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万吏 » 第四十二章 衙门吏事(一)

第四十二章 衙门吏事(一)

    万历十五年,正月二十一日。

    佟正钊一早跑步回来,就见佟正则正坐在外间的厨房灶台前拉风箱。

    他好奇地走到厨房门口,探过头问道,

    “三弟,做饭呐?”

    佟正则头也不抬地应了一声,回道,

    “我烙鸡蛋油炸馍片呢,一会儿还要用去岁剩下的大麦面搅一锅甜汤。”

    在上辈子就已习惯了低糖低碳水饮食、且穿越了还认真维持健康膳食结构的佟正钊一听就知道,佟正则这饭不是给自己做的,

    “爹不是一大清早就去衙门了吗?你一个人中午吃得了这么多吗?”

    佟正则转过头道,

    “不是我一个人吃,爹出门前说了,今儿那个薛文质要上门,怕二哥你被人骗去,要我寻个理由待你们身边看着。”

    佟正钊哭笑不得道,

    “我多大的人了,哪儿那么容易受骗啊?再说了,就算人家要骗我,这做饭算甚么‘必须待在一旁’的理由呢?”

    佟正则“呀”了一声,道,

    “‘吃人嘴短’不是理由呐?这荒年刚开春就请他吃鸡蛋油馍还不够意思啊?”

    “不信你让他离开西安府的驿站去乡里看看,现在能请人吃油炸馍片的老百姓有几家啊?”

    佟正钊忙道,

    “好好好,大不了一会儿我不吃,都留给你们吃,省粮。”

    佟正则回过头嘟囔道,

    “要省粮还出去跑步。”

    佟正钊听见了,不禁出声纠正道,

    “我那不是单纯的跑步,我那叫‘有氧运动’,是锻炼身体。”

    佟正则侧过身,装模作样地朝佟正钊甩了甩拉风箱的手臂,吐了吐舌头道,

    “那二哥你说,这拉风箱算是有氧还是没氧啊?”

    佟正钊笑着走上前去,在灶台边和佟正则并排坐了下来,

    “都不算,这属于‘拉伸运动’。”

    佟正钊一边说,一边接过佟正则手中的木制风箱把手,

    “一般来说,这有氧后边儿得接着拉伸,不过我之前刚醒,一直没能把这套健身攻略练完,从今儿开始,我保准天天补上。”

    佟正则站起身来,从厨房一角抱过一垛码得整整齐齐的柴禾,

    “虽然我还是听不懂二哥你说的这有氧没氧的是个啥玩意儿,但我觉着罢,二哥你每天这么跑步,基本起不到甚么强身健体的作用。”

    佟正钊心道,这儿的健身效果当然不比在现代运动好,毕竟我的专业健身装备都留在现代没跟我一起魂穿到大明嘛。

    佟正则把柴禾放到风箱边上,又在佟正钊身边坐了下来,

    “要是慢跑能强身健体的话,那咱们大明身体最好的应该是逃荒的饥民啊,他们相当于天天在做那个甚么有氧运动,怎么就不见哪次逃荒路上少饿死几个饥民了?”

    佟正钊回道,

    “因为强身健体也要搭配合理饮食啊。”

    佟正则往锅灶口里添柴,

    “所以啊,二哥你这样就容易上当受骗,就二哥你这说话的样子,我没坏心眼儿都想欺负你,难怪爹不放心让你一个人在家招待那个薛文质。”

    佟正钊朝佟正则友好地笑了一笑,道,

    “辛苦三弟了。”

    他转过头去,一下又一下地拉着风箱,

    “既然都开火了,不如就多炸一口馍,爹晚上回来饿了也能当夜宵吃。”

    佟正则笑着“嗐”了一声,道,

    “今儿衙门开衙,加上新任知县老爷到任,爹晚上笃定要有应酬,吃席都吃不过来呢,哪儿还用得着咱们留甚么夜宵?”

    佟正钊讶异道,

    “陕西旱成这副模样,新来的知县老爷一到任不急着救灾,反忙着和衙吏摆宴吃席,难道就不怕御史弹劾吗?”

    佟正则拨着柴火道,

    “二哥你这就不懂了,对官老爷们来说,吃席交际才是头一等要紧事,在咱们大明做官,除非似海瑞一般两袖清风,否则人情往来必不可少。”

    “而且咱们万年县新到任的知县老爷,和长安县的知县老爷同是万历十一年癸未科进士,这份交情可是不常有。”

    “如今朝中朋党有三途,同榜而出为其一,座主门生为其二,同年而出为其三,乡党师生拉帮结派蔚然成风,当年申时行、王锡爵和余有丁一甲三名同至内阁辅臣,还被称为本朝佳话呢。”

    佟正钊对于万历十一年癸未科进士的记忆并不太深,只知道后来的浙党领袖方从哲和内阁“独相”叶向高都出自此届进士之中。

    再仔细回忆一会儿,也只能想出写《酒色财气四箴疏》的雒于仁,和创作了《牡丹亭》、《南柯记》的汤显祖亦是与这届进士同榜而录。

    “对了,咱们新来的知县老爷叫甚么呀?”

    佟正则看着炉灶里噼啪作响的火星子道,

    “哦,叫李生芳,字文明,听说是南直隶徐州沛县人,河南河南卫官籍。”

    佟正钊想了想,道,

    “那他是在河南考的科举?”

    佟正则笑道,

    “既有河南籍,那自然录的是北榜了,据说咱们知县老爷是河南乡试第三十九名,会试第二百四十三名,登三甲第七十二名的进士呢。”

    佟正钊点了点头,道,

    “那还是长安县的知县老爷读书好些,而且长安县的知县老爷叫荆州俊,名讳也比咱们的知县老爷别致。”

    佟正则赞同道,

    “就是,北方的卫官籍在南直隶读书还考的北榜,最后就录了个三甲,可见读书读的是真不怎么样。”

    “申时行的长子申用懋也是这届进士,他就在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考试,到底还录了个第二甲第二十一名呢。”

    佟正钊笑了笑,道,

    “不过做官好坏和科举名次无甚关系,海瑞当年也只是个举人,连进士都没考中呢,还不是一样能当‘海青天’?”

    佟正则嘻嘻笑道,

    “二哥说得也对,只要能让咱家捞好处,就是秀才当上了县官,咱们也不能说出他的不是来。”

    佟正钊抿了抿唇,知道佟正则说的是筹建书院一事,他滞了一滞,转过话题道,

    “那爹这阵子忙完,等开了春会相对清闲些罢?”

    佟正则摇了摇头,道,

    “开了春差事更多,每回春耕,那争亩抢田的诉状就跟雪花似的一堆又一堆。”

    “这‘讼狱’又是朝廷考察地方官的本等六事之一,知县老爷可以甩手不管,咱爹却必须居中调停、左右周旋。”

    佟正钊惊讶道,

    “知县老爷可以不管百姓诉状吗?”

    佟正则“嗯”了一声,道,

    “当然啊,管多了才不好呢,当年海瑞在南直隶搞退田的时候,就被当时的吏科给事中戴凤翔弹劾为‘滥受词讼,沽名乱法,大乖宪体’,这就是管得太多了的结果。”

    “后来海瑞看了邸报上弹劾他的奏章,还专门写了份《被论自陈不职疏》来反驳呢。”

    佟正钊奇道,

    “既然管得太多算‘不职’,那管到甚么程度才算‘称职’呢?”

    佟正则笑道,

    “这么说罢,官老爷们只要管到像海瑞在疏中反驳的那样就已经算是勤勉了。”

    “比如海瑞当年在疏中说,他每月循旧例定期坐衙受理案件诉讼的日子只有初二、十六这两日。”

    “且江南百姓好讼,每逢海瑞坐衙,百姓呈递的诉状动辄就有三四千份,但海瑞所准之诉,也不过是总体诉讼中的二十分之一而已。”

    “自然了,像人命、强盗、诉贪官等重案,百姓可不拘日起诉,但海瑞当年也就三、五日才准一、二状,其余都下批府县,根本不是海瑞亲自审问的。”

    “而且罢,就是海瑞巡历下属府县那会儿,江南百姓顶多也就是越级上诉比从前方便一点儿,诬告也是要判重刑的。”

    “大多数案子闹到最后,终究还是上诉百姓所属的府、县官出面调停,但纵使如此,海瑞依旧被江南百姓称作为‘海青天’。”

    佟正钊疑惑道,

    “那照这么说,咱们大明大部分官老爷定期坐衙的时日还不如海瑞多?”

    佟正则笑道,

    “当然了!比如像咱们万年县,旧例是农闲时节,知县老爷每月一般会在三、六、九日坐衙处理词讼放告,至于农忙时节,少则止讼三、四个月,多则止诉半年也不是不可能。”

    “就算发生了强盗、人命这样的大案,知县老爷也顶多发几道指令,申明要缉拿案犯,像验尸查案这种具体事项,都是底下的佐贰官、捕皂和仵作在处理。”

    “所以啊,反正只要不是有人举兵谋反、自立为王,咱们县衙的讼狱都是咱爹一手包办,今年县里这么多流民,这衙门的讼状肯定也堆得跟小山一样,你说咱爹开春哪儿会有片刻清闲?”

    佟正钊又疑惑道,

    “那知县老爷素日不管诉状、不坐衙理案,那这县官平时都在干些甚么呢?”

    佟正则往灶里塞了根柴禾道,

    “还能干甚么?当然是绞尽脑汁地捞钱收粮了。”

    “朝廷早有规定,‘外官考满到部,行户部查勘钱粮,完过八分以上者,方准考满,不及分数者不准’。”

    “咱们大明外官考满是九年,也就是说,如果知县老爷只闷头处理百姓诉讼的话,就算他兢兢业业地在任上干满了九年,辖内百姓也对他交口称赞,但若是钱粮收不上来,他在百姓中间的口碑再好,也照样升不了官。”

    佟正钊心下唏嘘,

    “那这对一心为民的县官也太不公平了。”

    佟正则笑道,

    “二哥,你的心也太善了,依我说,知县老爷一直不坐衙才好呢,这乡里的刁民多得很,你越是纵着他们,他们越是蹬鼻子上脸。”

    “就算咱们知县老爷天天坐衙,他们也不会想着知县老爷的辛苦,反而觉得官老爷们享朝廷官俸,听诉理讼乃理所应当。”

    “要是知县老爷判得不合他们的意了,他们说不定还反过来诬陷县官欺压良民呢,还不如就让知县老爷每月止见百姓两、三次,开口就是一槌定音、不容更改。”

    “这样一来,那些乡里的刁民反而恭恭敬敬,一上衙堂就叩头不止,满口称颂‘青天大老爷’呢!”

    佟正钊闻言,心里顿时有些不是滋味儿,他到底先在上辈子做了二十年文明社会的公民,这辈子忽然就成了连诉讼权利都严格受限的屁民,心理落差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嗳,三弟啊,话不能这么说。”

    佟正钊拉着风箱淡声道,

    “咱们在知县老爷眼里,和乡里的百姓大约也没有甚么两样。”

    “万一以后咱家出了点儿甚么事儿,咱爹也要忍着等到县官坐衙,也要恭恭敬敬地在衙堂上磕头称爷,到了那时,难道你也以为咱爹是蹬鼻子上脸的刁民吗?”

    佟正则哈哈笑道,

    “不会有这一天的,只要咱爹在衙门里有这份差事,无论谁来当这个‘知县老爷’,要求着咱爹替他办事儿都来不及呢,哪里会纵容旁人欺负到咱们佟家头上呢?”

    佟正钊好奇道,

    “哦?那咱爹一般都要替知县老爷办些甚么事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