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万吏 » 第六十章 春耕食猪

第六十章 春耕食猪

    万历十五年,二月二日。

    春耕节。

    这日家家户户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佟家自然也不例外。

    佟正钊对这类宗族性质的乡村活动依旧十分厌恶,但碍于佟秉元和佟秉清自衙门开衙之后就忙得不可开交,十几天都没工夫一起坐下来说话,这才勉勉强强地跟着佟正则再次来到祖屋,跟着佟氏族人一起热热闹闹地祭社神、引田龙、围粮屯。

    待燃上了熏虫的香茅、炒过了齐子豆,佟正钊方寻到了机会,和佟正则、佟秉元及佟秉清单独坐到了一桌席上“吃龙食”。

    佟秉元和佟秉清心知佟正钊是为了与他们商议入职秦王府的事情,便也笑着默许了这在僻静处单独围坐一桌的安排。

    对于秦王朱谊漶的种种情形,佟正钊对席上三人并未有所隐瞒。

    他穿越到明朝不过短短数月,自认对于晚明社会的具体运作和各色阶层的实际情况了解得还不够充分。

    佟正钊思索再三,觉得要想把赡养戚家军的事儿办好,甚至要想挽救处在危机边缘的晚明,都多多少少需要佟氏兄弟的帮助和支持。

    只是在佟正钊的叙述中,他把秦王资助戚家军一事描绘得相对有偏向性了一些,把在封国之外豢养亲军说成是朱谊漶自己的意愿。

    而他不过是顺水推舟,照着秦王的心意随口出了个无伤大雅的主意而已。

    佟正钊的一番叙述娓娓道罢,席上三人竟一时静默了下来。

    佟秉元和佟秉清互相交换了几个眼神,少顷,还是由佟秉清先开口道,

    “二侄儿,几天不见,瞧你,比过年时还瘦了一分,来,先别净忙着说话,吃口蒜蘸面、扒猪脸尝尝鲜罢。”

    佟秉清一面说着,一面亲自拿起筷子,搛了一块猪脸肉填到佟正钊面前的碗里,

    “二侄儿啊,你是生得晚不知道,这早些年啊,有那么一段时日,咱们大明的老百姓别说吃上一口猪肉,就连祭祖祀庙里的‘三牲’都不得用猪。”

    “近几年罢,眼看着就要天旱断屠,这肉往后说不定就更没得吃了,今儿是为了给土地神仙一个孝敬,咱们佟家才宰了头猪来当彩头。”

    “你年纪小,又是正在长身体的时候,赶紧吃口肉食补一补罢。”

    佟正钊看着碗里那块泛着油光、面上还连着肥油厚皮的猪肉,仍是觉得这种食物不太适合自己的胃口。

    他发现陕西人吃饭有个“面白薄筋光,汤汪蒜辣香”的毛病,什么食物都非要做得油汪汪不可,这让习惯了清淡饮食的佟正钊感到很不自在。

    “二叔,您有甚么话就直说罢,给我夹肉算哪门子的规矩呐?”

    佟正钊十分为难地看着那块猪肉,

    “哪儿有您长辈一口没吃,咱们小辈先动筷的道理啊?”

    佟秉清放下筷子道,

    “二侄儿,这你就误会你二叔了,你二叔搁甚么时候都不是专讲规矩道理的人。”

    “我给二侄儿你夹肉啊,就是一时感慨,咱们大明现在有这老百姓想吃猪肉就吃猪肉的好日子可不容易呐。”

    “当年武宗爷南巡去扬州的时候啊,当时那个兵部左侍郎王宪,为了讨好武宗爷,非说这猪肉吃了生疮,为了咱们大明百姓的健康着想,请武宗爷下旨全国禁食猪肉、禁杀豕牲。”

    “二侄儿啊,你说这王宪的脑袋瓜子是不是有点儿问题啊?可谁曾想武宗爷偏偏就允了!”

    “追根究底,就是因为咱们大明皇帝姓‘朱’,武宗爷又正好生肖属猪,所以对王宪的这条建议格外认可。”

    “但话又说回来了,咱们大明从太祖爷开始,没见那辈儿皇帝不姓‘朱’,怎么就单单武宗爷喜欢这套呢?”

    佟正钊见佟秉清说起了往事,心中虽有几分不解,却也只得接口道,

    “禁杀肉牲,也不单是咱们大明独有的规矩,从前蒙古人禁得也不少。”

    “我看书上说,忽必烈即位第二年就下令全国禁止宰食牛肉和马肉,那天鹅还是‘蒙古八珍’之一,照样被元英宗硕德八剌禁捕。”

    佟秉元笑着开口道,

    “蒙古人的禁食禁捕和咱们汉人的却不是一个意思,你要拿前朝的故事来类比,也得拿唐朝或宋朝的。”

    “譬如,当年女皇武则天掌权的时候,因为她喜欢佛教里的‘众生平等’之说,所以下令全民崇佛。”

    “又因为‘不杀生’是佛教五戒之一,所以武则天又下旨全国禁杀牲畜、禁捕鱼虾。”

    “有一次,武则天的宰相娄师德去州县巡视,负责款待的官员因为宴中有一道鱼肉,只得说这已经被做成菜的鱼是被狼咬死的。”

    “你想想,鱼怎么会被狼咬死呢?不过是因为老百姓和官员都不可能一点儿荤腥不沾,又不好明着忤逆女皇,这才想了个一戳就穿的折衷法子。”

    “同样的例子,还有崇宁年间,范致虚因为宋徽宗生肖属狗,所以就谏言说吃狗肉容易上火,建议全大宋禁止屠狗。”

    “这三个故事,道理都是一样的,你二叔只说了个故事,没把道理给你点透,爹再给你补充这另外两个例子,你再仔细地想一想这其中的道理罢。”

    佟正钊低下头沉思了片刻,只觉得眼前碗里的那块猪肉净是肥厚的白油花,看了直让他倒胃口,

    “这我还真想不明白。”

    佟正钊把目光从那块猪肉上移开,抬起头来,侧身向佟正则道,

    “三弟,你听明白了吗?”

    佟正则还是笑嘻嘻的模样,

    “二哥都听不明白,我怎么会先明白了呢?二叔的这块肉又不是给我夹的。”

    “只是这三个故事里,除了皇帝禁杀牲肉,还有一个共同点,但就是这个共同点,恰恰是我最不明白的地方。”

    佟秉清笑道,

    “甚么共同点?三侄儿不妨说上一说。”

    佟正则笑嘻嘻道,

    “这还不简单?不就是认认真真遵循禁宰政策的都是老百姓,那阳奉阴违、最后却因为禁牲政策升官发财的都是官老爷呗。”

    “李唐……或者说武周,赵宋和咱们大明都是这样,娄师德征过吐蕃、打过契丹,算是有军功,但一样只能迎合武则天信佛。”

    “王宪参与平定过宁王之乱,后来升到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衔,按理说他功绩不算小,可在武宗爷在时,能一路高升,未必没有他建议禁止猪肉的缘故。”

    “至于范致虚,那就更了不得了,本来都已经获罪停官了,硬是因为谏言宋徽宗禁止屠狗重新青云直上了。”

    “后来金人攻宋,他还以陕西五路经略使率兵勤王,尔后跟着宋高宗南渡,最后还成了观文殿学士。”

    “所以二叔你瞧,这王宪、娄师德和范致虚都是一等一的聪明人,他们都不是看不出皇帝禁杀牲口对老百姓的祸害。”

    “但他们不但闭口不言,还一昧逢迎,甚至有的自己都阳奉阴违,却始终不敢对皇帝说出民间实情,可要说他们是妖言惑主的奸臣罢,那也不大符合实际。”

    佟秉清笑着点头道,

    “三侄儿真是越来越会听故事了,不过仔细对比一下这三朝禁杀牲口的政策结果,我觉得咱们大明和唐宋两朝比起来,这进步还是很大的。”

    “正德十四年十二月禁的猪肉,到正德十五年三月就重新放开了,因为礼部说祭典要用猪肉,否则实在不成体统,武宗爷只能自食其言,内批终止禁令。”

    “可见咱们大明和唐宋那会儿比起来,皇帝还是很顾虑底下人的难处的,知道大家伙儿忍那三、四个月不吃猪肉,是哄着他高兴呢,当不得长久之计。”

    “都说武宗爷荒诞不经,但仔细较量起来,武宗爷还是很体谅下面人的感受的。”

    “这要换成太祖爷试试?不真流放几个违反禁令的‘罪民’,那还能是太祖爷?”

    佟正钊抬起手,象征性地用手背擦了下嘴,以此平抑下自己对碗里这块猪肉的倒胃感,

    “我知道了。”

    佟正钊放下手,道,

    “二叔的意思是,赡养戚家军一事,也大概是我哄着秦王爷高兴的,和武宗爷禁宰猪牲一样,大家都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

    “如今秦王爷已许我入职秦王府,依照本朝故事,我正式入职以后,是不是就该像武宗爷时的礼部一样,虽然知道不妥,但是见武宗爷在兴头上便忍着不说,直到遇到要紧事项才开口道明其中弊端?”

    佟秉清笑了一笑,道,

    “礼部当时要不这么做,咱们大明的老百姓现在还吃不上这一口猪肉呢。”

    “甭说老百姓了,就是咱们大明的天地祖宗、佛道神仙都见不到这道猪肉,这可不是连天理人情、三纲五常都不顾了?”

    佟正钊等的就是这一问,但见他闻言一笑,斩钉截铁地回道,

    “可我就是想要秦王不顾天理人情、三纲五常,二叔难道要去向知县老爷检举我吗?”