悲伤,在宫中晕倒,被查出有了身孕。承启帝按功封赏李家,顺势将李妃立为继后。

    承启十二年,李皇后生下一子,还未满月便被封王。

    同年冬天,李皇后鸩杀承启帝,同样掩埋了真相,扶自己的儿子登上帝位。

    在原本的世界,即便付出了惨烈的代价,胡人也只是暂时被打退了出去,幼帝登基不到三年,即便李太后苦苦支撑,但大秦还是走向了灭亡。

    可在这个世界,大概武陵王登基前后,赵佑宁就穿越了过来,所以那位深居简出一向没有存在感的嫡公主一下子走向了朝前。

    头几个月,她以长公主身份上朝驳回了李氏垂帘听政的打算,笼络朝中可以为她所用的能臣。

    半年后便将武陵王拉下帝位,自己坐了上去。

    她找到了当初承启帝身边的太监,查出他就是当初那个跟承启帝告密的小太监,也因为那件事情被承启帝看中,在登基之后调到了自己的身边。

    承启帝所作的事情,他基本都知道。

    他不知道的也大多都被李太后主动告诉了赵佑宁。

    赵佑宁将自己这半年来所查到的真相理清,并公之于众,还了姜氏一个公道。

    后来又派人寻找姜家遗孤的下落。

    不管是当时在城中的姜熹风还是那个被托付给了李太后的初生婴儿,都下落不明。

    姜绮年临终前把孩子托付给当时的李妃,但婴儿说哭就哭,根本没法控制,承启帝又时常到她宫里,那里根本藏不了一个孩子。其他宫殿又未必安全,所以李妃便让自己从娘家带来的侍女带着那个孩子,借着采买的机会偷送出宫。

    据那个侍女说,她不能久留宫外,出宫后便将那个孩子交给了城南的一户农妇抚养。

    原本说好每个月都会去看孩子。

    但之后李家出事,李氏怀孕,一堆事情接踵而来,李氏和侍女就都忽略了那个孩子。

    以至于等赵佑宁知道消息,派人去找的时候,那户人家早已人去楼空。

    至于姜熹风,云中城收复以后,是李家人替姜氏族人和刘璧君收敛的,但遍寻城中,都没有找到姜熹风的尸首,李家便推测刘璧君可能在城破之前把女儿送出去了。

    事实也确实如李家人所猜的那样,刘璧君久等援军不至,又听说了姜绮年弃城逃亡的传闻,便猜到姜绮年多半凶多吉少。

    心痛难当之下,也知自己大限将至,等不到援军了,便让给自己的亲随带着姜熹风秘密回了蜀中,将她托福给了自己的父兄。

    姜氏满门和自己的儿子儿媳战死,皆是承启帝所害,即便女帝上位后替姜家平反,又追封了亡人,还在广为寻找遗孤。但付出了爱子的一条命,刘家人已经不信皇室了。

    于是,姜熹风便被隐匿身份秘密的藏了起来。直到女帝后来创建了宝青坊,才发现她一直都在蜀中刘家。

    姜熹风身份暴露,女帝准备让她继续继承云中公主爵位。但她却说姜氏一门从先祖姜秦到她母亲姜绮年,已经对得起大秦和大秦历代君王了。她不会再做云中公主。也不会再为大秦君王守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